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卓軒
寫作營與馬丁合影
HBO《權力的游戲》迎來大結局。它的原著系列小說《冰與火之歌》從23年前面市以來,一次又一次推動了文化娛樂產業(yè)的變化。這部作品大幅度扭轉了《魔戒》開辟的奇幻文學領域,改變了該類型的既定印象與宗旨,也改變了許多讀者的口味。它幫助熱愛幻想的讀者看清人類世界的嚴酷,也幫助在現(xiàn)實中奔波的人們踏入一個充滿奇跡的世界。
這一切的背后推手,便是原著作者喬治·R·R·馬丁。他的作品在某程度上改變了一整個時代的人,因為他拒絕跟風歌頌既有的審美和娛樂價值,而選擇最難以處理的角色,刻畫出他們的缺陷及特點,成功引起讀者對這些角色的共鳴。我們學習小惡魔、美人等書中角色不去掩蓋自己,不與大眾同溫,而是擁抱自身的獨特之處,灌溉它成為鋒芒。
而受到馬丁影響而改變的個體,當然也包括了我。
2018年,馬丁成立“地球人獎”(Terran Award),旨在贊助一位海外作家到美國參加Taos Toolbox寫作營。那是一個開放給準職業(yè)級別的幻想類型作家的資深寫作營,由南?!た死姿梗ǘ啻斡旯劶靶窃篇劦弥鳎?、沃特·威廉斯(2017年世界科幻大會的榮譽嘉賓)為主要導師,并邀請數(shù)位《紐約時報》和亞馬遜平臺的暢銷書作家來當客座講師。當然,也包括馬丁本人。
攝于芬蘭赫爾辛基市,2017年世界科幻大會
很幸運地,由于具備雙語寫作能力,我成了首屆地球人獎得主,在去年暑期赴美抵達新墨西哥州,經歷了人生最重要的一次職業(yè)訓練。學習過程中,馬丁以嘉賓身份出現(xiàn),和我們18位學員在密閉的小房間里交流,并一起晚餐。
事實上,這次寫作營并非我第一次見到馬丁本人。
和他的近距離接觸大約有三次。第一次在2005年,當時我在加拿大就學,已是《冰與火之歌》這奇幻系列作品的鐵粉。馬丁來溫哥華進行簽書會,印象中排隊的才50人左右。
時過境遷,在2017年的世界科幻大會上我第二次見到馬丁時,現(xiàn)場的簽名會擠得水泄不通,已有上千人排隊。那次活動,我非常幸運地“捕捉”到他和助理在吃早飯,立刻過去給了他一張我自己作品的明信片,并請求合影。他的助理剛舉起手說No,馬丁揮揮手說沒關系。事后我才知道原來他不在非正式場合與粉絲拍照,否則幾千人下來一天也拍不完。因此那次大會,我有幸成為極少數(shù)與他合照的粉絲。
第三次則是2018年的Taos Toolbox寫作營。我給了馬丁一封親手寫的信(這大概是數(shù)年來第一次手寫信),以及一個富中華文明特色的金屬書簽,表達感謝。有機會讓當代最強的幻想作者──也是我長年以來的偶像──贊助學費及住宿費進修,我心中滿懷感恩及敬畏。
他在課堂上分享的心路歷程,亦成了我的精神動力。
課堂上,馬丁說創(chuàng)作者通常分為兩種人,“園丁”和“建筑師”。
“園丁”想到哪兒寫到哪兒,隨性子,隨靈感,對待作品就像整理花園一樣,澆水,灌溉,隨它生長,等各種植物繁盛了再修修剪剪?!敖ㄖ煛眲t習慣先畫好藍圖,依照規(guī)劃好的結構一層層把素材給鋪上去,一磚一瓦不能偏差。
當然,所有創(chuàng)作者都具備這兩種能力,但每一位創(chuàng)作者多少都會更傾向其中一種。馬丁認為自己偏向“園丁”類,因此在他的電腦里有大量被刪減掉的故事橋段。
后來他的助理告訴我,馬丁在創(chuàng)作故事時有著超強的集中力,可能許久盯著桌上的玩具小人一語不發(fā),沒人知道在那創(chuàng)世神般的腦子里,有多少故事正風起云涌,多少人物命運崛起隕落。這讓我想起 《復仇者聯(lián)盟》里,奇異博士所見的“一千四百萬種”命運衍生的可能。
馬丁認為身為創(chuàng)作者,搞明白自己屬于什么創(chuàng)作形態(tài)至關重要。這樣在職業(yè)道路上才知道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路徑。同時,創(chuàng)作者也必須明白自己正在面對什么樣的人生挑戰(zhàn),在現(xiàn)實與理想面前如何達成平衡。
