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曾說:“人際交往中大概有三個層次:親人,熟人,生人。三個層次的交往是個學(xué)問,親人要生,熟人要親,生人要熟?!?/p>
親人要生
著名演員歸亞蕾知道娛樂圈非常復(fù)雜,所以從小就沒有打算把兩個女兒往表演方面培養(yǎng)。然而,兩個女兒長大后偏信喜歡上了表演。歸亞蕾內(nèi)心深處非常反對,但她還是選擇了不干涉,為兩個女兒爭取到了演戲機(jī)會。歸亞蕾說:“在需要我嚴(yán)格要求時,我是媽媽,可是平常我不會以媽媽自居。我會用兩種角度去跟她們探討,一種是朋友的角度,另一種是媽媽的角度?!?/p>
親人要生,是說親人之間要保持一定的距離和界限,像歸亞蕾這樣懂得尊重孩子,有時反而更親熱。親人間鬧矛盾往往就是因為什么事都去攪和,經(jīng)常出現(xiàn)“父母是為你好,所以父母永遠(yuǎn)是正確的” “父母辛苦養(yǎng)你那么大,所以必須聽父母的”等不講理的邏輯?!笆怯H三分客?!庇H人也不能太不講理,也得有分寸,保持三分客套就保持了親情的長久。
熟人要親
倪萍和市場里賣菜的大嬸們很熟。有一次,倪萍去菜市場一口氣買了四只土雞,根本吃不完,只好自己養(yǎng)起來。朋友就對倪萍說:“你這是何苦呀,這不是自己找罪受嗎?”倪萍卻說:“我是誰也不想得罪的,因為那四張妹妹的笑臉,不只是想掙你這十塊八塊的錢,那真是笑臉啊,咱不能給臉不要臉??!”
倪萍講究熟人要親,寧愿委屈自己,也不愿得罪人。中國是個人情的社會。常言道,“人熟好辦事”。你今天用不上熟人,不代表明天不會求熟人幫忙。所以說,熟人之間的關(guān)系也需要悉心維護(hù),常來常往,彼此才會更加親熱;而忽冷忽熱、厚此薄彼,則會讓人尷尬,自己難堪。
生人要熟
馬未都在各種公共場合,總會遇到陌生人主動上前來跟他打招呼的情況,他總是非常熱情地與對方問候、互動、合影,有時還會像老朋友一樣聊上一會兒。同行的人好奇地問馬未都:“您跟他很熟嗎?”馬未都笑著說:“其實(shí)啊,那個人我根本不認(rèn)識?!边@人更加好奇地問:“既然不認(rèn)識,您有必要那么熱情么?”馬未都說:“你看人家對我那么熱情,我總不能因為自己名氣大了,比較繁忙一些,就對別人置之不理吧,這是起碼的禮貌啊?!?/p>
生人要熟,是說我們與生人交往時要熱情。一方面,因為陌生,彼此間有距離,所以更需要用熱情去消除壁壘;另一方面,如果與對方第一次見面就少了必要的熱情,會讓對方誤以為自己不被認(rèn)可、不被尊重,對方甚至?xí)`以為你太過孤傲冷漠,可能不會再和你打交道。有人說,心熱不一定要表現(xiàn)在臉上??墒?,不表現(xiàn)出來,別人如何在短時間內(nèi)明白你的心思?
有人說,人與人相處很簡單,只需做到“真心實(shí)意”即可;但有時候人與人相處又非常微妙,稍有不慎,就會給自己“埋雷”。所以,還是得學(xué)會多個心眼,常把別人放在心上。
(杜深靈/文,摘自《演講與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