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光榮
“角色失范”:他們患上了退休抑郁綜合征
老陳做夢也沒有想到,退休生活會如此“度日如年”。說起來老陳以前也沒有什么愛好,下班看看電視而已。退休后,他也曾如此這般地打發(fā)過時光,但一整天看下來,只感到頭昏眼花,腰酸背疼,連腿都抬不起來。現在,老陳真不知道該如何打發(fā)這大段的時間,日混三餐,夜度一宿,渾渾噩噩,無所事事。老伴讓他去打打拳、散散步,但老陳既打不起精神,也提不起興趣。就這樣,退休前好端端的一個人,退休后身體反而日漸衰弱,脾氣也變得古怪起來,不是唉聲嘆氣,就是大發(fā)雷霆。
老張也是在退休之后才發(fā)覺,賦閑的日子并不“好過”。不但精神不好,身體也每況愈下,僅僅半年多的時間,原來身板硬、腿腳靈的老張就變得老態(tài)龍鐘,整天不是頭疼就是腦熱,走路時總想彎著腰。原來緊張有序的生活沒有了,車間里同事之間的歡聲笑語也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單調的吃飯、休息、看電視。老張經常一邊哀嘆自己老得不中用了,一邊看著從醫(yī)院買回來的一堆藥發(fā)呆,似乎哪一種藥都治不了他的心病。
專家點評:生活中像老陳、老張這樣的老年人很多,他們失去了工作時的行為準則,又不知如何建立新的行為準則,以適應新的生活,這在心理學上稱為“角色失范”。處在“角色失范”的狀態(tài),人會覺得很茫然,沒有方向感,就好像一條決堤的河,在漫無方向的流淌中逐漸消逝。
退休抑郁綜合征的病因主要是突然失去上班的緊張,生活模式改變,心理上不適應,使退休生活失去規(guī)律性,產生失落、空虛、自卑等心理變化;缺乏處理家庭和個人生活的能力,空閑時間不知如何安排。如果家庭照顧不周或者慢性疾病纏身、行動不便,會加重這種心理障礙。此外,退休后體力和腦力活動減少,社交活動減少,生活單調,容易產生心理老化的感受,并加速生理衰老進程;老伴身體不好或去世、家庭糾紛多、生活不安定等,會加重心理障礙。
疑病心理:“沒病找病”也是病
55歲的劉女士自幼體質較差,養(yǎng)成了愛看醫(yī)學書籍和愛吃藥進補的習慣。她以前曾經得過并不嚴重的胃病,兩年前,一位與她接觸較多的同事因患胃癌不幸病故,使劉女士產生了恐慌和懷疑,她總擔心自己的病可能會轉為胃癌,精神上常常感到不安和緊張。不久前,她自覺食欲不振、胃部有明顯的燒灼感,就更懷疑自己得了胃癌。到醫(yī)院做胃鏡檢查,被診斷為“胃竇炎”。
從醫(yī)院回來后,劉女士仍疑慮重重。她走遍了全市的各大醫(yī)院,要求做徹底檢查,還對照自己的癥狀,反復查找醫(yī)學書籍。盡管每次醫(yī)生都告訴她不是胃癌,但仍改變不了她的疑慮。她一會兒懷疑是醫(yī)生誤診,一會兒擔心是醫(yī)療器械沒能檢查出她的“病”,整天生活在“胃癌”的陰影下,無法過正常的生活。
性格內向的趙老伯,退休后仍然延續(xù)以往的生活習慣,不與外人交往,也不看電視。漸漸地他感到雙腿無力,自認為患了重病,從此疑慮重重,萎靡不振。反復到各醫(yī)院檢查,沒有發(fā)現問題,但他仍堅持要求住院治療。住院期間,為了證明自己患有重病,趙老伯堅持一年不回家,甚至不下樓。如果醫(yī)生跟他說,“你還那樣,沒有什么變化”,趙老伯就認為是充分理解他:若是動員他下床活動或回家看看,趙老伯馬上就會出現站立不穩(wěn)或一站起來就跌倒的情況,讓醫(yī)生哭笑不得。