他說自己也有作品經過十年才賣掉,并保存一些早期被出版社拒絕的信來提醒自己已走了多遠。對于職業(yè)軌跡的敏感度,對于如何做出選擇和取舍,都是創(chuàng)作者的恒久課題。
“堅持”是必須的。馬丁認為選擇創(chuàng)作這一條人生道路,便揮別了職業(yè)上的安全與保障。即便像他已坐在大神殿堂的鐵王座,也無時無刻不感受到創(chuàng)作生涯帶來的不穩(wěn)定。他舉了個血淋淋的例子。
他最初出版的前三部長篇小說,都讓他獲得了大筆的預付版稅,迎來各種獎項提名,貌似即將飛黃騰達。緊接著,他的第四本小說 (The Armageddon Rag) 帶來高達六位數(shù)美金的預付版稅,然而,卻成了銷售大坑,像顆慧星直線墜落,賣也賣不動。這差點毀了他整條職業(yè)道路。他賣掉房子,甚至為了養(yǎng)家活口去拿了房地產課程。
是的,歷史長河上有那么一刻,馬丁爺爺差點成了房地產打工仔……我們的世界差一點折損一位世紀經典作家。
后來他去了好萊塢當編劇,再提筆寫長篇小說已是十年后的事了,也就是1996年出版的《冰與火之歌》。這些雖是老生常談,從馬丁口中說出來仍有很強的震撼力。
寫作營當中的某一天,我們和馬丁一起共進晚餐。他對所有人都很友善,真像個和藹可親的爺爺似的。
晚餐后,大伙兒輪流坐在他身旁,提出各種問題。我們都是作家,所以對他的產業(yè)歷程和創(chuàng)作思路備感興趣。馬丁毫無保留地分享了許多,包括自己在早期便很重視平權問題,時常為種族和男女平權而發(fā)聲。之前某本書的封面,出版社為了迎合當時的市場主流,違背故事內容把封面人物換成一個白人,馬丁生氣地告訴他們若不改封面,他會把自己的想法告知公眾,逼著出版商妥協(xié)。
他的分享也不乏往昔的趣事。馬丁和寫作營導師沃特是長年的朋友,聊到年輕時曾經一起玩過《三國志》(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的電腦游戲,令我大吃一驚。然而更令人吃驚的還在后頭。
馬丁用很別扭的發(fā)音,說他喜歡用一個叫“蘆埔”的角色。我搔搔頭,怎么不記得三國里有這樣一個人物?突然間我恍然大悟,“你是指“呂布”嗎?”
他說對的,是呂布!因為這件事我興奮了好久,因為《權游》里最受爭議的角色詹姆·蘭尼斯特就有呂布的氣質──善戰(zhàn)、魯莽,為了心愛的女人而痛恨國王(還是個肥國王)。
古羅馬時代的遺跡——哈德良長城,該遺址激發(fā)馬丁創(chuàng)作了《冰與火之歌》的“絕境長城”
天曉得,說不定三國歷史對他創(chuàng)作《冰與火之歌》有某種程度的影響呢!
回顧過往,我本人第一次接觸《冰與火之歌》大約在2000年。我一直熱愛奇幻與科幻讀物,鐘愛一款名為《龍與地下城》的桌游。那是有45年悠遠歷史、能夠大幅鍛煉“說故事能力”和“世界觀創(chuàng)建能力”的桌上游戲,據說許多西方的奇幻文學大師都玩過,包括馬丁還有布蘭登·山德森。而且馬丁還當過“城主” 好一陣子,也就是游戲關卡的組織者。在那年代,我為了刺激自己在桌游世界的創(chuàng)造力,很饑渴地收集各類幻想文學作品,每周都沉浸在書店的奇幻科幻區(qū),一坐就是三四個小時。
選一本好的幻想書籍帶回家,你會覺得自己握住了一個有別于現(xiàn)實的豐富寶物;時空濃縮在書本文字以及你的視線之間,開始在你的腦中沸騰,誕生出一個全然不同的世界。你會跟隨故事主角在里頭遨游探索。所以可以想象,選書時的我是多么戰(zhàn)戰(zhàn)兢兢,因為大腦里的認知結構有很長一段時間得依賴它。
因此有一天,我許久挑選不出該買哪一本書。突然間有只手抓住我的肩膀。
我猛回頭一看,是個光頭老外。奇怪的是他雙眼泛紅,一副猙獰的模樣盯著我。我也震驚地回望,懷疑怎么搶劫犯開始挑書蟲下手了。沒想到他以顫抖的手拎起一本書──《冰與火之歌》的第一冊。
