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伶俐 浙江省長興縣虹星橋鎮(zhèn)中學(xué)八(1)班
當(dāng),天還是黑的時候;當(dāng),爸媽還在睡夢中的時候;當(dāng),公雞還沒有叫的時候:睡眼蒙眬的我,已被鬧鐘叫醒了。掀開被子,伸個懶腰,拿起棉襖,迷離恍惚中,憑著感覺穿好了衣褲,下樓,刷牙洗臉吃飯。靜靜吃好飯,收拾東西,戴上帽子圍巾口罩手套,背上書包拿上手電筒,穿好鞋,打開大門,寒風(fēng)撲面,不經(jīng)意間,來到了另一個世界……
此時,還是黎明之際,月牙兒還在天上呢!倉促的腳步,卻并未改變周圍的環(huán)境,樹還是枯萎著,河水還是靜靜流著……心疼它們,在寒冷的冬晨,它們都沒有保暖工具呢!鄭振鐸的《貓》詮釋的不就是人與萬物是平等的嗎?熬夜看的《西游記》,那里面的唐僧不就是一直保持著一顆眾生平等的心嗎?甚至小到對待一只螞蟻的生命。
天有了些許變化,部分白云頂破了黎明的黑暗,開出了另一片天空,黑云也不甘示弱,擋住太陽的去路。還好,太陽終于不負(fù)眾望,射出光芒,染紅了周邊的白云。好似變了個魔術(shù),白云變成了紅霞,不知是因為太陽的魔力大,還是因為太陽的魅力大,周邊的黑云變成了淡藍色。紅、淡藍、淡黑、深黑,成片成片地從東面連到西面。南北方雖看不見山,卻是望不到邊,像一個大罩子把你籠在了里面。雖說唐僧師徒西天取經(jīng)途中妖怪?jǐn)r路,這樣的戲份通常是少不了的,總讓唐僧和讀者膽戰(zhàn)心驚。但是,途中的景色卻很美!有“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的寺院景觀;有“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的自然風(fēng)光;更有像靈山、像天宮那樣“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的仙境……此時我走的路并不長,卻也被我走出了別有一番風(fēng)味,但比起唐僧師徒西天取經(jīng)之路的艱難險阻,我這路,簡直就是觀光之旅了。
立在站臺,等著車,盡管有帽子口罩圍巾的保護,但時不時還是會有冷風(fēng)滲進,讓我有些不知所措,亂了方寸。這點小困難不算什么,反觀人家取經(jīng)之路,妖魔鬼怪,天神地鬼,無處不在,孫悟空能依靠他的本領(lǐng)得到列位天尊的敬重,擊退以一念之差而犯下錯誤的童子或成精的怪物,靠的是信念。而我現(xiàn)在面對這么點冷風(fēng),難道就招架不住了?
車來了,我上了車。車窗為我擋住冬晨的冷風(fēng),好比是孫悟空施法術(shù)布下的保護罩。窗外的景色,因為公交車的前進,在我眼前忽閃而過。從長安到靈山雷音寺有十萬八千里吧,孫悟空只要使個筋斗云,一溜煙的工夫也就到了,可是比起在地上腳踏實地地走,這云里霧里的,想必景致也從未賞過。陪唐僧走一遍,意義不凡,最明顯的就是他們四人的腳印永遠留在了取經(jīng)路上。當(dāng)然,和平也留在了所走過的地方。一路上唐僧從最初的懦弱到后來的敢于擔(dān)當(dāng),變化甚大,或許這就是取經(jīng)的主要目的——內(nèi)心的修行,而那十萬八千里的路就好比是一條內(nèi)在的修行之路,或許這也就是如來讓觀音菩薩找個合適的取經(jīng)人取經(jīng)的真正目的,取回的不單單是真經(jīng),同時也是對取經(jīng)人內(nèi)心的磨煉!
正好想完,車也正好到站了,真是少有的巧合,但巧合并不永存。下了車,感慨道:“歷經(jīng)艱辛,費了功夫灑了汗水,究竟是拿到無字經(jīng)呢還是真字經(jīng),就得看我自己啦!”
【小編微評】
文章的亮點在于寫法上的不落俗套,它不同于一般的讀后感,而是從自己的生活出發(fā),再聯(lián)系《西游記》的有關(guān)情節(jié),有感而發(fā),較有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