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記憶·夯實基礎
1.下列各項中,對加點字的注音完全正確的一組是()
A.謀(móu)死 闊(kuò)氣
憎惡(è) 切切察察(chá chá)
B.頑(wán)皮 臂膊(bó)
福橘(jú) 煩瑣(suǒ)
C.玩耍(shuǎ) 大抵(dǐ)
駭(hài)破 淡?。╞áo)
D.懼憚(shàn) 詰(jié)問
震悚(sǒng) 孤孀(shuāng)
2.對下列句子中的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
是()
A.我大吃一驚之后,也就忽而記得,這就是所謂福橘,元旦辟頭的磨難,總算已經(jīng)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開頭)
B.最討厭的是常喜歡切切察察。(擬聲詞,形容細碎的說話聲音)
C.我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大家)
D.我懼憚她什么呢!(害怕)
3.在括號里選擇最恰當?shù)脑~語填在橫線處。
(1)這種敬意,雖然也逐漸 (冷淡、淡薄、冷漠)起來,但完全 (消失、消滅、消亡),大概是在知道她謀害了我的隱鼠之后。那時就極嚴重地 (詢問、審問、詰問),而且當面叫她阿長。
(2)這 (就、也、又)使我發(fā)生新的敬意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 (卻、也、還)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謀害隱鼠的怨恨,從此 (基本、全部、完全)消滅了。
4.下列選項中,對題目理解不當?shù)氖牵ǎ?/p>
A.將阿長這個不識字的勞動婦女與民間神話
《山海經(jīng)》聯(lián)系起來,看似矛盾,實則令人好奇,引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
B.作者稱“長媽媽”為阿長,顯然是因為兒童時期討厭她的緣故,到了中年,這種情緒仍未消去。
C.用“阿長”稱呼,名副其實,標示文章的一半是抑筆。
D.題目用的是作者46歲寫作時的口氣,用阿長稱呼顯得很合適。
5.文學常識填空。
(1)本文選自散文集《? ? ?》,作者魯
迅,原名,我國現(xiàn)代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奠基人。1918年5月,第一次用“魯迅”的筆名發(fā)表了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白話文小說《 》。
(2)《山海經(jīng)》記載了許多詭異的怪獸以及光怪陸離的神話故事,如刑天舞干戚、 、
等。
<<<重理解·感悟課文
6.文中,作者對長媽媽的感情發(fā)展的線索是怎樣的?
7.阿長是人名,《山海經(jīng)》是書名,二者本無什么關聯(lián),可作者為什么要用“阿長與《山海經(jīng)》”作為文章的題目?通過對這段童年生活的回憶,作者抒發(fā)了自己對阿長怎樣的感情?
8.寫叔祖的“疏懶”,別人都不肯真實地回答“我”,這同表現(xiàn)阿長有什么關系?
9.當阿長問《山海經(jīng)》時,“我”是怎樣想的?表現(xiàn)了“我”當時怎樣的心理?
10.阿長為“我”買來“三哼經(jīng)”時,“我”有何反應?表現(xiàn)了“我”怎樣的心情?
11.作者為什么說“這四本書,乃是我最初得到,最為心愛的寶書”?
12.聯(lián)系上下文看,魯迅筆下的阿長是一個怎樣的人?
<<<測思維·拓展能力
13.魯迅先生的語言往往是很含蓄的,他獨特的抒情方式使作品具有很強的感染力?!拔业谋D?,長媽媽即阿長,辭了這人世,大概也有三十年了罷。”聯(lián)系全文,說說作者連呼“我的保姆”“長媽媽”“阿長”,產(chǎn)生了怎樣的藝術魅力。
14.《阿長與〈山海經(jīng)〉》中,作者敘寫阿長的規(guī)矩和道理有很多?,F(xiàn)在就有這樣的看法,認為“長媽媽有著千百萬受封建思想毒害的普通勞動者的共同特點,那就是麻木和迷信?!弊x了這篇散文后,你是否同意這種觀點?你又怎樣評價阿長?試結合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說說你的理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