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 木
核武器亦稱“原子武器”,它是利用重原子核鏈式裂變反應或輕原子核自持聚變反應瞬間放出的巨大能量,產(chǎn)生爆炸作用,并具有大規(guī)模殺傷破壞效應的武器統(tǒng)稱,包括原子彈、氫彈和中子彈等。
原子彈亦稱“原子武器”“裂變武器”或“裂變彈”,它是利用鈾或钚等重原子核在發(fā)生鏈式裂變反應瞬間釋放出的巨大能量,產(chǎn)生爆炸作用的武器。原子彈的威力通常為幾百噸至幾萬噸TNT當量,可制成核航空炸彈、核炮彈、核地雷或核導彈等使用。1945年,美國曾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放原子彈,加速了日本的投降,這是史上第一次將核武器用于實戰(zhàn)。
氫彈亦稱“熱核武器”“聚變彈”,它是利用核裂變裝置爆炸提供的條件,點燃氘、氚等輕原子核發(fā)生自持聚變反應,瞬間釋放巨大能量的核武器。氫彈的殺傷破壞因素雖與原子彈類似,但其威力則大得多,可達幾百萬噸、甚至幾千萬噸TNT當量。通過專門的設計,可增強或減弱氫彈的某些殺傷破壞因素,使其成為具有特殊戰(zhàn)術技術性能的新型核彈。
中子彈亦稱“增強輻射彈”,它是以高能中子輻射為主要殺傷因素,沖擊波、光輻射效應相對減弱的一種特殊設計的小型氫彈。
核武器都具有核輻射、沖擊波和光輻射等殺傷力。中子彈主要利用爆炸瞬間發(fā)出的高能中子輻射來殺傷人。中子彈爆炸時,核爆炸射出的中子數(shù)比同威力的裂變彈大5~6倍,高能中子的比例也大幅增加,其核輻射效應特別大。如一枚千噸級TNT當量的中子彈,在距離爆炸中心800米處的核輻射劑量,是同當量純裂變核武器的20倍左右。中子彈爆炸時產(chǎn)生的沖擊波較小。
美國在1952年試爆了第一枚氫彈,成為第一個發(fā)展出氫彈的國家。但因為該氫彈是以液氚的方式儲存,所以無實用價值。美國的核武戰(zhàn)備建立了陸基彈道導彈、空軍戰(zhàn)略轟炸機與海軍彈道導彈潛艇的“戰(zhàn)略鐵三角”,而啟動核武器必須取得美國總統(tǒng)的授權。
蘇聯(lián)在1949年試爆了第一枚核彈,是繼美國之后第二個掌握核武技術的國家,其發(fā)展核武的目的是在冷戰(zhàn)時期與美國取得軍力平衡。
英國在1952年10月3日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1956年,英國在空軍裝備原子彈。3年后又爆炸了氫彈,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爆炸氫彈并具有核作戰(zhàn)能力的國家。
法國是世界上第四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1960年2月13日,法國在西部非洲撒哈拉大沙漠賴加奈一座100米的高塔上爆炸成功了第一顆6萬噸TNT當量核裂變能量的原子彈。
中國在1964年首次試爆原子彈,并在兩年后開發(fā)出第一種可搭載核彈的導彈。接著早于法國在1967年于新疆羅布泊執(zhí)行第六號實驗,試爆第一枚氫彈。
印度在1998年進行了數(shù)次地下核試驗后宣稱擁有核武武器。外界估計其約有100枚左右射程在4000公里內的核導彈。
巴基斯坦1972年開始秘密研制核武器,力圖與印度抗衡。1990年以來,美國的制裁政策使巴基斯坦發(fā)展核武器的步伐被迫放慢。1998年5月28日,巴基斯坦又成功地進行了5次核試驗。
朝鮮分別在2006年10月9日和2009年5月25日成功進行了核試驗。
以色列從時間上推測是在20世紀60年代就成功進行了核爆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