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西晉“兩潘”之潘岳的詩文思想

2019-06-11 23:21潘之
中國民族博覽 2019年3期

【摘要】本文對潘岳前后的思想加以概括和總結(jié),發(fā)現(xiàn)他的思想主要表現(xiàn)在玄言思想、人生態(tài)度和一些政治主張這幾個方面。他的玄言思想是來源于當(dāng)時盛行的玄學(xué)和老莊思想,人生態(tài)度則是與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和自身領(lǐng)悟分不開的,他飽嘗著人間的辛酸,其表現(xiàn)出來的人生觀也就是他的人生生活經(jīng)驗,同時他又受傳統(tǒng)的儒家思想影響,對于“禮治”“孝治”“教化”“民本”等政治主張顯然是竭力推崇的。

【關(guān)鍵詞】“兩潘”;潘岳;兩晉;詩文思想

【中圖分類號】G122 【文獻(xiàn)標(biāo)識碼】A

潘岳是個文學(xué)家,但我們從他所作的詩文及序中可以窺視出文學(xué)作品中又包含了許多哲學(xué)思想,從而體會到了他博學(xué)精深,文章、學(xué)問并進(jìn)的一面。當(dāng)然,他的思想有時變得非常復(fù)雜而矛盾,是有時間性的,并不穩(wěn)定。如果將他前后的思想加以概括和總結(jié),我們會發(fā)現(xiàn)他的思想主要表現(xiàn)在玄言思想、人生態(tài)度和一些政治主張這幾個方面。他的玄言思想是來源于當(dāng)時盛行的玄學(xué)和老莊思想,人生態(tài)度則是與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和自身領(lǐng)悟分不開的,他飽嘗著人間的辛酸,其表現(xiàn)出來的人生觀也就是他的人生生活經(jīng)驗,同時他又受傳統(tǒng)的儒家思想影響,對于 “禮治”“孝治”“教化”“民本”等政治主張顯然是竭力推崇的。

一、“生”與“位”的人生哲學(xué)態(tài)度

對于“生”與“位”觀,潘岳在他的《西征賦》里說:“唯生與位,謂之大寶。生有修短之命,位有通塞之遇?!彼谖髡鳎ǜ伴L安)前受到了很大的挫折,剛剛從絕境中走出來,想必是有感而發(fā)?!吧迸c“位”是潘岳一向看得很重的,所以他會視此為“謂之大寶”,這是他的肺腑之言,也是他在人生看法上頗具代表性的一句話。生命與地位是潘岳的人生追求,他在這點上直書坦言,毫不忌諱。實際上這也是絕大多數(shù)人的欲望,非常客觀、現(xiàn)實。莊子曰:“人之生也,與憂俱生?!贝恕皯n”即為名利、感情所困擾而憂,他道出了普通人所固有的人性。因此,“位”的追求,乃人之利欲的天性所驅(qū),與“生”的想望同存。至于如何去看淡名利的問題,就要看后來是如何造化,是由自己所決定的。潘岳由于飽嘗生活坎坷的經(jīng)歷,所以,也悟出了“生有修短之命,位有通塞之遇”的客觀規(guī)律,所提出的“生”的“修”與“短”,“位”的“通”與“塞”倒確實是很辯證的。當(dāng)然,他面對這個并非以自己的主觀意志所能改變的規(guī)律,顯然顯得有些無奈,故又將這種結(jié)果都?xì)w之于“命”運和機“遇”。所以,潘岳的“生”與“位”觀既有莊子的思想,也有些常人心態(tài)。

(一)“生”觀之說

老莊思想在魏晉時期蔚然成風(fēng),潘岳在當(dāng)時也不例外地深受此風(fēng)的影響,故在他面對“生”的態(tài)度問題上有著莊子思想的影子,這從他的詩文里可窺視一二。

