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岫仙 明浩
【摘 要】黨的十九大宣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我國的民族工作也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更是各民族共同繁榮發(fā)展的時代。中國民族工作成績的取得,使我們更加堅定了只有社會主義才能處理好民族事務的政治定力,同時也給世界范圍內做好民族工作提供了中國方案。新時代關于社會主要矛盾新轉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以及人類命運共同體等理念的提出,也為我國進一步做好民族事務提供了新的機遇。
【關鍵詞】新時代;民族工作;啟示
【中圖分類號】D633?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4-454X(2019)01-0022-008
十九大報告①對新時代我國民族事務的發(fā)展具有全局性和方向性的指導意義: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進一步增強做好民族工作的理論自信,為新時代民族工作提供堅實的理念支撐;正確理解對新時代“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科學闡述,把“一個都不能少”公平正義理念落實到民族工作全過程,實現(xiàn)各民族共同繁榮發(fā)展;正確理解“深化依法治國實踐”“推進合法性審查工作,維護憲法權威”的深刻含義,以憲法為準繩,全面落實各民族“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憲法精神,為做好新時代民族工作提供堅實的制度保障;正確理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意義和價值,在兩個“共同體”的互動中去把握國家和人類的發(fā)展,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整個人類指明發(fā)展方向。
一、只有社會主義才能處理好民族事務
在多民族、多宗教國家,以什么樣的理念凝聚人心,這是各國普遍遇到的問題??v觀近代以來的各國實踐,影響和決定各國處理民族事務的基本理念,總體上可分為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大對立的意識形態(tài)。就歷史過程和迄今為止的結果而言,在與資本主義的比較與競爭中,社會主義顯示出理念上和制度上不可比擬的優(yōu)越性。歷史已經(jīng)得出結論:只有社會主義才能處理好民族事務!
伴隨工業(yè)革命和市場經(jīng)濟孕育和發(fā)展而出現(xiàn)的資本主義,其最大特點是宣揚自由和競爭,使人擺脫了中世紀神權政治的束縛,具有歷史進步性。同時,資本主義以“科學”原理解釋和證明人類社會現(xiàn)象,無論是自然界,還是人類社會,都受制于自然競爭、弱肉強食和優(yōu)勝劣汰法則,所體現(xiàn)的是絕對的個人主義和效率至上,使其與集體主義、利他主義根本對立。在這種意義上,個人主義與“唯我主義”“自私自利”的含義基本相同。[1 ]105-106資本主義以個人主義為根基形成的“正義”和“人道”,反映在國家建構和民族關系中,民族成為構成國家的基本要素,國家民族構成的同質性和單一性成為塑造國家凝聚力和競爭力的基本標志。于是盡早消除異類便成為各國普遍的制度選項,結果使“鼓吹一種原子式的、異化的,建立在競爭、不信任、狹隘的自我主義基礎上的協(xié)作觀念” [2 ]6成為必然。體現(xiàn)在民族政策上,就是各種類型的種族主義、同化主義等大行其道,即要么是在生理上對少數(shù)族裔和民族的歧視、隔離和滅絕,要么是在文化上使少數(shù)族裔和民族盡快被同化。
社會主義主張全面、真正的民族平等觀。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建立起大小民族一律平等的理念,為一切被壓迫的民族帶來了真正的公平正義,讓多民族國家架構內的各族人民實現(xiàn)共生共榮發(fā)展。在實踐中,作為“各族人民的監(jiān)獄”沙皇俄國,在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的指導下,以民族平等為核心要義,突破了西方民族國家的窠臼,建立了多民族聯(lián)邦制的社會主義國家。清末,中國在西方民族主義影響下,以“排滿”為革命動員旗幟,通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但是,繼起的“中華民國”卻以民族國家建構為己任,竭力掩蓋、消除多民族的屬性,突出表現(xiàn)在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奉行民族同化政策,無法解決歷史上的民族隔閡與不信任。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真正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理念,最終建立了單一制的多民族的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在實踐中,民族理論與政策也實現(xiàn)新的突破與發(fā)展,特別是“事實上平等”理念的提出,“不僅在于遵守形式上的民族平等,而且在于壓迫民族即大民族要以對待自己的不平等來抵償生活上實際形成的不平等” [3 ]352,最終使得社會主義平等理念從根本上超越資本主義。
