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瑾 李懂
[關鍵詞] 習近平;人類命運共同體;國際合作;國際社會
[中圖分類號] D8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8129(2019)06-0010-11
“讓和平的薪火代代相傳,讓發(fā)展的動力源源不斷,讓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輝,是各國人民的期待,也是我們這一代政治家應有的擔當。中國方案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享”[1]。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在國際上引起了廣泛共識和巨大反響,其蘊含的“和合之道”對國際交往合作、構建國際社會新秩序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進國際交往合作的順利進行,其首要之義是提倡“以和為貴”的國際共識?!耙院蜑橘F”在我國具有源遠流長的傳統(tǒng)文化根基,如《論語·學而》云“禮之用,和為貴”,《孟子·公孫丑下》云“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對于國際社會而言,有“和”方有“合”。
為什么要堅持“以和為貴”?
從歷史來看,“以和為貴”是國際交往合作的前提。近100多年的歷史是國際秩序發(fā)生翻天覆地變化的時期,1914年爆發(fā)的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和1939年爆發(fā)的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給世界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對于經歷了兩次大戰(zhàn)的人們來說,最值得珍視的就是免于戰(zhàn)爭、永葆和平。但是血腥的戰(zhàn)爭結束之后,世界又陷入到冷戰(zhàn)之中,地區(qū)沖突仍舊不斷發(fā)生。對此,習總書記總結說:“這100多年全人類的共同愿望,就是和平與發(fā)展。然而,這項任務至今遠遠沒有完成。我們要順應人民呼聲,接過歷史接力棒,繼續(xù)在和平與發(fā)展的馬拉松跑道上奮勇向前?!盵1]習總書記進一步主張:“在處理國際和地區(qū)事務時,中國堅持平等、公平、正義,倡導以和為貴,主張通過和平談判政治解決有關問題?!盵2]因此,在國際交往合作中要始終堅持以和為貴,要始終堅持以理為先、以德為先,要根據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來處理爭議,“說公道話,辦公道事”。
從現實來看,“以和為貴”是構建國際社會新秩序的基礎。當今世界處在科技迅猛發(fā)展、全球化浪潮席卷一切的時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置身其外。在這個“地球村”中,國家與國家之間存在著不可分割、休戚與共的緊密聯(lián)系。這種日益緊密的聯(lián)系必然會產生各種摩擦和矛盾,雖然,“和平力量的上升遠遠超過戰(zhàn)爭因素的增長,和平、發(fā)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更加強勁”[1],但是國際社會新秩序還有待建立,整個國際社會還處在霸權主義陰魂不散、恐怖主義日益猖獗、地區(qū)沖突此起彼伏的環(huán)境中。而且,與國際交往合作背道而馳的冷戰(zhàn)思維、貿易保護主義、種族歧視、強權政治等現象還不同程度地存在,生態(tài)危機、糧食危機、難民危機等仍舊有蔓延之勢,“發(fā)展鴻溝日益突出,兵戎相見時有發(fā)生”[1]。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個以和為貴的國際社會新秩序來主持公道,為國際交往合作奠定安全根基。
如何在國際交往合作中實現“以和為貴”?