關(guān)于潘岳的“生”與“命”的關(guān)系,他在幼子不幸于西征途中夭折后所寫下的《思子詩》里說道:“造化甄品物,天命代虛盈”,他把人間的品物造化、存在與否,都?xì)w為是“天命”所安排。關(guān)于這個觀點,他在同時期所作的{西征賦》里所云:“生有修短之命”,道理是一樣的,把人的“生”存都說成是“命”,只有順從天意、聽天由命,而無法去抗拒。他把這一切都?xì)w之于“鬼神莫能要,圣智弗能豫”之說。顯然,將這一暫時無法解釋的規(guī)律歸于“命”說,消極地將“生”順從于“命”,蓋是受了周禮的“天命”論思想影響,是十足的客觀唯心主義思想,是消極的宿命論觀點。對人而言,“生”是何等的重要,他是最為人們所珍惜的,但“命”對人往往是不平等的,有的人能“壽終正寢”,有的人則是半路夭折。關(guān)于這個問題,主要是人除了受天然之災(zāi)(包括身體自身素質(zhì)和偶發(fā)事件)外,還有就是面對人禍,而人為的禍?zhǔn)强梢员苊獾?,這里就不存在“命”的因素了。當(dāng)然,俗話說“天有不測風(fēng)云,人有旦夕禍福”,有些災(zāi)難是很難預(yù)料和防范的,不是以個人的意志所能改變的。因此,潘岳在經(jīng)歷了不幸遭遇后,面對生死難卜只能用“命”來解釋,即《莊子》所云:“死生,命也?!?/p>

生命只有一次,有生必有死,這是一個自然規(guī)律,潘岳在“生”與“死”的關(guān)系上也有他的獨到之處。他在《內(nèi)顧詩》里寫道:“獨悲安所慕,人生若朝露?!庇衷凇逗雨柨h作二首》中道:“人生天地間,百歲孰能要?頹如槁石火,瞥若截道飆”都是發(fā)出了“人生苦短”的感嘆。人的生命是短暫的,但關(guān)鍵是如何從“死”的困境中超脫出來,潘岳在《楊荊州誄并序》中說:“自古在昔,有生必死。身沒名垂,先哲所韙。行以號彰,德以述美。”他認(rèn)為,自古以來是沒有一個人能逃得過死這一關(guān)的,身體是暫時的,早晚會失去,然人去留名,可流芳千古,這也是人類文明得以延續(xù)的歷史見證。故人的德行高尚和文化貢獻(xiàn)是為后人所贊頌和流傳于世的,相反,禍國殃民者也可遺臭萬年。對于死的認(rèn)知問題,《莊子》曰:“人謂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與之然,可不謂之大哀乎!”故在《莊子·至樂》中載其妻死后,他卻“鼓盆(擊缶)而歌”,并解釋說“其始而本無生,……人且偃然寢于巨室”,自認(rèn)為這是“通乎命”的表現(xiàn)。潘岳也因此在妻死后所作的《悼亡詩》中曰:“莊缶猶可擊”,《哀永逝文》中曰:“庶無愧兮莊子?!苯杂们f子對死的認(rèn)知方法來解脫自己的痛苦。潘岳在刑前將要走完人生,親臨死亡時,回答石崇說:“俊士填溝壑,余波來及人”,這不是什么豪言壯語,而是他對人生的看法和態(tài)度。生命是可以終止的,但“俊士”之死必會波及后來者。他曾在《思子詩》里道:“一往何時還,千載不復(fù)生。”他雖然明知死而不能復(fù)生,但他覺得自己生前所修的“文”和“德”能死后留名,精神不死,永垂千古,就是因為潘岳能“其心與之然”來處置“形化”這一自身泯滅,才“不謂之大哀”,在臨死前顯得慷慨、坦然,對“人之將死”來表露出恐懼心理,這是精神力量的支柱在支撐著,故能使他視死如歸,死得其所。