社會主義在蘇聯(lián){1}、中國等國家的成功實踐,在世界范圍內產生了廣泛的影響。那些崇尚自由競爭、弱肉強食和優(yōu)勝劣汰的資本主義國家,在后來的發(fā)展中能夠逐漸處理好越發(fā)嚴重的民族問題,可以說是在社會主義直接或間接影響下實現(xiàn)的。歷史發(fā)展證明,美國之所以成為世界頭號發(fā)達國家,在其每一個重要關頭,都離不開社會主義的強大影響:在美國獨立戰(zhàn)爭時期,“是‘托馬斯·潘恩……激勵人們建立激進主義和反抗的新傳統(tǒng)” [4 ]40,而當時空想社會主義者們則將其視為同路人,常?!疤岬脚硕鳌?[4 ]59;在反對奴隸制南北戰(zhàn)爭時期,馬克思寫信祝賀林肯的再次當選,并稱“美國反對奴隸制的戰(zhàn)爭將開創(chuàng)工人階級取勝的新紀元” [5 ]21;在剛剛告別全球大恐慌的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新政”時期,社會黨甚至提出“要社會主義還是要災難” [4 ]129,而羅斯福“把社會主義者和社會民主黨的觀念帶進了白宮”? [4 ]133。即使到杜魯門時期,盡管他本身“不是一個社會主義者”,卻被看作是開始實施“我們社會主義先驅們長期倡導的‘直接需求”{2};到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民權運動和政治轉型中,民權斗士馬丁·路德·金曾說“我一分為二地看待馬克思”,并“甘愿聽從社會主義者的建議” [4 ]19。哈靈頓則打出“民主社會主義”,直接影響并形成“肯尼迪式”一代新的民主社會主義。[4 ]265據(jù)此,可以說,沒有社會主義因素,就沒有美國資本主義的繁榮。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社會主義民族政策實踐對美國、加拿大等西方多民族國家的種族主義、同化主義造成重大沖擊,推動這些國家民族理念和政策的變革。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的朝鮮戰(zhàn)爭,具有90%以上黑人的美國第25步兵師第24團C連向中國集體投降,對于飽受種族主義之苦的黑人士兵,中國志愿軍給予了極大的關懷和幫助,使他們感受到?jīng)]有虛偽和壓迫的“新世界”。1953年《朝鮮停戰(zhàn)協(xié)定》簽署后,他們中有些人甚至提出到中國去的要求。[6 ]這表明,美國種族隔離制度一遇上主張民族平等與公平正義的新中國民族理念時,便招致“土崩瓦解”。在文化多元主義發(fā)祥之地的加拿大,我們同樣看到中國的影響。曾經(jīng)兩次擔任過加拿大總理的皮埃爾·特魯多,于1960年到中國旅行,造訪中央民族學院,對我國的民族政策倍加贊賞:“共產黨尊重少數(shù)民族,……少數(shù)民族確實比在西方國家的境遇要好”。聯(lián)系到當時加拿大日益嚴峻的魁北克問題,他呼吁“渥太華政府要向北京學習” [7 ]39。當他8年后真的在加拿大當家的時候,已經(jīng)不再是呼吁別人“要向北京學習”,而是自己動手實踐了。
可以說,資本主義國家能夠處理好民族問題,社會主義的影響功不可沒。相對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更加看重公平、公正,占據(jù)著人類社會普遍承認并接受的道德制高點,這是社會主義國家能將民族平等作為處理民族問題根本原則的真諦所在。社會主義是現(xiàn)代多民族國家能夠處理好民族事務的根本之“道”,過去如此,未來更是如此。尤其是在我國主要矛盾發(fā)生新的變化的今天,伸張公平正義的社會主義更是我們處理好發(fā)展不充分不平衡問題的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的根本所在。
二、社會主要矛盾與新時代民族事務的主攻方向
正確認識和把握社會主要矛盾,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制定正確方針政策的理論依據(jù),是關乎國家前途和命運的大事。中國作為一個古老的多民族大國,之所以能夠實現(xiàn)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歷史飛躍,一個重要原因在于中國共產黨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結合起來,對我國不同歷史時期社會主要矛盾的深刻體認和正確把握,各個時期的民族政策也受到那個時期以社會主要矛盾認知為基礎的總路線、總方針和總政策的支配和影響。