必須堅持共同安全觀。安全是和平的根基,習總書記指出,要想促進國際交往合作,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就必須“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xù)安全的新觀念”[3]。共同安全觀意味著全員參與、全員構建、全員共享,對于國際社會而言,就是所有國家都參與到構建國際和平與安全的事業(yè)中,共同抵制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共同解決生態(tài)危機、糧食危機等。每個國家都有平等的權利和義務參與國際事務,盡己所能,擔其所責。其中,對于威脅國際安全最大的核武器控制來說,要“構建公平、合作、共贏的國際核安全體系”[4]。除此之外,習總書記還強調:“要高度重視互聯(lián)網發(fā)展安全,共同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絡空間,建立多邊、民主、透明的國際互聯(lián)網治理體系?!盵5]互聯(lián)網安全問題正在引起國際社會的高度重視,2013年美國“斯諾登事件”“棱鏡全球網絡監(jiān)控事件”已經凸顯了加強互聯(lián)網安全的迫切性。在這方面,處于優(yōu)勢地位的發(fā)達國家有義務幫助發(fā)展中國家提高互聯(lián)網管理水平,維護國際社會的網絡安全。同時,還應當反對任何形式的損人利己的極端行動,只有基于道義、獲得廣泛共識的行為才是正義之舉?!凹戎匾曌陨戆踩种匾暪餐踩?,打造命運共同體,推動各方朝著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標相向而行”[6]??傊?,在構建以和為貴的國際秩序中,要始終不渝地堅持共同安全觀,求同存異,共同促進國際社會的持續(xù)安全。只有這樣,才能為國際交往合作提供和平所需的安全底線。
必須堅持對話協(xié)商?!皣液停瑒t世界安;國家斗,則世界亂”[1]。對話協(xié)商應當成為解決國際爭端的唯一方式。要反對那種“國與國之間是競爭關系”的陳腐觀念,更要反對那種基于強權、霸權的極端觀念。習總書記主張:“只要堅持溝通、真誠相處,‘修昔底德陷阱就可以避免?!盵1]“修昔底德陷阱”是古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關于國家之間關系的著名論斷,時至今日仍舊被西方社會所吹捧。在修昔底德看來,一個正在崛起的大國(如古希臘城邦“雅典”的快速崛起)必然會觸犯另一個大國的利益(如當時最為強大的“斯巴達”城邦),雙方必然產生敵視和相互沖突,這種敵視和沖突無法調和,最終必然導致戰(zhàn)爭(經過長達30年的戰(zhàn)爭,雅典和斯巴達均遭到毀滅)。西方國家是這一理論的忠實擁躉,面對曾經崛起的蘇聯(lián)、正在崛起的中國都予以敵視,并千方百計對蘇聯(lián)和中國進行打壓、制裁,從而導致國際社會始終處在危險與戰(zhàn)亂之中。因此,要想建立國際社會新秩序,就必須站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擯棄“修昔底德陷阱”思維,以和平、和諧的理念指導國際關系的開展,將國際社會變成相互合作的安樂園,而不是相互博弈的競技場。
必須建立公平正義的國際法體系。要想實現以和為貴的國際社會新秩序,就必須以法律為保障,因而構建公平正義的國際法體系就成為必需。法律的核心在于公平正義,這既是實在法的要求,更是自然法的要求。目前,以聯(lián)合國憲章為基礎,國際社會雖制定了不少相關公約或文書,但這還遠遠不夠。要想解決諸多國際沖突爭端,就迫切需要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推進更多體現公平正義原則的法律制定與實施,并且保證這些法律被所有國家接受(不論強國還是弱國,都應當一視同仁),“真正做到‘無偏無黨,王道蕩蕩”[1]。在體現公平正義的國際法體系中,主權平等是最根本的原則。沒有主權平等就沒有公正可言,因為主權平等是數百年來最重要的國際交往準則,也是尊重每一個國家基本權益的最低要求。主權平等意味著國家不分強弱、大小、貧富,都應當給予平等尊重,意味著每個國家都有權選擇符合自己國情的發(fā)展道路,意味著其內政不受其他任何國家的粗暴干涉。主權平等是國際交往合作的必然要求和底線原則,因此,“新形勢下,我們要堅持主權平等,推動各國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guī)則平等”[1]。
在“以和為貴”的國際秩序建設中,如何體現我國的應有擔當?
“中國將堅持和平發(fā)展道路,堅持推動發(fā)展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堅持同世界各國建立和諧共生的命運共同體”[7]。正如習總書記所說,中華文明歷來有“以和為貴”“以和邦國”的優(yōu)秀傳統(tǒng),這種傳統(tǒng)已經深深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之中。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始終秉承這一傳統(tǒng),即使在最強盛的漢、唐之際,中國也沒有向外擴張侵略。1840年鴉片戰(zhàn)爭以來,中國飽受戰(zhàn)亂之苦,對和平的重要性更是有著無比深刻的認識。我們相信,只有和平才能發(fā)展,只有和諧才能共榮。即使到了今天,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仍舊保持低調、謙虛、謀求合作共贏的態(tài)度,因為我們深深知道,和平來之不易。“中國維護世界和平的決心不會改變……無論中國發(fā)展到哪一步,中國永不稱霸、永不擴張、永不謀求勢力范圍。歷史已經并將繼續(xù)證明這一點”[1]。
國際交往合作強調“以和為貴”,但這并非是沒有原則的一團和氣。正如《論語·子路》云:“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眹H交往也應當如此,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強調的是有原則的和諧,而不是無原則的順從或等同。
為什么要堅持“和而不同”的原則?