潘岳曾因母病而返鄉(xiāng)侍候敬孝,在這段時間里(公元292年)他去官不仕,在家里靜養(yǎng)閑居,并提出“人生安樂”的“生”的態(tài)度。他因剛經(jīng)過一番人生的坎坷,似乎對官場的黑暗、政治的殘酷生活感到有些厭倦,試想遠(yuǎn)離人間世故,過一種寧靜的世外桃源生活。對于司馬氏政權(quán),同時期的阮籍為此早就提出:“籍本有濟(jì)世志,屬魏晉之際,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與世事,遂酣飲為常?!盵1]他揭露了當(dāng)時司馬氏集團(tuán)殘酷統(tǒng)治的社會現(xiàn)狀。潘岳在閑居的這段日子里寫下了著名的《閑居賦》,在賦里寫道:“于是退而閑居,于洛之瑯”,“退求己而自省”,“養(yǎng)更老以崇年”。真是“歸趣難求”[2]。他對母親常告誡的“汝當(dāng)知足”[3]可能開始有些醒悟了,并試嘗著“知足常樂”的滋味。當(dāng)然,知足常樂往往有些消極和不思進(jìn)取之嫌,他的“退”而靜養(yǎng),“閑”而無求,反“省”頓悟,似乎確實表現(xiàn)得不食人間煙火、達(dá)到超凡脫俗之境界。他還在賦里寫道: “筑室種樹,逍遙自得”,開始眷戀起田園式的返樸生活,王弼在注《老子》中曰:“樸,真也”。從他的賦里看到他好像真的找到了一塊與世無爭的凈土,正如他寫的:“浮杯樂飲,絲竹駢羅,頓足起舞,抗音高歌,人生安樂,孰知其他?!秉c出了他追求“人生安樂”的人生態(tài)度。誠然,他的這次退隱也是事出有因的,是由于在仕途上的不得志和遭受挫折后,想擺脫痛苦和煩惱,而暫時找了個僻所以寄托,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看破紅塵,如他在賦中的最后寫道:“幾陋身之不保,……終優(yōu)游以養(yǎng)拙?!痹谶@里道出了他之所以退閑的真正原因。因此,他的這場“逍遙”“安樂”生活并沒有維持多久,根本不像阮籍那樣完全地看透和全身心地投入。

當(dāng)然,人如果只是為生而生,這樣的一種求生方法,則會變得醉生夢死,生不如死。所以潘岳在《笙賦》里說:“人生不能行樂,死何以虛謚為。”可謂是對寫此賦所表達(dá)的真正主要思想。他所說的“樂”,絕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及時行樂”觀點,而是講究“樂”的品位和質(zhì)量。我們從賦的內(nèi)容來看,如果他不通音律,也就不會寫出對“笙”這種樂器的詳盡內(nèi)容來,可見他對音樂的欣賞享受不是盲目的,他是在追求“樂”的深度,而絕不是那種膚淺的東西。所以,潘岳的“人生不能行樂”所針對的是那些不會行樂、扭曲行樂、虛度年華的人。另外,潘岳還在《射雉賦》里提出:“樂而無節(jié),端操或虧”,認(rèn)為沒有節(jié)制的“行樂”,會毀壞自己的品行。

(二)“位”觀之說

“位”是潘岳所夢寐以求的,他把它稱之為“謂之大寶”之一?!拔弧睂τ谟行┤耸且环L(fēng)順、青云直上,卻對有些人是多災(zāi)多難,終是事與愿違。因此,潘岳提出了“位有通塞之遇”的觀點,是有感而發(fā)的,他和孫秀的例子就是最好的對照?,F(xiàn)實生活中“位”不以“才德”而論,是造成忠奸不分、黑白顛倒的直接原因。同時期的王弼在《周易略例·辯位》中說:“夫位者,列貴賤之地,待才用之宅也。”又在注《老子》中說:“如人之重,則各有其身,不得相均。”這種“位”因人而異,以才來定的觀點顯然與潘岳的想法不謀而合。這種以“智”定“位”的主張顯然是最有說服力的。潘岳看重自己的“德”和“才”,認(rèn)為“行以號彰,德以述美”[4],在《楊荊州誄》中,曰:“學(xué)優(yōu)則仕,乃從王政”,雖然這是指楊肇,但也體現(xiàn)了他的唯才是舉、以“才”進(jìn)“位”的觀點。