鴉片戰(zhàn)爭后,中華民族與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矛盾是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這要求全國各族人民團結起來,共同反對帝國主義。然而,在資本主義民族國家建構理念影響下,為了建設現(xiàn)代民族國家,孫中山先是力主以“反滿”為革命任務,推翻清朝。辛亥革命后,孫中山提出了“五族共和”的民族主義新內涵,但這一思想的根本要義在于融合各族為一體,之后,孫中山對“五族共和”思想作了進一步修改,主張以美國為榜樣,民族整合的途徑是以漢族為中心,通過強迫同化方式實現(xiàn)中華民族統(tǒng)一,“將來無論何種民族參加于我中國,務令同化于我漢族” [8 ]474。蔣介石在《中國之命運》一書中,更是毫不諱言地指出“我們中華民族是多數(shù)宗族融合而成的”,是“同一血統(tǒng)的大小宗支” [9 ]2,完全否定了各少數(shù)民族的存在。因此,從民族工作理念的走向看,以民族同化為特征的國族主義一直是“中華民國”民族政策的根本主線,由于對國情和時代社會矛盾的錯誤判斷,注定其被中華民族和時代所拋棄的歷史命運。
自登上歷史舞臺起,中國共產黨始終善于抓住社會主要矛盾,并根據(jù)革命與建設形勢需要進行動態(tài)調整。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從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出發(fā),明確提出了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大眾與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之間的矛盾。在此矛盾認知基礎上,中國共產黨把握中華民族獨立解放這一根本時代主題,時刻將少數(shù)民族、民族問題、民族工作置身于革命事業(yè)之中。“中國境內少數(shù)民族的問題(北部之蒙古、回族、滿洲之高麗人、福建之臺灣人,以及南部苗、黎等原始民族,新疆和西藏)對于革命有重大的意義” [10 ]87。同時,對于未來中國建構,中國共產黨從根本上超越國民黨民族國家觀的局限性,在順應歷史,符合人心的多民族國家建構理念指導下,實現(xiàn)了爭取民族獨立與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相統(tǒng)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伴隨著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至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前,黨和國家確認了兩個社會主要矛盾:一個是1956年9月中共八大《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關于政治報告的決議》中指出的,國內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yè)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yè)國的現(xiàn)實之間的矛盾,已經(jīng)是人民對于經(jīng)濟文化迅速發(fā)展的需要同當前經(jīng)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對于民族問題,劉少奇在中共八大報告中指出:“我們必須用更大的努力來幫助各少數(shù)民族在經(jīng)濟和文化上的進步,使各少數(shù)民族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中充分發(fā)揮積極作用” [11 ]33。在加速民族地區(qū)發(fā)展理念指導下,從1958年開始,我國民族地區(qū)逐步轉入較大規(guī)模的經(jīng)濟建設時期。另一個是1957年黨的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即“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社會主義道路和資本主義道路的矛盾,毫無疑問,這是當前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 [11 ]535。在兩種主要矛盾交替強調情況下,民族工作曲折發(fā)展:一方面,面對各族人民日益增長的經(jīng)濟文化需要與落后的生產力之間的矛盾,國家不斷致力于經(jīng)濟發(fā)展,加大對少數(shù)民族和民族地區(qū)的各項幫助,致力于改善各民族生產生活水平;另一方面把民族問題歸屬于階級問題,不斷強調“民族問題的實質是階級問題”,導致民族工作中的“左”傾錯誤越來越嚴重,最終導致了“文化大革命”的發(fā)生,我國民族工作出現(xiàn)了歷史性的倒退。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認識發(fā)生重大變化。1981年,十一屆六中全會在《中共中央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明確指出:“在剝削階級作為階級消滅以后,階級斗爭已經(jīng)不是主要矛盾”,《決議》中也同時指出:“我國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12 ]78。之后,從黨的十二大至十八大,始終沿用這一社會主要矛盾表述。為了解決這一主要矛盾,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確定了發(fā)展是解決這一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徑,“發(fā)展才是硬道理” [13 ]377。民族問題作為社會問題的一部分,其主要矛盾與社會主要矛盾相一致,解決的關鍵也是靠發(fā)展。然而,面對迫切的快速發(fā)展需求,效率至上被廣為接受,在梯度理論{1}影響下,實行了“兩個大局”“先富—共富”等發(fā)展戰(zhàn)略,加劇了地區(qū)發(fā)展的不平衡性。由于少數(shù)民族主要聚居于民族地區(qū),因此拉大區(qū)域差距同時也拉大了民族差距,差距拉大對民族工作也產生了不利影響。