“如果你想找好看的奇幻小說,試試這本吧?!蹦抢贤獾难壑樽由蠞M是血絲,聲音沙啞地供認:“我已經兩天沒去上班了,就因為它。”
我半信半疑地接過來。在那以前,我翻過這本書很多次,封面是個長發(fā)的黑衣人騎著馬,旁邊有只白狼,肩上停只烏鴉。但它的封底概述從未吸引我,直到我接受這位老外的推薦,才買下它。
攝于圣達菲鎮(zhèn),馬丁的私人劇院。背后陳列的是許多科幻奇幻作品,包括各版本的《冰與火之歌》
粉絲為馬丁創(chuàng)作的三頭龍的雕塑
奇跡般地,從此我的人生出現(xiàn)變化。原本我習慣同時間看七八本書,那段時間變成了從早到晚只捧著《冰與火之歌》。然后我發(fā)現(xiàn)第二集《列王的紛爭》比第一集還精彩,又發(fā)現(xiàn)第三集《冰雨的風暴》比第二集更出色,簡直不可思議。
與此同時,海外的奇幻文學愛好者開始留意到這部作品的與眾不同之處。在后托爾金時代,當“邪不勝正”、“鄉(xiāng)村少年長大變英雄”的史詩奇幻泛濫成災,馬丁的作品帶來一抹清新(又驚悚)的氣息,成為奇幻圈子里人人必讀、人人推薦的作品。
《冰與火之歌》登上一個又一個暢銷榜單,包括《紐約時報》暢銷榜單首位,并大幅度朝幻想文學以外的圈子外溢。歷史文學、青春讀物,不同類型的讀者似乎都能在這套書中找到共鳴。關鍵便是馬丁筆下的角色鮮活、深刻,富層次感,而且真實得令人揪心。
這套奇幻小說后來被HBO改編,以影視劇的模式進一步擴散到公眾視野中,已是眾所周知的事。然而正因為馬丁刻畫角色與雕琢劇情的能力無人能出其右,在電視劇情節(jié)超過小說的進度后,劇集里的角色刻畫也成了很大的挑戰(zhàn)。
馬丁能夠透過一個長篇系列完美釋放自己的創(chuàng)作才華,背后的原因既單純又復雜。
長年積累鍛煉的寫作心態(tài),在好萊塢當編劇時的不滿與壓抑,對短篇節(jié)奏的把控,對各種類型文學的鉆研,對戲劇精髓的理解,以及積極參與到幻想作者崛起的時代潮流里——這些理由糅合起來成為強大的驅力,都讓馬丁在撰寫《冰與火之歌》時能夠毫無保留地釋放創(chuàng)意自由,甚至有意識地去挑戰(zhàn)市場規(guī)則與邊界。
對于一位真正的創(chuàng)作者而言,這應該是本能,而馬丁是少數(shù)能夠切切實實貫徹到底的作家。我也從他身上學會許多,包括如何設計多視角敘事的群像劇,把握刻畫角色時的層次感(如何讓角色擁有自己的生命,采取符合性情的決策,推動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命運齒輪),以及如何埋下真真假假的梗來突破讀者預期。
事實上,創(chuàng)新的另一層定義就是實驗,而實驗代表風險。也只有愿意冒險挑戰(zhàn)思想邊界的創(chuàng)作者,最終才有可能改變固化的局面。事實證明無論在哪個領域,領頭者都挑起了最大膽的嘗試。包括奇幻文學里馬丁的《冰與火之歌》以及科幻文學里劉慈欣的《三體》,動畫領域的《蜘蛛俠平行宇宙》,影視方面的漫威宇宙……在初期都做了業(yè)界其他人不曾做過的嘗試,最終的結果便是這些作品不僅在自己的領域站穩(wěn)了腳跟,甚至還席卷全球。
而這樣的冒險精神也在一代代的幻想作家中傳承下來。
歷史長河中,諸多幻想文學的創(chuàng)作者都在開拓不同的疆界,一代代傳遞影響直至今日。而在當下,由于技術手段的發(fā)展興盛,這樣的精神已經大幅擴散到文學以外的領域──動漫、游戲、影視、VR/AR,各種創(chuàng)新的敘事及審美,都在改變未來子民的精神土壤。
像喬治·馬丁這樣的領軍者,不僅送給人類世界許多可愛可恨的深刻角色,也給我們創(chuàng)造了能夠切身沉浸的異世界。失去浪漫,人類便會淪為工具。也只有不讓想象力枯竭,我們才有可能明白身為人的潛力,究竟可以有多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