因為這是主權平等原則下反對一元主義(霸權主義)、實現共同發(fā)展的必然要求。習總書記說:“‘和羹之美,在于合異。人類文明多樣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類進步的源泉?!盵1]《三國志·夏侯玄傳》云:“和羹之美,在于合異。上下之益,在能相濟。”之所以有美食佳肴,是因為各種不同滋味的相互調和;之所以有良好關系,是因為彼此之間的互相學習和包容。國際交往合作也應當這樣。世界上有2500多個民族、2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正是這些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文化孕育了多姿多彩、百花齊放的人類文明,并成為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源泉。因此,任何反對多元文化的一元主義都背離了人類文明的發(fā)展方向,那種“唯我獨尊”、強迫其他國家接受唯一“普世價值觀”的霸權主義更需要堅決抵制。文明不應當有高低、貴賤、優(yōu)劣之分,文明之間的差異不應當成為國際沖突的根源,更不應當成為霸權主義打壓、制裁其他國家的借口。每一種文明都有其深厚內涵和獨有特色,都是人類社會的寶貴財富,文明間的不同不應當成為固步自封的借口,而應當成為促進交流、維護和平的紐帶。
只有堅持“和而不同”的原則,才能堅持多元文化、多邊主義。多元文化是人類文明在歷史發(fā)展中天然形成的,在國際交往中堅持多元文化能更好地體現和合之道,多邊主義是半個世紀以來被事實證明了的解決國際爭端的有效思路,堅持多邊主義與堅持多元文化是相輔相成、互為因果的關系。與多元文化、多邊主義完全相反的是近年來西方社會拋出的所謂“文明沖突論”。看起來這種理論似乎不具有明顯的強權政治或霸權主義特征,但卻是一種防范、拒斥其他文化形式的隱蔽伎倆。在西方一些政治家看來,國際社會盡管存在著多元文化、多邊主義,但是堅持自身文化的獨立性(優(yōu)越性、排他性)、堅持自身利益的單邊主義仍舊是必需的。這些人甚至認為,現代社會的國際斗爭已經從政治、經濟、軍事領域進入到文化領域的斗爭,因此需要防范一切非西方的文化(如中國儒家文化、伊斯蘭文化)入侵。實際上,這種看法仍舊是冷戰(zhàn)思維和霸權主義的隱秘體現,也是“西方文化中心論(優(yōu)越論)”的現代翻版。這種只講究“同而不和”的企圖扼殺多元文化、多邊主義的做法與現代國際社會求和平、謀發(fā)展的趨勢格格不入,因而遭到了越來越多國家和人民的反對。
如何在國際交往合作中做到“和而不同”?