黨的十九大,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明確將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調整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從“物質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從“落后的社會生產”到“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關注的光圈變大了,問題的對焦卻更精準。為解決“美好生活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的矛盾,實現(xiàn)公平正義,做好新時代民族事務,關鍵是要深刻領會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神實質和豐富內涵,在各項工作中全面準確貫徹落實。這里講的“美好生活”已經(jīng)超出了傳統(tǒng)所理解的吃飽穿暖,也包括人們的精神追求,對公平、正義、法治的政治需求以及生態(tài)方面的需求等等,是人的需求的全面滿足,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的實現(xiàn)。
在民族工作領域,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問題,實現(xiàn)公平正義,首先要堅持“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因為這些制度和政策,說到底就是社會主義理念的體現(xiàn),是實現(xiàn)各民族共同富裕的強大制度保障;其次,要“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將“一個都不能少”發(fā)展理念落實到民族工作各領域全過程;最后,堅持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fā)展”,必須堅持新發(fā)展理念,要在少數(shù)民族和民族地區(qū)的發(fā)展中最大限度挖掘發(fā)展的內生動力,實現(xiàn)針對民族、地區(qū)、優(yōu)勢精準發(fā)力。在國家發(fā)展進程中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各民族的充分參與和共享發(fā)展成果,只有保障各民族充分參與國家發(fā)展進程,實現(xiàn)最大限度的“團結奮斗”,并且在此基礎上完善各項制度政策機制,才能讓各民族平等分享發(fā)展成果,實現(xiàn)“共同繁榮發(fā)展”。事實上,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實施的精準扶貧、“一帶一路”等重要部署,對少數(shù)民族和民族地區(qū)的拉動作用已經(jīng)十分明顯。為此,十九大提出“著力解決好發(fā)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無疑會在中國未來發(fā)展中給予少數(shù)民族和民族地區(qū)更多的關注,給予更好的發(fā)展前景,進而為處理好民族事務奠定堅實基礎。
三、合憲性審查與民族法治建設
在道路、主要矛盾和與之相應的主要任務業(yè)已明確和確定的情況下,以什么樣的政策制度去實現(xiàn)這一理念、去解決這一問題和完成這一任務,便成為關鍵。事實上,我們已經(jīng)有好的制度、好的政策,集中體現(xiàn)在國家的根本大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上。今天,十九大提出“加強憲法實施和監(jiān)督,推進合憲性審查工作,維護憲法權威”,必將給這一政策注入新的活力,提供新的保障。
