王雅靜
這本書出現(xiàn)了大量的女性胴體,這也是柯布繪畫中經常出現(xiàn)的主題。它們是符號化的,指向柯布的情感世界。當然,這個情感世界不是狹義的關于他的風流韻事,而是廣義的對世界的一種情懷,這也是《直角之詩》所要表述的柯布世界觀。
在目前中國內地唯一出版的柯布傳記《勒·柯布西耶:為現(xiàn)代而生》的開篇,作者安東尼·弗林特(Anthony Flint)就描繪了1929年從里約熱內盧返回法國的輪船上柯布與舞蹈家約瑟芬·貝克(Josephine Baker,1906-1975)幽會的場面。
縱觀現(xiàn)代建筑的四大導師,賴特、密斯(Ludwig Mies van der Rohe,1886-1969)、格羅皮烏斯(walter Adolph Georg Gropius,1883-1969)都有些可以作為談資的風流故事。相比之下,柯布30年的婚姻很穩(wěn)定,且夫人伊·馮娜(Yvonne Gallis)并不介入他的事業(yè),相反,她和柯布似乎并沒有多少興趣上的交集,且限制柯布在家里談論建筑。她雖然體態(tài)豐腴,總是化著重妝,但生活中嗜煙嗜酒,可以當著員工的面反擊柯布對她的訓斥,很難想象她是柯布畫里的繆斯。這樣的女人卻是柯布一生的壓艙物,讓他感到平衡。在給母親的信中,他夸贊她“越來越好地履行著為人妻子的職責,她寬容我的一些癖好。她溫柔、體貼、善解人意,總是在需要的時候出現(xiàn)在你的身邊”。
柯布離家在外時,給妻子的信中也總是充滿了愛意和敬意,這也反映了柯布對于女性的普遍態(tài)度。所以,《直角之詩》的E3屬性,似乎是寫給他妻子的:“她掌握理性,她統(tǒng)治,她維持著高度,卻并不知情。是誰造就了她?她從哪里來?她就是正直,是內心清澈的孩童,出現(xiàn)在大地上,在我近旁。謙遜的日常行為,證明了她的偉大?!彼枰慕y(tǒng)治,同時也需要不被她知道她在統(tǒng)治。
另一位這樣的“她”是柯布的母親,她于1960年去世時,正好活到了百歲高齡。柯布那時雖然也已是七旬老人,但在母親面前,永遠保持著孩子的身份,而且是個不斷地需要獲得母親的寵愛和認同的孩子,這些都在他寫給母親的大量信件中被清晰地記載下來。在20世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方法占主導地位的時代,這種戀母情結也是理解柯布繪畫的一把鑰匙。
在家里有女人把握住了理性,在外柯布偶有放浪,這些都給了他更豐富的靈感。有趣的是柯布并不避諱用畫筆來記錄他的艷遇,無論是像貝克這樣深交的,還是像阿爾及爾女郎那樣一面之緣的。1924年以后,隨著與奧贊方的分道揚鑣,柯布繪畫開始放棄純粹主義時期凝固的畫面、拼貼的靜物和冷漠的色彩,走向以人體為主題的象征主義風格。在他工作室的畫布上,那些留在他速寫本上傳神的女性胴體逐漸解構、變形、夸張,成為一種思考的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