必須堅持正確的文明觀。習總書記指出:“人類歷史就是一幅不同文明相互交流、互鑒、融合的宏偉畫卷。推動文明發(fā)展,實現文明和諧,是社會發(fā)展和人類進步的根本目標?!盵8]文化多元的基礎是文明的多樣性。自人類誕生以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孕育了多種多樣的文明并一直流傳綿延至今。在當今文化多元化的國際社會中,堅持文明的多樣性和平等性是和而不同的應有之義,現代文明應當具有兼收并蓄的包容特征,這種包容并不是以某種文明(文化)為獨一標準的“齊同”,而是“和而不同”。也就是說,在人類命運共同體中,不同文明(文化)之間雖然“相異”,但不妨礙“共和”,因此,“要尊重各種文明,平等相待,互學互鑒,兼收并蓄,推動人類文明實現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9]。
必須堅定不移地奉行多邊主義?!睹献印る墓稀吩疲骸拔镏积R,物之情也?!闭缱匀唤绲纳锒鄻有砸粯?,事物的千差萬別是自然規(guī)律的客觀體現;體現在國際社會中,就是不應當只允許單一模式的文明(文化)或政治體制的存在。一燕不成夏,一花不是春。文明的多樣性、文化的多元化決定了在國際交往中必須堅定不移地奉行多邊主義。這正如習總書記所說:“要奉行雙贏、多贏、共贏的新理念,扔掉我贏你輸、贏者通吃的舊思維。在國際和區(qū)域層面建設全球伙伴關系,走出一條‘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國交往新路。大國之間相處,要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大國與小國相處,要平等相待,踐行正確義利觀,義利相兼,義重于利?!盵9]單邊(霸權)主義恰恰是“利重于義”的表現,因為單邊主義將某個國家自身的利益凌駕于其他國家及國際法之上,為了自身的“利”而損人利己、見利忘義。如今,這種單邊主義在國際社會上仍舊存在。因此,在“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指導下構建國際社會新秩序,必須反對單邊主義、堅持多邊主義。對此,習總書記堅持“從我做起”:“中國支持多邊主義的決心不會改變。多邊主義是維護和平、促進發(fā)展的有效路徑……隨著中國持續(xù)發(fā)展,中國支持多邊主義的力度也將越來越大。”[1]
在“和而不同”的國際交往合作中,如何體現我國的應有擔當?
自新中國建立以來,我國一直在國際社會中扮演著和平發(fā)展的重要角色,并在堅持多元文化、多邊主義上做出了重大貢獻。不管是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冷戰(zhàn)時期,還是在改革開放之后,我國在國際社會上都一直主張文化多元,不以意識形態(tài)為標準來處理國際關系,并在反對單邊(霸權)主義上立場堅定。作為最早在聯(lián)合國憲章上簽字的聯(lián)合國初始成員國之一,我國在維護世界和平、調解國際爭端、促進經濟全球化與政治多極化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爸袊鴮远ňS護以聯(lián)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堅定維護以聯(lián)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石的國際關系基本準則”[1]。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一如既往地積極參與聯(lián)合國的各項國際事務,積極推進國際法體系的建設,為世界的和平發(fā)展做出了不懈努力。
《國語·鄭語》云:“和實生物,同則不繼?!痹趪H交往合作中,要達到的目標就是和實生物。通俗而言,就是在和而不同原則下通過協(xié)商合作達到共贏。
為什么國際交往合作的目的是“和實生物”?
堅持和實生物,有助于消除國際貧富差距。國際交往合作要達到的目標不是利己主義式的畸形發(fā)展,而是所有成員的共享共贏。雖然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的生活水平相對于100年前已經有了巨大提高,但是世界上的貧困人口仍舊很多,國與國之間的貧富差距有日益擴大的趨勢。貧富差距的懸殊是共同發(fā)展的桎梏,為此,習總書記這樣說:“世界的長期發(fā)展不可能建立在一批國家越來越富裕而另一批國家卻長期貧窮落后的基礎之上。只有各國共同發(fā)展了,世界才能更好發(fā)展?!盵10]之所以造成這種一批國家(主要指歐美發(fā)達國家)越來越富,而另一批國家(主要指亞非拉的廣大發(fā)展中國家)長期貧窮落后的局面,根本上就在于國際秩序的長期失范。發(fā)達國家利用自己的先發(fā)優(yōu)勢對發(fā)展中國家實施不公平對待,甚至將國內矛盾轉移到發(fā)展中國家(如2008年美國爆發(fā)的金融危機最終被轉移到世界,美國得以渡過難關)。因此,只有“和實生物”才是值得提倡的國際交往模式,那種“目無余子”的模式是必須擯棄的。
只有堅持和實生物,才有助于構建一個共同繁榮的世界?!爱斀袷澜缯诎l(fā)生深刻復雜的變化,和平、發(fā)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更加強勁,國際社會日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11]。因此,構建國際社會新秩序的目的是實現共同繁榮,而不是以鄰為壑、畫地為牢。然而,當前的國際話語權主要被少數西方國家所掌握,從政治上的單邊主義、經濟上的貿易保護主義到文化上的普世真理觀,這些國家對國際新秩序的構建有著極大的消極影響。正是基于這種國際社會現狀,所以更需要廣大發(fā)展中國家團結起來,用正確的理論武裝自己,通過合理合法的不懈斗爭為自己爭取應有權益,走公平正義、合作發(fā)展之路。
如何在國際交往合作中做到“和實生物”?
