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增良
抗日戰(zhàn)爭時期,日寇在淪陷區(qū)搞“強化治安”,在墻上寫了一條標語:有糧食不賣給八路軍吃!晚上,機智的群眾悄悄地給標語加上一個逗號,變成了:有糧食不賣,給八路軍吃!一個逗號讓句子的意思完全改變,敵人氣得暴跳如雷,而人民群眾拍手稱快、奔走相告。
在寫作文的時候,標點符號是一種無聲的語言,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標點符號是“標號”和“點號”的合稱,簡稱標點。它分為兩類:一類是點號,如頓號、逗號、分號、句號、問號、冒號;一類是標號,如引號、括號、書名號、省略號、破折號。郭沫若認為:標點好像一個人的五官,一個標點符號用得恰到好處,不僅可以使語言記錄更加準確、生動,耐人尋味,還可以畫龍點睛。
“八點醒來,眼睛都無法睜開,我懶得起床,躺在床上舒服極了,媽媽跑進房間喊了好幾次,我都當作耳邊風,直到媽媽大發(fā)雷霆,我才不情愿地爬起來。”
這段話除最后用句號外,都是逗號,一“逗”到底,顯得索然無味,平淡無奇。那么如果我們修改一下標點,效果會怎么樣呢?
“八點醒來,眼睛都無法睜開——我懶得起床!躺在床上舒服極了。媽媽跑進房間喊了好幾次,我都當作耳邊風。直到媽媽大發(fā)雷霆,我才不情愿地爬起來……”
雖然只改動了幾個標點,卻讓事情生動具體,人物躍然紙上,好像描寫的就是自己身邊發(fā)生的事情,讓人身臨其境,會心一笑。
國共兩黨在南京談判時,國民黨的代表強詞奪理。周恩來抓住對方漏洞,把國民黨代表駁得惱羞成怒。他們氣急敗壞,惡語傷人,對周恩來說:“對牛彈琴!”他們想譏諷、侮辱周恩來。周恩來靈機一動,微笑著反駁:“對,牛彈琴!”一個逗號,周恩來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國民黨代表無言以對,無地自容。
“周恩來鏗鏘有力的話語,博得了魏校長的喝彩:‘好哇!為中華之崛起!有志者當效周生??!’”(《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魏校長的話連用三個感嘆號,突出了對周恩來有如此抱負和胸懷的驚喜和贊嘆!試想一想,如果感嘆號改為句號,還能有這種效果嗎?
有些時候,人內(nèi)心的情感充沛而又復雜。巧妙地運用標點,能淋漓盡致地表達這種波瀾起伏的心理活動,讓讀者觸摸到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產(chǎn)生心靈上的共鳴。
“桑娜臉色蒼白,神情激動。她忐忑不安地想:‘他會說什么呢?這是鬧著玩兒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jīng)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為什么把他們抱過來???……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窮人》)
這是描寫桑娜抱回西蒙兩個孩子后的心理活動,四個問號有擔心、有懷疑、有害怕;三個感嘆號有釋懷、有肯定、有擔當。省略號把這些復雜交織的感情連在一起,讀來讓人動容,體現(xiàn)了標點的無窮魅力。
同學們經(jīng)常會寫這樣的內(nèi)容:一個人走夜路,獨自待在家里,忘記帶作業(yè),老師發(fā)試卷……這時候同學們的情緒多半是不穩(wěn)定的。如果能仿照這一段靈活使用標點,作文就會有血有肉。
“他的雙眼變成了太陽和月亮;他的四肢,變成了大地上的東、西、南、北四極;他的肌膚,變成了遼闊的大地;他的血液,變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變成了茂盛的花草樹木;他的汗水,變成了滋潤萬物的雨露……”(《盤古開天地》)
盤古開天地的五個分號,寫出了盤古倒下后身體發(fā)生的巨大變化,原來宇宙的每一部分都與盤古的身體息息相關,讓讀者驚嘆作者的奇思妙想,產(chǎn)生美的享受。一個省略號,又讓讀者產(chǎn)生天馬行空的想象:盤古的頭發(fā)會變成什么?鼻子會變成什么?嘴巴會變成什么?指甲會變成什么?……
在寫事、寫人、寫想象作文中,大家要認真靈活地使用標點;在寫物、擬作文題目、文章結尾時,也要有標點符號的點綴。只有這樣,文章才能回味無窮。
“20世紀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來形容?!币栔械脑娋鋵懗隽?0世紀日新月異的巨大變化。
《心中的“紅綠燈”》《可愛的“油”老師》題目用上標點,新穎別致、醒目奪人,讓讀者眼前一亮,有閱讀的沖動。
“古老的銅鐘,掛在大青樹粗壯的枝干上。鳳尾竹的影子,在潔白的粉墻上搖晃……”課文《我們的民族小學》的結尾用上省略號,給人余音繞梁的感覺。
王爾德說:“我花了一個上午的時間去掉一個逗號,到了下午的時候我又把它放了回去?!笨梢姡瑢懽魑牡臅r候,同學們不僅要靈活運用豐富的語言,而且要對標點仔細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