在醫(yī)院里,趙老伯認為自己“重病在身”,要別人給他喂飯、穿衣、扶上床。有人來看他,趙老伯就點頭示意,但拒絕坐起來,甚至睡的搖床也不愿讓人搖高。趙老伯就這樣在別人的全力呵護下生活著。
專家點評:心理學家認為,這是老年人典型的“疑病心理”,是老人抑郁癥的一種心理表現?!耙刹⌒睦怼背30殡S著“病房焦慮癥”和“死亡恐懼癥”。前者是指生病中的老人常有的一些反常心理和行為,如內疚自責或者消極悲觀,無端懷疑家人的善意和醫(yī)生的診斷,甚至拒絕治療,有絕望和厭世的表現。后者指的是對人類正常的生老病死現象沒有正確的認識,身邊的老朋友去世了,他們會“兔死狐悲”地產生末日來臨的恐慌。
中老年人所疑疾病主要集中在三類:第一類是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較常見的癥狀有心悸、胸痛、呼吸困難、對血壓的擔憂等;第二類是胃腸道癥狀,如惡心、吞咽困難、反酸、口腔異味、腹部脹氣和腹痛等;第三類是泌尿生殖系統(tǒng)疾病,對排尿功能的擔憂比較多見。但必須強調,疑病癥患者有時可能會伴發(fā)真正的軀體疾病癥狀。如果患者有新的癥狀出現,應徹底檢查,以防延誤。
抑郁心理:生命中的頭號殺手
65歲的齊女士經濟條件較好,孩子也都長大成人,對齊女士的再婚也很理解。但是新老伴的兒女卻不容她??倯岩伤退麄兊母赣H再婚是圖他們的房子和財產,每次見了她都像見了敵人似的。耳邊的冷言冷語她可以不在乎,但讓她難以接受的是,再婚的丈夫也不信任她,竟然提出離婚。齊女士不想離婚,畢竟出一家進一家不容易。然而在現實的逼迫下,她不得不同意離婚。此后,齊女士陷入了深深的抑郁之中,不愿與人交談,不信任任何人,甚至失去了生活的信心……
裘女士已經79歲高齡了,兒女為了收壽禮,按照“做9不做10”的習慣為她辦大壽。而裘女士卻高興不起來。她現在百病纏身,從頭到腳沒有幾個零件是好的,不僅痛苦而且寂寞。她每天吃一大把安眠藥仍然無法好好睡覺。遇到陰雨天,渾身上下疼,吃止痛片都沒有用。有人說她不知福,看病國家報銷,生活有兒女請的小保姆照顧,多好啊??婶门空f,幾年來我天天在孤獨中忍受病痛的煎熬,連家門都沒出去過,哪有好可言……
專家點評:近30年是我國經濟發(fā)展最快的30年,也是社會形態(tài)、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變化最大的30年。當社會缺乏有效手段幫助老年人追上社會發(fā)展時,老年人與現代社會的距離被無情拉大。這直接導致許多老年人的生活和心理進入“自閉狀態(tài)”。自閉心理是老年人的一種被動保護心理,它阻擋外界的紛擾對老年人所熟悉的生活的影響,表面上看為老年人提供了一個安靜的世界,實際上也阻擋了新信息、新知識對老年人的帶動作用,使老年人停滯不前,與社會的發(fā)展割裂開來。其次,老年人一般都有疾病纏身,使得他們常常在關注自身健康問題時又不得不看晚輩的臉色,自卑和憂慮情緒占據了他們的閑暇時間。
另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原因就是老年人常產生被遺棄或厭世感,他們比較敏感,因此晚輩不經意的一句輕視老年人的話,就會讓他們沉默著走進抑郁。由此可見,老年人不僅需要年輕一代經濟上和體力上的幫助,同時也需要年輕一代的情感關懷和心理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