必須構建共同利益觀。習總書記指出:“世界各國要互通有無、優(yōu)勢互補,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自身發(fā)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fā)展,不斷擴大共同利益匯合點?!盵12]正如共同安全觀的建構一樣,共同利益觀的構建也勢在必行。人類命運共同體是關乎所有國家切身利益的共同體,這里所說的利益不僅包括狹義的經濟利益,還包括安全的需要、主權的尊重、文明的延續(xù)等。當今世界,國與國之間的聯(lián)系空前緊密,牽一發(fā)而動全身,那種置身事外、獨善其身的做法已經越來越不適應國際形勢的發(fā)展。因此,在國際交往中必須堅持合作共贏的理念?!墩撜Z·衛(wèi)靈公》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北憩F在國際交往中,就是不要以單邊主義、損人利己的方式去處理國際事務?!墩撜Z·雍也》又云:“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北憩F在國際交往中,就是習總書記所說的:“一個國家要謀求自身發(fā)展,必須也讓別人發(fā)展;要謀求自身安全,必須也讓別人安全;要謀求自身過得好,必須也讓別人過得好?!盵13]因此,對于國際交往合作而言,要“堅持合作共贏理念和命運共同體意識,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實現共同發(fā)展”[14]。
必須堅持政治上平等互信、經濟上合作共贏、文明上交流互鑒、安全上守望相助、國際事務中團結協(xié)作。這是習總書記在2015 年12 月4 日中非合作論壇上的倡議[15],也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和實生物”的必然要求。近年來,習總書記在一系列國際講話中對于共榮共贏進行了深入闡發(fā),如打造中國—巴基斯坦命運共同體,“將中巴命運共同體打造成為中國同周邊國家構建命運共同體的典范”[16],中國和越南“不僅僅是山水相連的友好鄰邦,更是利益相融、目標相同的命運共同體”[17],“亞太各經濟體利益交融,命運與共,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我們要牢固樹立亞太命運共同體意識”[18],“通過邁向亞洲命運共同體,推動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19]??傊拔覀儜摮珜祟惷\共同體意識……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發(fā)展伙伴關系”[5] 。
在“和實生物”的實現過程中,如何體現我國的應有擔當?
落其實而思其樹,飲其流而懷其源。習總書記說:“中國打造伙伴關系的決心不會改變。”“中國促進共同發(fā)展的決心不會改變。”[1]從1950年到2016年,我國對外提供援款累計4000多億元人民幣,為消除國際貧富差距、促進發(fā)展中國家發(fā)展做出了巨大貢獻。而且我國解決了13億人口的溫飽問題,為社會安定、人權保障做出了重大貢獻。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我國經濟對世界經濟的增長貢獻率達到了30%,這對于金融危機的解決、推動世界經濟的復蘇和發(fā)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進出口貿易以及對外投資、旅游等等都對世界經濟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為世界各國提供了更多的發(fā)展機遇。同時,我國以真誠平等的態(tài)度不斷擴大著自己的“朋友圈”,與世界上90多個國家和區(qū)域組織簽訂了伙伴關系條約,真正實現了和實生物、共同富裕的目標。
人類命運共同體不僅僅包括國際社會,還包括國際社會與自然界之間的和諧統(tǒng)一。習總書記曾說:“我們應該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尋求永續(xù)發(fā)展之路?!盵1]“天人合一”是傳統(tǒng)中國的核心思想之一,《老子·四十二章》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薄兑捉洝は缔o下》又云:“天地之大德曰生?!碧斓刂朗亲屢磺猩挤毖懿幌ⅰ⒕d延不絕,因此人類社會也應當實現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統(tǒng)一。
為什么在國際交往合作中要追求“天人合一”?
