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潔
寫在前面的話:
在每一個時代,都會有那么一些表情,可以作為那個時代的象征。尤其是隨著時間的更迭,一個抽象的時代往往會被轉化為一幅幅具象的圖景,甚至是一副表情鮮明的面孔。
2019年,適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1949-2019年, 70年間我們的生活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從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變遷,到政治生活、精神生活、文化生活的豐富,無不折射出社會的進步。《山東畫報》誕生于1943年,76年的歷史積淀,《山東畫報》用鏡頭和光影凝固了新中國成立70年的精彩瞬間,用真誠與責任記錄了70年的歷史風情畫卷。
翻閱年代久遠的《山東畫報》,越能找到可以獨具時代基因的時代表情,為此本刊特推出“70年山東生活”系列報道??缭綍r代,縱向閱讀,為建國70周年獻禮。首先讓我們一起回首往昔,閱覽70年 “春運表情”。
“像一群思鄉(xiāng)的鶴鳥,日夜飛向他們的山巢,在我想你合十膜拜之中,讓我全部的生命啟程回到它永久的家鄉(xiāng)?!标P于春節(jié)返鄉(xiāng)人的心,泰戈爾的詩句幾近說清全部。
2018年 12月27日開始,12306開啟了自動搶票功能。一年一度的搶票大戰(zhàn)就此拉開了“春運”序幕?!按哼\”即“春節(jié)客運”,1953年,“春節(jié)客運”第一次出現(xiàn)在《人民日報》消息中:“鐵道部指示各局做好春節(jié)客運”。
為能在第一時間買到回家的車票,各種攻略、搶票軟件再次成了“香餑餑”。而回家的一張車票每年都是返鄉(xiāng)人最頭疼的事情?!按哼\”的難題不僅是個人生活出行的問題,更關乎社會穩(wěn)定、國民經(jīng)濟發(fā)展。不忘媒體作為守望者的使命和職責,《山東畫報》在經(jīng)濟社會轉型、政府管理思路變革、社會結構變化和國人文化情懷的影響下,將鏡頭對準了反映現(xiàn)實、協(xié)調(diào)社會關系、記錄時代發(fā)展的影像和個像。以影像見證了歷史,留下了各種“春運表情”。
“春運”作為中國城市化進程中的特殊符號,已經(jīng)存在了 65 年。鏡頭里,不同時期的春運與時代相互映射,透過鏡頭,我們看到了黨和國家發(fā)展工作重心的變化、改革開放政策的施行、戶籍制度的限制緊松、高校擴招政策以及政府提出以人為本、和諧社會的建設理念等。
以人為本,傾注人文關懷的《山東畫報》的鏡頭與時代同行,見證和記錄下了漫漫回家路。掩卷而思,“春運表情”其實是一個關于承諾的故事,一個關于歸來的承諾。萬里行程,只為歸來。
【1950年 — 1980 年】
解放后,為了迅速恢復交通,首先進行道路搶修。淄博市在修建土鐵路中,堅決貫徹了土洋并舉、兩條腿走路的方針。1959年共修建小土鐵路達150多里長,造小火車頭12臺。小土鐵路技術簡單,取材容易、建設快、造價低。
這一時期,正值新中國成立初期,為鞏固完成新民主革命任務,國家對農(nóng)村和城鎮(zhèn)居民的居住和遷徙持寬容態(tài)度,但此后由于大量農(nóng)村人口涌入城市,給城鎮(zhèn)居民的生產(chǎn)生活造成了一定影響。1975 年修正后的《憲法》取消了公民遷徙自由的條文,所以,這個階段春節(jié)期間人口流動率不高,春運的客流量不算太大。
【1990 年 — 2010 年】
伴隨著 1990 年代改革開放政策的進一步落實,中國農(nóng)村勞動力得到空前釋放,波瀾壯闊的民工潮開始興起。這一時期,農(nóng)民工是春運客流中的主力軍。而1999 年中國高考開始擴招,放寒假的學生們也加入到春運客流的主力軍中來。
這一時期,最為特殊的一年是 2008 年。2008年 1 月 11 日至 2 月 12 日,正當春運之時,我國南方多個省份遭受了百年難遇的極端冰雪災害,災害波及 21 個省區(qū),給大秦鐵路、京杭運河等道路交通系統(tǒng)造成了非常大的壓力?!渡綎|畫報》將鏡頭第一時間聚焦在春運前沿,將交通現(xiàn)狀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無聲的畫面蘊含的是眾志成城、一路冰雪一路情的溫暖。
【2011年 — 2017 年】
在歸鄉(xiāng)潮及返城人流中,稚嫩的“候鳥”們成了一道特殊的風景線,尚不知鄉(xiāng)愁的年紀,扯著父母的衣角從一個城市遷徙到另一個城市。年根歲尾,裹挾在簇擁的人群中,他們與父母一起體驗一年一度的春運之旅。
隨著網(wǎng)絡購票走進了人們的視野,《山東畫報》的鏡頭里更多的是一些普通人的“春運表情”。而中國鐵路在經(jīng)歷了六次大規(guī)模提速之后,高鐵、動車快速鐵路客運網(wǎng)線已經(jīng)初步形成,有關動車的方方面面也走入了《山東畫報》的鏡頭,一個立體的動車呈現(xiàn)在大家面前,這里面或許也有你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