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書華
關鍵詞:信息化教學 ?微課 ?引領作用
微課作為信息化教學的產物,可以使學生在課前、課中、課后隨時隨地獲取知識,它的出現(xiàn),是教育模式的一場革命,賦予了教學新的生命力,對教師的教學是一種全新的挑戰(zhàn)。全國各地積極推進信息化教學建設,舉辦各級各類的微課培訓、微課比賽,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教研活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綜合職業(yè)能力和就業(yè)能力。
目前,微課在信息化教學中仍然處于摸索階段,還沒有全面實現(xiàn)。2017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職業(yè)培訓教材工作委員會在全國技工院校中開展了公共課及專業(yè)課微課比賽,通過比賽展示了技工院校教師在微課方面的能力和水平,他們通過視頻錄制、制作動畫等多種手段詮釋了課堂教學中的重難點知識、隱性知識和默會知識,大大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值得推廣借鑒。通過微課比賽,也暴露出教師在進行微課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筆者結合多年從事信息化教學方面的經驗與各位同行談一談在制作微視頻課時的一些經驗體會。
微課是以某一知識內容為對象,以精心的教學設計、簡短完整的基本要求,圍繞重難點知識或關鍵教學環(huán)節(jié)開展的簡短的教學活動,它不能按部就班地照搬教材內容。微課作為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一種補充與拓展,反映了教師的教學思想、設計思路、教學設計,涵蓋了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它既有導入、講授,又有提問、點播,還有歸納、拓展及總結,與教學案例、教學課件、教學設計、教學反思等教學模式存在本質的區(qū)別。它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動機和欲望,幫助學生更好地領悟知識的精髓,突破重點、難點知識的學習,所以微課的選題顯得格外重要。因此教師在制作微課前,選題力爭做到內容準確、主題突出、指向明確,能夠讓學生一目了然、觸動靈魂,使學生有躍躍欲試的沖動,帶領學生探索發(fā)現(xiàn)新知識,使學生體會學習的快樂。
教學設計是根據(jù)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在分析教學需求與問題的基礎上,進一步確定解決教學問題的步驟和方案,通過評價和反饋來檢驗方案實施的效果,并修訂完善方案,以優(yōu)化教學的一種規(guī)劃過程。它有效地解決了教學過程中“教什么”“怎樣教”之類的問題,能夠使學生知識和技能發(fā)生預期的變化,為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一個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應做到以下三點。
1.分析教學對象,明確教學目標
技工院校的學生大多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基礎差、注意力不夠集中、活潑好動。因此技工教育不能沿用基礎教育的教學方法,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學習基礎、接受程度,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及知識點順序,盡量選用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知識,在特定的教學情境下,將學生帶入到所學新知識中,通過幽默詼諧的語言、形象逼真的肢體動作去解析學生感興趣的知識,使學生通過努力能夠解決問題,做到能知能會,能動手實踐,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2.精心挑選并設計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來源于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具體問題,或生活思考、教學反思、難點突破、重點強調、學習策略、教學方法、教育教學觀點等具體的、真實的、可以解決的問題。微課雖然只有短短的數(shù)分鐘,良好的教學設計是微課成功的關鍵。一個優(yōu)秀的微課要適合教學對象,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內容要精煉、科學、嚴謹,具有針對性地解惑、啟惑,有效解決教學過程中實際存在的疑難問題,能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因此,在選題之后教師要編寫教案、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準備學習參考資料。
