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云
改革開放40年了,40年間,祖國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地處祖國南疆的家鄉(xiāng),同樣有了驚人的巨變,我有幸與改革進程同行,一路走來,參與其中,見證奇跡,享受成果,感慨萬千。
此刻最想說的,是關(guān)于“回家”的話題。
家是人生的港灣,是人世間最溫暖的地方,“回家”,簡單的兩個字,包含了多少歡欣,多少期盼。生活在家鄉(xiāng)的人,尚且會盼著勞作一天后回家享受天倫之樂的時刻,可見對于在外的游子來說,將要“回家”的那一刻,會是怎樣的一種激動,一種幸福。那種心急火燎,那種迫不及待,沒有經(jīng)歷過的人是無法感受得到的。
在外數(shù)年,對于“回家”的急迫與激動,路途的勞頓與不易,是我一生中最難忘的記憶。
先說在省城讀書的時候。那年月,學(xué)生的生活條件遠不如現(xiàn)在,6人、8人一間的宿舍里沒有洗手間,沒有熱水器,除了高低床外,兩個人一張的書桌就是全部的家當。本來就窄的過道上,晾衣服的繩子橫七豎八,愛干凈的姑娘們沒有一天讓繩子閑著,因此大家進出總要抬手分開晾著的衣服或低頭彎腰出入。每天早晚的洗漱間你進我出,擠擠攘攘,周日洗衣拖地更是異常熱鬧,“你踩我腳了”,“臟水濺到我啦”的埋怨聲不絕于耳。在學(xué)校,打飯要排長隊,開水過了點是沒有的。青春的激情常常被緊張的學(xué)業(yè)和不便的生活條件壓抑著,脫離父母管束的欣喜早已被食堂不合口的飯菜掃蕩得無影無蹤,每天體驗著“寒窗苦讀”的滋味,就盼著假期早一天到來。而那時的假期沒有“社會實踐”的要求,也沒聽說有人利用假期打工賺錢,更不會像現(xiàn)在一樣同學(xué)間相約外出旅游。一年的兩個假期,幾乎都是同一個目的地——家?;氐郊?,可以享受父母做的美食,可以隨心所欲睡到日上三竿,早晚可以悠閑地洗漱,不用為過時打不到熱水頭疼,不用為周日洗衣而苦惱??傊丶伊耍拥男那闊o以言表。然而,每次放假,從開始買車票到踏進家門,卻要被折騰個筋疲力盡。那樣的辛苦與無奈雖然過去了將近40年,卻是記憶猶新,我現(xiàn)在回想起來,仍有一種五味雜陳的感覺。
第一個假期由于沒有經(jīng)驗,雖然歸心似箭,卻未提前行動,直到第二天要放假了,才想起去買車票,由于從學(xué)校到火車站要轉(zhuǎn)乘兩趟公交車,而那時的公交車是很擠的,因此,邁向“家”的第一步,就讓我體會到了“路”的難行。記得那天與幾個同學(xué)相約,早早去坐公交車趕往火車站排隊買票。來了幾趟車都沒能擠上去,只有一等再等,冬天的郊外,寒風凜冽,在跺著腳、伸長脖子向公交車來的方向急急張望的同時,卻發(fā)現(xiàn)身邊等車的人越聚越多,眼看時間越來越晚,如果再坐不上車,就有可能耽誤行程,于是幾個同學(xué)商定,等下一趟車到站的時候,不要再顧及什么斯文,一定要擠上車去,終于,車來了,大家擁向還沒完全停穩(wěn)的公交車,車門剛打開就一齊向上擠,在售票員揮著手嚷著:“不能上了,不能上了,后面的等下一趟”的喊聲中,車門吃力地關(guān)上,伴隨著“我的衣服被門夾啦”“誰踩了我的腳”的一聲聲抱怨。幾個同學(xué)則一邊喘著氣,一邊相互詢問,誰誰上來了沒有?當知道全都上車了后,才安心地在難以活動的四面人墻里被車搖晃半個小時帶進城里,然后再經(jīng)歷一次擠車到達火車站,奔向排著長龍的售票窗口,在又一次踮腳、翹首看向售票窗口的時候,卻見窗口掛出了“某某縣的票已售完”的牌子,就在眼淚快要掉下來的時候,一個票販子湊到了面前,雖然票價高得嚇人,而且懷疑票的真假,但回家的急切心理占了上風,咬咬牙接過了真假難辨的車票。
