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古講究“人有三尊,君、父、師”。不過,古人為何把老師稱為“西席”呢?
古人席地而坐,《禮記·曲禮上》:“席南鄉(xiāng)北鄉(xiāng),以西方為上;東鄉(xiāng)西鄉(xiāng),以南方為上?!蔽鞣降淖蛔钭鹳F,賓主相見,都是讓客人坐西方,以示敬重。這個座位就被稱為“賓席”或“賓位”,坐在這個座位上的客人就被稱為“西席”。古人對老師最為尊重,所以就把老師稱為“西席”。主人則坐在東邊面向西席的座位上陪客,這也是稱主人為“東家”自來歷。
光武帝劉秀的兒子漢明帝劉莊堪稱尊師的檔模,東漢大儒桓榮是劉莊的老師,劉莊即位后,仍將桓榮尊為上賓。據(jù)清人梁章鉅《稱謂錄》記載:“漢明帝尊桓榮以師禮,上幸太常府,令榮坐東面,設幾。故師曰西席?!?/p>
“西席”一詞在中國古代詩文中還是比較常見的,柳宗元《重贈劉連州》:“若道柳家無子弟,往年何事氣西賓?!边@里的“西賓”就是“西席”位上的賓客,也是“老師”的意思。
從以上可以看出,“西席”之稱一點也不比“老師”“先生”等詞遜色,只是由于習慣的原因,“西席”一詞慢慢淡出了人們的視線,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常用罷了。
(劉紹義/文,摘自《榆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