教案是教師課堂教學的提綱性方案,因此,在編寫教案時教師首先要閱讀課程標準和教材,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環(huán)境、教師自身能力、社會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變化以及教學理念的變化等因素,參照課程標準和教材,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在頭腦中形成課堂教學的大致框架,隨后加入學情分析、教學環(huán)境分析、教學理念、課后反思等內容,豐富教案內容,使之能夠體現(xiàn)出課堂教學全過程。在此基礎上還要對重難點問題反復推敲,確定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能夠在腦海中形成課堂教學過程的完整畫面,對課堂教學中可能出現(xiàn)的隨機事件有大概的預測,并能夠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傳授知識與技能,處理突發(fā)事件,在學生面前展現(xiàn)技工院校教師師德、師魂、學識水平及大愛,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及自信心。
為了使課堂教學效果更加直觀、生動、有趣,教師需要在教案的基礎上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再設計,能夠站在美學的角度進行版面設計,做到課件的內容精煉、有啟發(fā)性,有懸念,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巧妙合理地設計教學策略
教學策略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達到一定教學目標而采取的一系列相對系統(tǒng)的行為。它服務于教學,只有在特定的條件下才能發(fā)揮出它的價值。教學策略指向特定的問題情境、教學內容、教學目標以及師生行為,主要研究教師“教”的方法以及學生“學”的方法?!敖獭钡姆椒òㄇ榫澳M、案例教學、任務驅動以及教師講授等方法相結合,構建出完整的課堂結構?!皩W”的方法可通過自主探究、實踐演練、小組合作、分組交流、作品展示等形式組織學生學習和實踐,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微課的制作要有針對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新穎的、主題鮮明的教學情境導入,并且情境導入要與教學主題內容銜接好,要連貫一致,能夠通過情境導入自然過渡到教學主題內容上,不能出現(xiàn)跳躍或斷點,它是在教師充分的教學設計基礎之上自然而然形成的。
微課教學中教師的講解要清晰,要有層次、有分析、有與學生的交流互動,能夠通過問題將課程引向深入,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學到新知識、新技能、新方法。講解過程中,教師切忌錯別字,盡量使用圖像、視頻、動畫等多種方式展示教學內容,突出特色,通過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達到更佳的教學效果。
充分的教學設計之后,教師需要選擇適合的微課制作軟件,并將教學課件、黑板(電子白板)、粉筆、其他教具準備好,注意著裝和儀態(tài)儀表,保證教師在微課視頻中的出鏡率,增加畫面感。教學過程中可以使用黑板、掛圖、標記、書寫、課件等展示教學內容。微課的教學過程要做到簡短完整,按照提出問題—情景導入—內容講解—活動安排—啟發(fā)引導—探究學習等方式去組織教學。根據(jù)微課的類型,導入要快速、準確,力求新穎、有趣,能夠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錄制視頻時,教師的語言要標準,語速要適中,主要教學環(huán)節(jié)有文字提示或標識,加強重點內容的教學,標識文字大小要適中,能起到說明、提示作用即可,切記過多、過亂。考慮到技工院校學生的注意力,視頻盡量控制在5~8分鐘之內,切忌在微課教學中穿插優(yōu)酷視頻內容,這樣會影響微課制作效果。微課的結尾要簡單明了,給學生留出思考、回味的空間。
微課教學除微課視頻外還包括教學內容簡介、教學設計教案、相關工具和材料、教學反思、練習測試等,依此幫助學生在課堂內外學習新知識,很好地理解教師的意圖,融會貫通地理解所學知識,并能夠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升學生的綜合職業(yè)能力。
微課作為一種新型學習資源和網(wǎng)絡學習手段,深受廣大師生的喜愛。微課雖然短小,比不上一般課程宏大豐富,但是教學效果明顯,它的知識內涵和教學效果非常巨大,是非常重要的教學資源。建議各地在加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培訓的同時,定期或不定期開設信息化教學示范課,構建中青年教師之間的交流學習與切磋技藝的平臺,并且定期開展信息化教學相關知識專家講座,提升教師應用信息化手段進行教學的能力,通過各式各樣的培訓與交流,使相當一部分教師能夠獨立制作交互式課件、錄制視頻并使用視頻編輯軟件對錄制的視頻進行剪輯,并通過各級各類的微課評比、比賽,促進信息化教學的進程,使微課教學能夠領跑技工院校的信息化教學,全面提升教師應用信息化技術的能力。
(作者單位:邢臺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