潘岳常自感懷才不遇而郁郁寡歡,甚至有些憤憤不平,這顯然是他所居的“位”與其之“才”極不相稱的緣故。然而,他又見不得通過歪門邪道來博取功名和地位,他在《閑居賦》序里寫道,當(dāng)看到“巧宦之目”就會“廢書而嘆”,同時又在正文里自嘲“何巧智之不足”,以示反證。他在序文中還感嘆道:“嗟乎!巧誠有之,拙亦宜然。顧常以為士之生也,非至圣無軌微妙玄通者,則必立功立事,效當(dāng)年之用。是以資忠履信以進(jìn)德,修辭立誠以居業(yè)。”另外,潘岳對“位”的不公、不正,在《閣道謠》里也有所體現(xiàn)。早在潘岳任尚書郎時,年過七十的山濤領(lǐng)吏部尚書,他雖是“竹林七賢”之一,資格很老,但卻不能自主,常為人所牽制,故潘岳戲稱他為大牛。時為侍中的王濟(jì)、裴楷,及中書令的和嶠,他們因均得皇帝的寵信,而得意忘形,根本不把山濤放在眼里。王濟(jì)如同夾著“?!鳖i,裴楷則在后對著“?!陛^勁,和嶠也不停地對“?!边M(jìn)行干擾。潘岳對此很是看不慣,便偷偷地在尚書省附近的閣道柱子上題道:“閣道東,有大牛,王濟(jì)鞅,裴楷鞘,和嶠刺促不得休。”這是他對官場黑暗的揭露和對小人得志的一種反應(yīng)和行動,也借此來發(fā)泄自己所遭冷遇的不滿心情。潘岳最后在《閑居賦》的序里總結(jié)自己的“位”時稱:“自弱冠涉于知命之年,八徙官而一進(jìn)階。”八次為官,幾乎都是平調(diào),難怪有對“位”的不公情緒存在。他在《河陽庭前安石榴賦》中曰:“位莫微于宰邑?!边@是他在外放出任縣令時,感嘆再也沒有比自己的官位小的心里話。還在《河陽縣作二首》中道:“微身輕蟬翼,弱冠忝嘉招”,及《在懷縣作詩二首》里道:“虛薄乏時用,位微名日卑”均是道出自己之“才”與“位”的不相稱。當(dāng)然,話又說回來,潘岳雖位低,但獲才名卻很早,潘尼在《贈司空掾安仁詩》里云:“表奇髫齔(少年),成名弱冠”,就表明了這一點,也證實了他確是位擁有真才實學(xué)且名不虛傳的才子。

潘岳對“位”的可求而不可得顯得很無奈,常用消極來抵抗,自我解嘲以發(fā)泄。他在《秋興賦》的序中說:“仆野人也,偃息不過茅林之下,談話不過農(nóng)夫田父之客?!睂τ谛∪四艿弥尽⒉鸥邊s位卑的現(xiàn)實,潘岳心理上深感不平衡,故以退為進(jìn),自我譏嘲。他把自己的“位”放到平民階層,因此,也使他對百姓所處“位”的疾苦而存有很大的同情心,如在《狹室賦》里道:“彼處貧而不怨,嗟生民之攸難?!比辉趯憽案唛w連云,陽景罕曜,珥蟬冕而襲紉猗之士,此焉游處”時則充滿了對名門望族及紈绔子弟們的“位”的不滿。

二、老莊哲學(xué)“玄言”思想的追求

玄學(xué)是從老莊思想演變而來的,最初由于曹丕對老莊思想的摧崇而處于萌芽狀態(tài),在魏正始(公元240年)以后開始風(fēng)靡起來,從而席卷了整個魏晉時期,取代了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因此,老莊思想中的“玄言”也就成為當(dāng)時的時髦,并以此作為最高的思想境界,廣泛運用于文學(xué)作品中,潘岳等太康詩人,也首當(dāng)其沖,開了“玄言詩”的先例,為后來“玄言詩”的發(fā)展起了很大的影響作用。