憲法是一個國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梢哉f,我國民族工作一切成就的取得,都是踐行《憲法》確定的我國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基本國情,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根本原則,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政治制度等核心理念及內容的結果?!稇椃ā肥菤v史的選擇、探索的結果。早在革命年代,中國共產黨就非常關注憲法建設,尤其關注并體現(xiàn)我國多民族的國情和各民族一律平等的社會主義民族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黨和國家進一步將革命實踐中形成的、事關我國民族工作全局的根本原則、制度與政策升華到《憲法》高度。1954年《憲法》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正式憲法,為我國的國家治理第一次完整、系統(tǒng)地搭建起法制框架,標志著新中國民族政策正式成型?!拔母铩睍r期,“人治”突破了憲法確定的民族工作的法治底線,導致“民族融合風”、取消民族自治地方等嚴重違反憲法的行為發(fā)生。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1982年《憲法》頒布,國家的政治生活重新走上法治的道路。時至今日,“八二憲法”歷經(jīng)五次修改,有相當部分涉及“民族”內容:在“序言”的13個自然段中,有一段專門論述我國的多民族國家屬性和民族政策原則;在143條的內文中,有近20條專門涉及有關“民族”的內容,其中在第三章“國家機關”的8個“節(jié)”中,有合計11條專門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一節(jié)(第六節(jié))。這些內容涵蓋我國現(xiàn)行民族政策的基本面。十九大之后召開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更是增加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內容。這是“中華民族”首次寫入我國憲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與中國一開始主動通過憲法規(guī)定民族政策的根本原則與立場不同,西方國家民族政策的調整較為被動。隨著社會生活的發(fā)展,在弱勢民族的抗爭和公平、正義理念的推動下,西方國家民族政策經(jīng)歷了肯定、推行種族主義,同化主義再到否定、廢除的歷史過程,總體上實現(xiàn)了歷史轉型。而在這一過程中,政策調整結果是通過修訂憲法而予以確認實現(xiàn),并進而得到根本保證的。以美國為例,美國曾經(jīng)是歷史上種族(民族)歧視十分嚴重的國家,殖民者大量屠殺、驅趕印度安人,建國后白人長期奴役欺壓黑人、華人等。經(jīng)過被歧視群體以及各界有識之士的不斷抗爭,美國種族(民族)歧視的制度性條款逐漸被廢除。在這一過程中,每一次抗爭的勝利,均推進美國的民族政策不斷走向正義公平,而每一次重大的進步均通過憲法修正案予以確立。審視世界上多民族國家的憲法,總體上看,正視并肯定本國多民族基本國情的屬性,以根本法的高度規(guī)定民族平等、民族權利保障等根本原則,已經(jīng)成為世界多民族國家的總趨勢與大方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民族平等,已經(jīng)成為大多數(shù)國家憲法所奉行的根本原則。例如,在反對民族歧視方面,在《世界各國憲法》{1}收錄的 193 個國家的憲法中,有 170 個國家的憲法包含了相關規(guī)定 [14 ]。
可以說,多民族國家通過憲法規(guī)定相關民族條款,確立了處理民族事務的國家根本原則,憲法也由此成為預防、制止民族分離、分裂主義運動的“防火墻”。通過對近些年來西方國家發(fā)生的獨立公投事件進行剖析,可以看到憲法對于遏制民族分裂行為的重要作用。享有“多民族的馬賽克”之稱的加拿大,魁北克省舉行了數(shù)次全民公決,險些從加拿大聯(lián)邦中獨立出去。為了避免潛在的分裂危機,2000年,加拿大通過了新的憲法修正案,對魁北克獨立問題制定了公投規(guī)則,即魁北克即使通過省內獨立公投,也必須在其他九個省議會全部通過后,才能啟動聯(lián)邦議會獨立討論程序,通過這項憲政秩序安排,“既履行了聯(lián)邦對魁北克獨立負有的‘政治義務,又事實上使魁北克獨立障礙重重” [15 ]。 2017年10月27日,加泰羅尼亞議會投票,宣布從西班牙獨立,10月30日,西班牙中央政府正式啟動憲法155條{2},收回加泰地區(qū)的自治權,實行全面接管,解散加泰區(qū)政府和議會,解除了以普伊格德蒙特為首的參與、煽動獨立的高官職務,這一系列根據(jù)憲法規(guī)定實施的舉措,避免了民族分裂,維護了國家統(tǒng)一。上述國際案例表明,只要堅持憲法權威性與包容性,民族分裂主義等相關民族訴求只要在法治框架內進行,憲法確實是捍衛(wèi)國家統(tǒng)一的根本保障和底線。