近年來日益嚴峻的生態(tài)危機嚴重威脅到了整個人類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因此,強調生態(tài)文明建設,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發(fā)展受到了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如果不提倡“天人合一”的生態(tài)文明觀,那么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就將走入死胡同。習總書記說:“宇宙只有一個地球,人類共有一個家園?;艚鹣壬岢鲫P于‘平行宇宙的猜想,希望在地球之外找到第二個人類得以安身立命的星球。這個愿望什么時候才能實現還是個未知數。到目前為止,地球是人類唯一賴以生存的家園,珍愛和呵護地球是人類的唯一選擇?!盵1]正是因為“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各國共處一個世界”[12],所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必然離不開生態(tài)文明的建設。從歷史上來說,自“文藝復興”以來現代科學技術取得了飛速發(fā)展,人類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有了突飛猛進的提高,但在經濟快速發(fā)展的同時也導致了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嚴重破壞。再加上長期以來環(huán)保意識的落后,使得生態(tài)文明建設在國際上很長一段時間內難以形成共識,由此導致世界各國無法團結起來應對全球性的生態(tài)危機。近30年來,日益嚴重的生態(tài)危機迫使世界各國都在反思自身的發(fā)展道路,從而逐漸形成了保護環(huán)境、建設生態(tài)文明的共識,“人與自然共生共存,傷害自然最終將傷及人類。……我們不能吃祖宗飯、斷子孫路,用破壞性方式搞發(fā)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1]。
如何實現“天人合一”的生態(tài)指向?
必須正確處理生態(tài)價值與社會價值、經濟價值之間的關系。在“自然—人(社會)”這一系統(tǒng)中存在著相互依存、對立統(tǒng)一的三種價值,即生態(tài)價值、社會價值、經濟價值。經濟價值對于人類社會的存在與發(fā)展有著重大意義,是社會價值和生態(tài)價值的物質基礎。社會價值是經濟發(fā)展、生態(tài)保護的重要保障,尤其是作為意識形態(tài)之現實定義的法律制度更是如此。生態(tài)價值具有特殊的地位,因為只有生態(tài)價值實現了,經濟的持續(xù)發(fā)展、社會的安定和諧、人類的繁衍生息才能實現,那種將人與自然割裂開來、對立起來,一味掠奪自然、破壞自然的觀點及其做法只會帶來惡劣的后果。因此,要從根本上解決現代工業(yè)文明帶來的人與自然的尖銳矛盾,就應當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各方面為生態(tài)文明的構建保駕護航,“實現世界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和人的全面發(fā)展”[9]。中華文明歷來強調天人合一、尊重自然,“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yǎng)以成”[20]。其蘊含的深刻智慧有助于世界各國充分認識到保護生態(tài)的重要性,主動積極地參與到全球生態(tài)文明的建設中。
必須堅持全球治理觀。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保護不是一兩個國家所能完成的任務,而需要世界上所有國家的共同努力。因此,對于生態(tài)文明的建設,必須從“國家治理”或“社會治理”的層面上升到“全球治理”的高度。2015年習總書記在接受《華爾街日報》采訪時說:“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有效的方向發(fā)展,符合世界各國的普遍需求。”[2]之所以要強調全球治理,是因為雖然建設生態(tài)文明的重要性已經基本上形成了共識,但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各個國家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仍舊有可能破壞自然環(huán)境。因此,為了生態(tài)保護全球化的實現,就必須建立一個具有約束力和可操作性的國際體系,只有這樣才能切實朝著“天人合一”的目標邁進。因此,習總書記特別強調世界各國的團結和共同努力,“我不認為世界上哪個國家可以使全球治理結構向自己傾斜,也不認為這樣做是符合時代潮流的”[2]。全球治理的模式應當由世界各國來共同商定,而不能由少數(西方發(fā)達)國家來決定。就這一點而言,2015年全球多個國家達成的“巴黎協(xié)議”是一個巨大進步,“作為全球治理的一個重要領域,應對氣候變化的全球努力是一面鏡子,給我們思考和探索未來全球治理模式、推動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帶來寶貴啟示”[20]。
在“天人合一”的生態(tài)文明建設中,如何體現我國的應有擔當?