(一)“逍遙”的自由觀

“逍遙”是一種精神自由,是士人們所追求的逍遙自在、怡然自得的境界。潘岳在《秋興賦》中曰:“逍遙乎山川之阿”,把這種精神自由放曠到山川之中,達(dá)到擺脫受制于人的精神解放。他還在《閑居賦》里道:“于是覽止足之分,庶浮云之志,筑室種樹,逍遙自得”,他的“于是覽止足之分,庶浮云之志”,是取老子的“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即知足寡欲能安身之理,其母也常以“汝當(dāng)知足”提醒,這是逍遙的前提。而“筑室種樹,逍遙自得”,也是表達(dá)一種不問人間世故,不拘傳統(tǒng)禮法,從禁錮中求釋放,從而達(dá)到自由自在的快樂心境,與《為賈謐作贈陸機》所曰:“修日朗月,攜手逍遙?!庇兄瑯拥拿烂钜饩场km然“逍遙”只是一種理想,但也能擺脫煩惱、求得一時的輕松。

一個人如能不在乎寵辱得失,那也會達(dá)到“逍遙”之感,故也是“逍遙”的一種體現(xiàn)。潘岳在《閑居賦》里說:“拙者可以絕意乎寵榮之事矣。”他此時已不在乎“寵”和“榮”,從名利欲望中解脫了出來,與世無爭,完全是一種為自己而活,不為他人而存的思想觀點。 他又在《在懷縣作詩二首》里道:“寵辱易不驚,戀本難為思”。關(guān)于寵辱不驚,本源于寵辱若驚,在《老子》中說:“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驚?!贝恕皩櫲璨惑@”的思想遂也成為“逍遙”者的座右銘,是自我存在、自我價值的體現(xiàn)。

(二)“玄虛”的境界觀

《莊子》中所說的至人、圣人、真人,都是一種最高精神的理想人格,是為當(dāng)時許多士人們所努力追求的。潘岳《秋興賦》中的“聞至人之休風(fēng)兮”,{藉田賦》中的“圣人之德”,和{西征賦》中的“圣智弗能豫”里均提到了“至人”“圣人”和“圣智”的這種理想人格。所謂至人即“得至美而游乎至樂,謂之至人”[5]是超世絕群、不拘禮典、“游于方外”[6]的忘我境界,即“至人無己”[7]。圣人則是“淡然無極而眾美從之,此天地之道,圣人之德也”[8];故士人們?yōu)榍蟮眠@種境界而大談“玄言”,玄學(xué)清談家、“玄言詩”家也由此盛行成風(fēng)。

士人們?yōu)榱吮磉_(dá)玄虛曠達(dá)的思想,均在詩文里有諸多的表現(xiàn),通過詩文以玄虛、虛靜來生情曠達(dá),從而達(dá)到“物我為一”的超俗高逸的精神境界。郭象注《莊子》云:“忘天地,遺萬物,外不察乎宇宙,內(nèi)不覺其一身,故能曠然無累,與物俱往,而無所不應(yīng)也?!迸嗽涝凇肚锱d賦》中寫的“逍遙乎山川之阿,放曠乎人間之世。優(yōu)哉游哉,聊以卒歲。”就含有“虛靜曠達(dá)”之意,其胸懷博大,盡以言表。他通過想象來游身世外,和大自然化為合一,形成了安寧恬靜的心理環(huán)境。潘岳還在{螢火賦》中云:“翔太陰之玄昧,抱夜光以清游”,通過寄托于螢火蟲來達(dá)到那種飄逸、自由的境界。

(三)“齊物”的唯心觀

“齊物”即“萬物齊一”[9],《莊子》云:“夫天下也者,萬物之所一也。得其所一而同焉,……”認(rèn)為“至人”、“圣人”都能達(dá)到知一而百,故“齊物”論主要表現(xiàn)在“道通為一”[10]這個思想上。潘岳因受莊子的影響很重,所以他有很多觀點是出自莊子的思想,如他的《秋興賦》中說:“聞至人之休風(fēng)兮,齊天地于一指”,道出了“至人”有歸萬物于一理,天地于一指的本領(lǐng),延伸了“一”的作用,此“一”也就無疑是“道”了,他表現(xiàn)出了“齊物”這一高遠(yuǎn)的思想境界。其理可能即出自《莊子·齊物論》的“天地一指也,萬物一馬也?!迸嗽烙衷谫x中道:“行投趾于容跡兮,殆不踐而獲底?!边@種“投趾容跡”可以“不踐”就能夠“獲底”的思想,也是一個“知一而萬”的“齊物”思想。又如他在此賦的序中道:“譬猶池魚籠鳥,有江湖山藪之思”等均是用來說明“齊物”論的這一觀點。