在堅持社會主義道路,處理好新時代民族事務方面,進一步樹立憲法的權威性,做好合憲性審查具有尤為重要的時代意義。我國憲法是國情的根本反映,也是社會主義理念的根本體現(xiàn)。因此,在我國民族事務進入新時代背景下,為堅持憲法精神,十九大報告在有關“深化依法治國實踐”中提出的“加強憲法實施和監(jiān)督,推進合法性審查工作,維護憲法權威”的思想,不僅在司法領域,對我們民族工作的指導意義和影響也不可低估。首先,我國現(xiàn)行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則和絕大部分內容,都直接源自憲法,體現(xiàn)了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優(yōu)越性,是推動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fā)展的根本保障,必須堅決捍衛(wèi)其權威性和神圣性。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分子,每個人必須要自覺尊重、理解、遵守憲法所確立的這些根本內容,在心中牢固樹立起敬畏與信仰意識。其次,要把各級政府的有關民族工作的決策與實踐真正置于憲法精神約束之下。憲法所規(guī)定的民族法治根本原則及理念應當成為民族工作的總指引,通過憲法宣傳,使社會形成對憲法精神的正確認知,要弘揚正能量,堅決防止和杜絕“惡人先告狀”“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的蔓延;實行真正的問責制,對于民族工作領域出現(xiàn)的相關問題,要堅決嚴格依法依規(guī)處理,不能讓民族領域成為“合憲性審查”的盲區(qū)。對于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門涉及民族政策、民族工作的規(guī)范性文件以及具體行為,有必要進行合憲性審查——即依據(jù)憲法對憲法以下的法律文件是否符合憲法進行的審查。為此,我們應抓住憲法所提供的根本性法律平臺與“合憲性審查”提供的創(chuàng)建新法律平臺的歷史機遇,一方面要大力宣傳和普及《憲法》中的民族政策,確立其在公眾心目中的權威地位,另一方面,大力加強相關研究和配套制度建設,讓憲法精神早日進入日常民族關系之中,使其真正成為捍衛(wèi)國家統(tǒng)一和民族團結的堅實保證。
四、兩個共同體與中國的“民族”話語
要全面準確認識十九大提出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意義,這兩個“共同體”理念的提出,立意高遠地打開了民族理論研究的縱向“歷史”思路和新時代的“全局”觀。
從縱向歷史發(fā)展過程而言,迄今為止的人類歷史大體上經(jīng)歷了或正在經(jīng)歷著采集狩獵社會、農業(yè)社會、工業(yè)社會和信息(后工業(yè))社會等幾個發(fā)展階段,與之相對,人類共同體則大體上經(jīng)歷了血緣、區(qū)域、法律和理念共同體的發(fā)展階段。
在采集狩獵社會,人類靠捕獵野生動物或采集野生植物為生,以血緣為基本紐帶,由此形成的氏族、部落等血緣共同體的基本特征。第一,“小”和“封閉”成為采獵社會人類血緣共同體的重要特點。它“完好無損的一致性,依賴于封鎖與它們所棲息的世界之外的交流渠道?!鼈兌际怯赏|性(homogeneity)、共同體(sameness)所構成的。” [16 ]9第二,由于持續(xù)的流動,很難形成相對固定特色鮮明的區(qū)域文化,也使他們難以形成與區(qū)域有關的“本土”意識。第三,“共同體”等同于“人”,自視本氏族、本部落為唯一“人”。如美洲的很多印第安人普遍將自己視為被精選出來的民族,甚至稱自己是“唯一的人類”,或者稱為“人中之人” [17 ]38,認為“種族間的差異是自然而不可逾越的障礙” [18 ]81。
在農業(yè)社會,土地作為最基本的生產資料,“自然經(jīng)濟”使各類部族、民族等人類共同體具有濃厚的“區(qū)域性”,可稱之為區(qū)域共同體。首先,觀念上的一統(tǒng)天下與實際共同體的區(qū)隔分塊。一方面,這一時期,隨著水運、海運的出現(xiàn),人們視野的擴大與交流的頻繁,開始認識到彼此同屬一類,崇尚大一統(tǒng)的“民族觀”由此出現(xiàn),無論是中國的“溥天之下,莫非王土”,還是西方的“條條大路通羅馬”,想象中的“世界”與現(xiàn)實各自的“帝國”已被看成一體 [19 ]40;另一方面,盡管看到了人類的同一性,有的也已經(jīng)形成自以為覆蓋“天下的帝國”,由于生產力發(fā)展水平的局限和有效治理手段的缺乏,現(xiàn)實世界具有更多的“區(qū)域性”特點。其次,共同體區(qū)域文化的形成與內部整合的局限性。一方面,區(qū)域性意味著民族文化的孕育和形成。民族文化說到底是一定的人們與其所處的自然環(huán)境在互動中形成的。另一方面,包括帝國在內的各個人們共同體的內部整合相對有限。再次,由于自然經(jīng)濟的本質屬性,各民族生活嚴重地依附于特定的區(qū)域,廣大邊遠民族還要嚴重地依附于中心民族,形成嚴格的等級系列。
工業(yè)革命和現(xiàn)代交通通信手段的發(fā)展,極大地密切了人與人、民族與民族之間的聯(lián)系和交流,而市場經(jīng)濟所推進的規(guī)范化、法律化和制度化,給工業(yè)社會的人們共同體注入新的特點。第一,歷史發(fā)展的兩種趨勢{1}進一步加強。一方面,隨著工業(yè)和資本向全球各個角落的無縫推進,人類“殖民了地球上每一個適于居住的角落,更探索遍了所有沒法住人的地方” [20 ]2,地球上所有“無主之地”均為各個“民族”所占有,民族實現(xiàn)了全球化;另一方面,民族國家實現(xiàn)了對全球的全覆蓋。作為大工業(yè)的單一化、同質化的反應,族裔單一性和同質性便成為民族國家的標志和追求,種族主義、同化主義也成為民族國家普遍的政策選項。第二,與工業(yè)化大生產相伴而出現(xiàn)的市場經(jīng)濟,擺脫血緣紐帶和區(qū)域束縛,要求以新的觀念、新的規(guī)則規(guī)范人際關系。自然法則、契約精神開始應運而生。產權的安全性、企業(yè)的獨立自主、競爭環(huán)境的高效運轉,都離不開健全的法律制度。在工業(yè)文明和市場經(jīng)濟基礎上建立的現(xiàn)代民族國家,首要任務也是打造完善的憲法法律制度。在這個意義上,以民族國家為代表的工業(yè)社會的人們共同體,其突出特征就在于他是一個法律共同體。西哀士曾直接說道:“民族是生活在共同法律之下,并由同一個立法會議所代表的群體。” [21 ]108
