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徐向前元帥留下的影像資料中,有一張拍攝于改革開放以后的照片,清晰地記錄著他衣領(lǐng)上縫著的補丁。此時,連普通老百姓都很少穿舊衣服,徐帥認為,即使生活水平提高了,也不能鋪張,衣服就破了那么一點,縫補一下,在家里穿穿也沒什么不合適。
徐帥還是唯一會織毛衣的元帥,他親自織的一件毛背心,一穿就是三十多年,直到他去世以后,家人才將毛背心捐給博物館。家里的桌椅出了小問題,他會親自動手修理。早年,兒子看中了商店里的一把玩具手槍,徐帥嫌價格太高,沒舍得買,就對兒子說:“爸爸給你做一支,一定比那支漂亮好玩!”回家后說干就干,先把手槍的輪廓畫在木板上,再鋸下來,用燒紅的鐵條穿個孔當扳機,再用撲克牌卷個望遠鏡,一副小孩玩打仗游戲的“裝備”便大功告成。兒子上學了,每次兜里只裝著三毛錢,往返轉(zhuǎn)坐兩次公交車,共需要車費兩毛五,還結(jié)余五分錢。有個周末,兒子遲遲未歸。原來,在等車時,覺得肚子餓了,便沒忍住把車費買了零食。身無分文,只得步行三個多小時趕回來。有人覺得這樣對待孩子未免太苛刻,徐帥說,這不是苛刻,而是讓他從小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的良好習慣。
徐帥晚年,一直使用著老戰(zhàn)友送來的竹木拐棍,不愿意換根新的,在他看來,拐杖不過是走路時的輔助用具,能用就行,根本沒必要花錢再買。身份地位變了,徐帥的平民本色卻永遠沒變,人稱“布衣元帥”。
(摘自《做人與處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