潘岳的“齊物”思想,主要是在對“道”的認(rèn)知上,因為“ 萬物齊一”主要也是一個“道”的問題,理解了“一”即“道”,“齊物”之理也就通了。潘岳認(rèn)同《老子》的“道先天地生”觀點,他在《相風(fēng)賦》里道:“混元恍其初判,二氣變而無窮。動靡微而不兆,象有始而必終。”他認(rèn)為“混元”是一種先于宇宙的混沌之“物”,此“物”即“道”,恍而產(chǎn)生“初判”,即原來的統(tǒng)一物,然后再生陰陽二氣,動而產(chǎn)生和氣,和氣再生萬物。因此,他又在《西征賦》中云:“寥廓惚恍,化一氣而甄三才。此三才者,天地人道?!边@是用了《老子》的“道”家思想。老子認(rèn)為“道”無不為,能化生天地萬物,《莊子》云:“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惫省傲壤被小奔礊椤暗馈?,認(rèn)為人與自然均由“道”的氣化而成。因此,老子的“道生萬物”論道出了“道”是萬物之源。莊子在《天地》中說:“道覆載萬物者也”,又在《齊物論》中曰:“道通為一”,所以人若能得“道”,便會成為“至人”,就能有“天地于一指”的本領(lǐng),即《莊子·秋水》中曰:“知道者必達(dá)于理”,從而達(dá)到“萬物皆化”[11],最終“萬物與我為一”[12]的境界。莊子曾在《莊子·德充符》中引無趾曰:“……夫天無不覆,地?zé)o不載,吾以夫子(孔子)為天地,……”將通“道”的“至人”比作“天地”。潘岳因此在《魯公詩》中曰:“如地之載,如天之臨”,也用“天地”來美喻人之通道曉理的高尚境界,其源即出自《莊子》之說。

從上可見,潘岳受莊子的影響是頗深的,能深通其理,并在詩文中有所表現(xiàn)。當(dāng)然,這種夸大了“道”和“一”的作用、認(rèn)為能以一而百的“齊物”思想,顯然是唯心主義的思想。

三、儒家的政治主張

潘岳在受老莊思想影響的同時,也非常崇尚傳統(tǒng)的儒家哲學(xué)思想。他在《于賈謐坐講漢書詩》里就說:“治道在儒,弘儒由人?!彼罅μ岢鍖W(xué)思想,并且推崇儒家的一些政治主張,因受“孟子之儒”(孟軻)和“孫子之儒”(茍況)影響更深,故他的政治主張主要集中在“孝治”“禮治”“教化”“民本”這些觀點上。

(一)禮治固本

“禮治”是儒家的重要政治主張。戰(zhàn)國茍子曰:“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家無禮則不寧?!币虼耍纭岸Y壞樂崩”,則會“天下大亂”?!岸Y治”與“法治”相對,他除了正名分、嚴(yán)等級外,主要崇尚德治教化,以“理”“德”服人,重教化,反對以力服人的“苛政”。潘岳早年在《藉田賦》里就說:“皇帝親率群后藉于千畝之甸,禮也?!睂Φ弁醯倪@種親自躬耕籍田的做法大加贊揚,認(rèn)為“躬先勞以說(悅)使兮,豈嚴(yán)刑而猛制哉?”皇帝率先勞作能帶動百姓的積極性,起到表率作用,能以理服人,達(dá)到“禮治”的目的,這樣就根本不需要用嚴(yán)刑之法來強加了??梢?,潘岳對百姓是深有同情心的,其充滿著愛民之心。這在他后來任縣令執(zhí)政時寫的“政成在民和”[13]就更有切身的體驗,是很有說服力的。