一直以來,我國秉持高度的國際責任感,積極參與生態(tài)文明建設,“《巴黎協(xié)定》的達成是全球氣候治理史上的里程碑?!袊鴮⒗^續(xù)采取行動應對氣候變化,百分之百承擔自己的義務”[1]。就國內而言,我國切實履行各項生態(tài)保護措施,不斷推進生產模式變革,在全國積極推進綠色、低碳、循環(huán)、可持續(xù)的生產生活方式,在防止大氣污染、水污染、減少自然災害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就國際而言,多年來我國一直積極支持發(fā)展中國家的生態(tài)文明建設。2015年設立了200億元的“南南合作基金”以幫助發(fā)展中國家解決氣候問題,2016年,“在發(fā)展中國家開展10個低碳示范區(qū)、100個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項目及1000個應對氣候變化培訓名額的合作項目”[20]。這些都充分展現了我國“負責任大國”的擔當。
正如習總書記說:“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一個美好的目標,也是一個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實現的目標。中國愿同廣大(聯(lián)合國)成員國、國際組織和機構一道,共同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進程?!盵1]可以說,在當代紛繁復雜的國際社會中,習總書記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蘊含著雋永深邃的和合之道,具有重大的理論和現實意義,猶如一盞驅走(單邊主義、霸權主義)霧霾、照亮(國際合作發(fā)展)前途的明燈,必將成為構建國際社會新秩序、實現世界各國共同富裕和永續(xù)發(fā)展的重要指導思想!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聯(lián)合國日內瓦總部的演講[N].人民日報, 2017-01-20.
[2]習近平接受《華爾街日報》采訪[EB/OL].新華網,2015-09-22.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5-09/22/c_1116642032.htm.
[3]習近平.積極樹立亞洲安全觀共創(chuàng)安全合作新局面——在亞洲相互協(xié)作與信任措施會議第四次峰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5-22.
[4]習近平.在荷蘭海牙核安全峰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3-25.
[5]習近平.弘揚傳統(tǒng)友好共譜合作新篇——在巴西國會的演講[N].人民日報,2014-07-17.
[6]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強調 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走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N].人民日報,2014-04-16.
[7]習近平會見“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外方代表[N].人民日報,2015-11-04.
[8]習近平.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的演講[N].人民日報,2014-03-27.
[9]習近平.攜手構建合作共贏新伙伴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在第七十屆聯(lián)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5-09-29.
[10]習近平.順應時代前進潮流促進世界和平發(fā)展——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的演講[N].人民日報,2013-03-24.
[11]習近平.弘揚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建設合作共贏美好世界——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fā)表60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6-29.
[12]習近平.共同創(chuàng)造亞洲和世界的美好未來——在博鰲亞洲論壇2013年年會上的主旨演講[N].人民日報,2013-04-08.
[13]習近平.攜手合作 共同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在“世界和平論壇”開幕式上的致辭[N].人民日報,2012-07-08.
[14]習近平.發(fā)揮亞太引領作用應對世界經濟挑戰(zhàn)——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的主旨演講[N].人民日報,2015-11-19.
[15]習近平.開啟中非合作共贏、共同發(fā)展的新時代——在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開幕式上的致辭[N].人民日報,2015-12-05.
[16]習近平.構建中巴命運共同體 開辟合作共贏新征程——在巴基斯坦議會的演講[N].人民日報,2015-04-22.
[17]習近平.共同譜寫中越友好新篇章——在越南國會的演講[N].人民日報,2015-11-07.
[18]習近平.深化改革開放共創(chuàng)美好亞太——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的演講[N].人民日報,2013-10-08.
[19]習近平.邁向命運共同體開創(chuàng)亞洲新未來——在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上的主旨演講[N].人民日報,2015-03-29.
[20]習近平.攜手構建合作共贏、公平合理的氣候變化治理機制——在氣候變化巴黎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5-12-01.
[責任編輯:李利林]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through of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put forward by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has caused great repercussions and broad consensus at home and abroad. Its profound connotation is mainly reflected in four aspects: "Harmony is precious" is the premise for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Harmony in diversity" is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 of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Harmony generates and sameness stops" is an important goal of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and "Nature-human integration" is the ecological orientation of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General Secretary Xis thought of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not only reflects the grand narration and international vision, but also reflects the responsibility of China as a great power, and has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international social order.
Keywords: Xi Jinping;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ternational Soc-ie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