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最近,我接了一個大單子,為了多掙錢,吃住在單位。一天,我回家拿東西,見女兒點了外賣吃。孩子的爸爸也忙,沒回家。我問女兒:“外賣好吃嗎?”她說:“還行,可我更喜歡媽媽的味道!”我心里一酸,拿了東西匆匆走了。一路上,我都在想女兒的話。但是,多掙錢更重要。不是嗎?
王海麗
答:在溫飽有保證的前提下,其實,“媽媽的味道”反而更重要。
因為在穿衣吃飯這些瑣碎日常中,孩子感受到的愛才最深刻。記得小時候,媽媽做飯我觀摩,順便偷吃。這是我人生最早感知到的、最直接的幸福。媽媽的味道,不只是唇齒間的香甜,更意味著媽媽很愛我,媽媽和我在一起。
為孩子做飯,是母親的本能,也是親子關(guān)系的基本維系方式之一。那些普通的家常飯菜,提供給孩子身體的成長養(yǎng)分,更給予孩子心靈發(fā)育的愛與能量。在充滿煙火氣的廚房里,在熱鬧的煎炒烹炸中,藏著一個孩子的安心和幸福。
天底下的父母,不是都想把幸福送給兒女嗎?但什么是幸福?不是你出去掙錢,然后給錢讓孩子點外賣,或者干脆雇個保姆給孩子做飯,而是你親自下廚,一頓接一頓地給孩子做出冒著熱氣的湯湯水水。普通百姓對孩子的愛,沒有書本里描寫的那么感天動地,多是被細細密密地藏在一日三餐里。
掙錢固然重要,但是請答應(yīng)我,不要長久地離開孩子,不要讓孩子忘記了媽媽的味道。因為孩子喜歡媽媽的味道,表面看是喜歡吃父母做的飯菜,實則是喜歡有家人的陪伴、關(guān)愛與呵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