信息社會給人類社會帶來的變革是全方位的,推動整個人類社會的深層變革,使人們共同體具有了新的內涵和特點。首先,多樣性成為信息數(shù)字時代的寵兒。信息化極大地推動生產力發(fā)展的同時,又最大限度地釋放人類潛能,使多樣性成為必然選擇。其次,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雙重沖擊下,民族國家的單一性和同質性指向越來越行不通,種族主義、同化主義越來越難以存續(xù)下去;特別是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以聯(lián)合國為代表出臺的眾多宣言和公約,更讓保護多樣性成為國際共識。第三,對公平正義的向往和追求,使信息社會的平等觀發(fā)生重大變化,實現(xiàn)由工業(yè)社會的“機會均等”到信息社會的“結果平等”的轉向。丹尼爾·貝爾指出,“實現(xiàn)社會上所有的人都得到平等的結果——收入方面、地位方面和權力方面。這個問題是后工業(yè)社會主要的價值觀問題” [20 ]464—465。在此背景下,理念和理論開始占據(jù)社會的“關鍵地位”,使整個社會的“事情都在理論有限的條件下被組織和裁決” [22 ]37。在這個意義上,人類共同體擺脫了血緣和區(qū)域的束縛,逐漸成長為旨在公平正義的理念共同體。
歷史證明,人類共同體的演進是有方向性的,是由愚昧到文明、由野蠻到正義的歷史過程。首先,從共同體要素的演進而言,這是一個不斷積累、不斷豐富的過程,即由最初的相對單一的血緣共同體,經(jīng)過區(qū)域(文化)共同體,再到法律共同體和理念共同體,每當進入新的階段,并不是前一歷史階段的否定,而是在此基礎之上的升華與發(fā)展,也就是說,區(qū)域文化并不否定血緣,法律和理念也并不否定血緣與區(qū)域,而是相互間不斷疊加、不斷豐富的過程。其次,就各個階段的共同體而言,各要素之間的相互地位和彼此關系,并不是簡單并列的,而是有以哪個要素為主的問題。例如,就區(qū)域共同體而言,它是在血緣共同體基礎之上演變形成的,就其本身來說或多或少也有法律建構的問題,甚至也并不排斥共同的理念(如王朝帝國統(tǒng)治所需要的神權理念),然而每一個歷史階段的共同體顯然以相應的要素為主體。最后,所謂共同體演進的方向性就是指人類不斷超越血緣、地域等狹隘因素,逐漸邁向平等尊重、包容多樣的理念共同體。血緣共同體的發(fā)展方向在于盡早定居下來,形成區(qū)域共同體,而區(qū)域共同體的未來在于在血緣、區(qū)域基礎上,發(fā)展成為工業(yè)社會的法律共同體。同樣,法律共同體的未來在于不斷鑄牢人類公認的公平價值理念,成為共有理念的命運共同體。
今天,十九大提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從人類共同體演進的歷史過程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漫長的血緣共同體和區(qū)域(文化)共同體歷史積淀的基礎上,中華民族早已成長為法律共同體。這就意味著,中華民族擁有深厚的歷史積淀:她內心流淌的歷史血脈,早已超脫歷史的局限;她擁有廣袤的區(qū)域空間和文化傳承,但更有強大的法律(憲法)制度護航;讓中華民族充滿活力和希望的,更是面向未來的共有理念和夢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當然,十九大提出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將使“中華民族共同體”與之形成互動互應的關系,將人類共同體的未來畫卷由夢想變成現(xiàn)實的奮斗目標?!袄砟钜I行動,方向決定出路” [23 ]539?!拌T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將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在這個意義上,做好新時代中國的民族工作,其意義已不限于中國的范圍。事實上,中國的經(jīng)驗早就跨出國門,曾在世界上產生過廣泛的影響。我們相信,新時代的中國民族工作將譜寫更加輝煌的篇章,將產生更加廣泛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英]波普.開放社會及其敵人[M]. 杜汝楫,等,譯.太原:山西高校聯(lián)合出版社,1992.
[2] [以色列]耶爾·塔米爾.自由主義的民族主義[M]. 陶東風,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5.
[3] 列寧.列寧全集:第4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4] [美]約翰·尼古拉斯.美國社會主義傳統(tǒng)[M]. 陳慧平,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