后來,在老生的指點下,就會在接近放假的周末,提前去買車票,然而,幾年中,我每次買票的過程、路途的辛苦,都會弄得身心疲憊。
每一次,似箭的歸心總會在途中被一阻再阻。歡歡喜喜踏上歸途,在咣當咣當?shù)幕疖嚿希锨槐闭{(diào)的大嗓門此起彼伏,座位下、過道上躺滿了沒買到坐票的乘客,昏昏欲睡中,時不時會被邊上站著的同樣昏昏欲睡的人猛地撞擊一下,看著對方疲憊的樣子,同情心頓時取代了將要脫口而出的責備,同時感到了自己坐在座位上是何等幸福。就這樣顛簸一夜到達中轉(zhuǎn)縣,馬不停蹄奔向汽車站,運氣好還可以坐上當天的汽車,否則要在這個縣呆上一天。坐上汽車,風塵仆仆到達本縣的一個小鎮(zhèn),本來離家已很近了,但因為班車的行程當日要在這個鎮(zhèn)停留,因此只得在一個又臟又破的旅館煎熬一夜。在那個沒有玻璃窗戶、木板床搖搖晃晃、地面坑坑洼洼、老鼠自由來去的小旅館里,暑假時,蚊帳擋不住蚊子的攻勢;寒假的時候,用舊報紙糊著的窗戶只能是寒風的手下敗將,若遇大雨與寒風聯(lián)手,則往往是睜著眼蜷縮到天亮。
終于,到家了,可還沒呆上幾天,又要忙乎著訂返程的車票。短短的假期轉(zhuǎn)瞬即逝,淚眼婆娑辭別父母,又踏上了離家的路。
畢業(yè)后,我被分配到一個離家稍近的縣城,一年有30天假期。由于工作原因,也擔心假期休完后家里會有急事,因此常常會分成幾次休假。距離近了,旅途卻仍不通暢,從工作地點早早出發(fā)到達中轉(zhuǎn)的州府,可以有到家的時間,卻沒有通達的班車,無奈只好呆在原地。那時的旅社或招待所沒有標間單間之說,七八個人、十幾個人的房間彌漫著混合型的氣味和怪異的聲響,使人還沒住進去就有了一種抗拒的情緒。終于在一次住宿時,直到天黑都沒見第二個人,正當興奮地準備獨享“單間”的時候,開燈,不亮,再“啪嗒啪嗒”反復(fù)按幾下開關(guān),還是不見光明,找到服務(wù)員,經(jīng)其檢查是燈泡壞了,答復(fù)卻是沒有備用的燈泡更換,換房間吧,又答,“都住滿了”,接著聽到的是對方無所謂的聲音“都到睡覺時間了,沒燈也不要緊的,克服一下”。第一次,我體會到了欲哭無淚的感覺,拎著包,在服務(wù)員的白眼下走出旅社,茫然四顧,彳亍行走在陌生的州府,辛酸的眼淚忍不住奪眶而出。幸運的是,沒走多遠,又見到了一家旅社,忐忑又緊張地走進去,顫著聲問道:“還有房間嗎?”“有”。那一刻,我似乎聽到了世間最動聽的聲音。連聲說著“謝謝”,就好像是一個流浪者被好心人收留一樣。
幾年后,我調(diào)回了家鄉(xiāng),對于母校,對于被我稱之為“第二故鄉(xiāng)”的第一個工作地點,仍會有一種思念、一種牽掛,一種想去看望的渴望,這時,我心底也會把這當成是“回家”。幾十年中,也曾重回留下諸多青春回憶的母校、重回帶給我無數(shù)酸甜苦辣的“第二故鄉(xiāng)”。
“回家的路”一次比一次好走,回家的心情一次比一次舒暢!
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走過一年又一年,改革大潮一浪高過一浪,從省城到家鄉(xiāng)的行程從3天到1天,從十幾個小時到幾個小時,從幾個小時到天上幾十分鐘,地上兩個小時。幾個月前重返母校,就享受了高鐵、私家車、滴滴車、出租車、干凈舒適的公交車幾種便利的交通工具。至于我的“第二個故鄉(xiāng)”,如今,一天就可以往返。
祖國40年間日新月異的交通面貌,真的令人無限感慨。
如今,回家的路再不是漫漫旅途,再不是風塵滾滾。回家的心情,再不是心急火燎?;丶业慕煌üぞ呖旖菔孢m,回家的路上一路風景,回家的心情安然、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