潘岳不僅主張“禮治”的觀點,而且還身體力行加以推廣、實踐。他在被外放任縣令時,其“禮治”的執(zhí)行,就頗見成效,政聲甚佳,特別是對懷縣的治理就更具有代表性。根據(jù)《晉書·潘岳傳》所記載,潘岳初到懷縣時,本地“時以逆旅逐末廢農(nóng),奸淫亡命,多所依湊,敗亂法度?!彼私馇闆r后,就上書提議,朝廷也當(dāng)即答復(fù)準(zhǔn)予整頓,于是他就采取了“十里一官璃,使老小貧尸守之,又差吏掌主,依客舍收錢。”[14]潘岳在議中說:“諸劫盜皆起于迥絕,止乎人眾。十里蕭條,則奸軌生心。”他一上任就首先研究的是作亂者的心態(tài),因為只有知彼知己才能標(biāo)本兼治。在找出問題的關(guān)鍵所在后,接著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正如他在《西征賦》中所說的:“而制者必割,實存操刀?!苯?jīng)過整治后,本縣秩序大為改觀,百姓安居樂業(yè)。潘岳在治安的問題上,不簡單地用“嚴(yán)法苛政”,而是發(fā)動群眾,和百姓合作,以“禮治”智取,共治頑癥,最后才得以治本,有了顯著的成效。雖然這只是治安的一個側(cè)面,但從中也可見潘岳善以儒家“禮治”的這一政治運用。

(二)孝治天下

“孝”在儒家是指能養(yǎng)親、尊親?!缎⒔?jīng)·開宗明義》稱:“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潘岳在《藉田賦》里道:“古人有言曰:圣人之德,無以加于孝乎!夫孝,天地之性,人之所由靈也。昔者明王以孝治天下,……”顯而易見,他是力主以“孝治天下”這一儒家政治主張,并贊成“孝”是“德”的體現(xiàn)這一說法。《世說新語》(政事篇)稱:“仲弓(陳仲弓)曰:‘……不忠不孝,其罪莫大??记蟊娂?,豈復(fù)過此?”道出了“忠”與“孝”的重要性。故“孝”的作用,小而言之,能使家庭和睦;大而言之,則民眾詳和,團(tuán)結(jié),是很有利于國泰民安的。因此,從國家利益來講,“孝”能使民眾安分守己,國家安定。潘岳對皇帝的親自躬耕籍田、祭典先祖這一形式是大加贊賞和提倡的,因他能勸導(dǎo)百姓以行孝事。他又在《藉田賦》里道:“故躬稼以供粢盛,所以致孝也?!钇澰谄潱姥孕⑺?。人力普存,……一人有慶,兆民賴之。”說明皇帝行“孝”的舉動對百姓是相當(dāng)有號召力的,其作用和意義也是非常深遠(yuǎn)的。

潘岳對于“孝”應(yīng)該說也是身體力行,作出了典范。他曾在《北芒送別王世胄詩》里道:“微微發(fā)膚,受之父母?!焙笥忠蚰覆《o官盡孝,在這段時間里寫出了著名的《閑居賦》,其中說道:“聿追孝以嚴(yán)父,宗文考以配天,祗圣敬以明順,養(yǎng)更老以崇年?!逼湫⒕粗挠腿欢?。另外,潘岳對親眷之間也是敬孝有加、和睦相處,其中“潘楊之睦”就是典型的一個例子,至今仍廣為流傳,成為美談。正如《閑居賦》里說的“孝乎惟乎,友于兄弟,此亦拙者之為政也”,“孝”也因此成了潘岳的一個政治主張。潘岳還曾為夏侯湛的孝悌之心所感,特作一首《家風(fēng)詩》,其中云:“義方既訓(xùn),家道穎穎。豈敢荒寧,一日三省。”