[5]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6] 史誠.美軍整編連投降之謎[J].當代軍事文摘,2007(7).
[7] [加拿大]杰克·赫貝爾,皮埃爾·特魯多.紅色中國的兩位天真漢[M].袁莜一,等,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8] 孫中山.孫中山全集:第五卷[M].北京:中華書局,1985.
[9] 蔣中正.中國之命運[M].重慶:正中書局,1943.
[10] 中共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民族問題文獻匯編[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
[11]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九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
[12]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和《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10.
[13]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4] 嚴慶,姜術容.反對民族歧視:各國憲法是怎樣規(guī)定的[N].中國民族報,2016-07-29.
[15] 林海.加拿大:用憲法包容沖突[J].檢察風云,2013(32).
[16] [英]齊格蒙特·鮑曼.共同體[M]. 歐陽景根,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7.
[17] [美]威爾·杜蘭.世界文明史:第一卷[M].幼獅文化公司,譯.北京:東方出版社,1998.
[18] [英]詹姆斯·布賴斯.神圣羅馬帝國[M].孫秉瑩,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
[19] [英]安東尼·帕戈登.西方帝國簡史[M].徐鵬博,譯.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3.
[20] [美]丹尼爾·貝爾.后工業(yè)社會的來臨——對社會預測的一項探索[M].高銛,等,譯.北京:新華出版社,1997.
[21] [英]德里克·希特.何謂公民身份[M]. 郭忠華,譯.長春:吉林出版集團責任有限公司,2007.
[22] [英]弗蘭克·韋伯斯特.信息社會理論[M].曹晉,等,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23] 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CHINESE ETHNICS AFFAIRS IN THE NEW ERA:SOME EXPERIENCE IN LEARNING THE SPIRIT OF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Zuo Xiuxian , Ming Hao
Abstract: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declared that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entered a new era, which means that China's national affairs work has also entered a new era. The new era is the era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an era of common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of all ethnic groups. The achievements of China's national?affairs work have made us more determined that only socialism can handle the political power of ethnic affairs, and it also provides a Chinese plan for doing a good job in ethnic work worldwide. In the new era, the new transformation of major social contradictions, the creation of the Chinese Community consciousness and the community of human destiny, also provided new opportunities for China to further improve ethnic affairs.
Keywords: New Era;national work;reve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