(三)以民為本

潘岳因受孟子的“民貴”思想影響,故在政治上是主張以民為本的。自然災(zāi)害也好,戰(zhàn)爭災(zāi)難也罷,百姓總是最受其害的,潘岳為此在《關(guān)中詩》中發(fā)出了同情于民的感嘆。如“徒愍斯民,我心傷悲,同時又道:“明明天子,視民如傷。”他對于天子的愛民舉動是大為贊賞的,其立場也是非常鮮明的。他之所以能主張“君能愛民”,“為民著想”,叩頃從民意”的觀點,是因為他深知“愛民者強,不愛民者弱”[15]的基本道理。他的《河陽縣作二首》中所云:“黔黎竟何常?政成在民和”的這段詩句也足以說明這一點。《孟子·梁惠王上》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均道明了愛民的重要和好處。

民是根本,民強則國富,《尚書·五子之歌》曰:“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故潘岳在《藉田賦》中道:“勸穡以足百姓,所以固本也”道出了勸民勤耕,豐衣足食對國家安定的重要性。他又在《西征賦》中曰:“庶人子來,神降之吉,積德延柞,莫二其一?!闭J(rèn)為“民”是能帶來“?!焙汀暗隆钡??!睹献印けM心下》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边@種“民貴君輕”的思想,是順乎民意的,能使百姓不違農(nóng)時,豐衣足食,安居樂業(yè)。因此,潘岳民本位的觀點還是很值得提倡的。

(四)政治教化

潘岳的政治教化,也是頗有見解,有自己的特點。他認(rèn)為作為人是完全可以得到教化的,在《西征賦》中道:“士無常俗,而教有定式。上之遷下,均之埏埴?!笨梢猿浞职l(fā)揮“教化”的作用,由上而下,推而廣之。他還在賦里強調(diào)“人之升降,與政隆替”,說明人的品格高下與政治教化有密切的聯(lián)系,是息息相關(guān)的。進(jìn)而又道:“杖信則莫不用情,無欲則賞之不竊?!边@就是主張勸民從善。如果真的做到“用情”和“不竊”這一點,那么也就成了良民,這樣也就自然達(dá)到了教化的目的。

潘岳在《河陽縣作詩》中提出:“福謙在純約,害盈猶矜驕。雖無君人德,視(示)民庶不恍?!敝v出了他對百姓的示范是不敢茍且、馬虎的,尤其是提出了“純約”是“?!保榜骝湣笔恰昂Α钡牡览?,即與千年古訓(xùn)“滿招損,謙受益”[16]是一致的。

民眾應(yīng)該為維護(hù)國家利益而盡職于本分,安分守己,這也是潘岳政治教化的一個主張。他在《在懷縣作詩二首》中云:“祗奉社稷守,恪居處職司?!本褪且笞约簽閲毅∈仄渎殹⒈M心盡力、不負(fù)重托的一種思想表現(xiàn),當(dāng)然,這主要也是為針對為官者而言的要求,那么,對百姓的要求則是他《藉田賦》中所寫的“夫九土之宜弗任,四人(四民)之務(wù)不壹。野有菜蔬之色,朝靡代耕之秩?!卑傩杖绮皇刈约旱谋韭毠ぷ?,則會造成民眾挨饑受寒,官僚無奉祿可發(fā),其后果是相當(dāng)嚴(yán)重的。故他提倡官民應(yīng)有為公盡職的崇高品質(zhì),這在當(dāng)時也是有相當(dāng)?shù)倪M(jìn)步意義的。

注釋:

[1][2]《晉書·阮籍傳》.

[3]《資治通鑒·卷八十三》.

[4]潘岳《楊荊州誄并序》.

[5]《莊子·田子方》.

[6]《莊子》.

[7]《莊子·逍遙游》.

[8]《莊子·刻意》.

[9]《莊子·秋水》.

[10][12]《莊子·齊物論》.

[11]《莊子·至樂》.

[13]潘岳《河陽縣作二首》.

[14]《晉書·潘岳傳》

[15]《荀子·議兵》.

[16]《尚書·大禹謨》.

作者簡介:潘之(1966-),男,生于上海,浙江溫州籍。先后畢業(yè)于上海師范大學(xué)美術(shù)系、復(fù)旦大學(xué)哲學(xué)系碩士班。現(xiàn)任上海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書畫編輯室主任、副編審。著有《潘岳評傳》等。研究方向:西晉太康時期文學(xué)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