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之源
我們乘船往屈原故里駛去,四面氤氳著水霧,游船迎著細雨破水而行,目光所及之處是群山綿延,是綠水逶迤,是煙雨江南特有的鐘靈娟秀。下了船往山上走,群山掩映中的就是屈原故里。一步一步登上斑駁的石階,白墻黑瓦的建筑隱藏在林木之間,帶著一種肅穆的氣氛。我從未去過如此僻靜的偉人故里,沒有塵世的喧囂,只有裊裊山歌和習習輕風。我們這一群頑皮的孩子,一路打鬧下來,到這里卻瞪大了眼睛不敢說話。時間和歷史的力量,足以讓這些躁熱的心冷卻下來,產(chǎn)生敬畏。
在我眼里,屈原是可敬的。在他的詩里,他早已擺明態(tài)度,早已建立起美與丑的近距離對壘。一邊是黨人群小,一邊是美人幽蘭。這兩者在他眼里不可混淆,不可雜糅,他想清清楚楚地與他眼中的丑惡劃清界限。然而現(xiàn)實卻是黨人和群小用污蔑和誹謗奮力地拉扯著他,使他不得不身陷囹圄。然而這個高傲的楚地男兒,從來不向謠諑低頭。于是汨羅江畔奮力一躍,成了他必然的歸宿。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這是一個多么高潔而不肯受絲毫玷污的人格——天下眾人唯有我獨醒獨清。讀著這句詩仿佛能看到他嘴角的冷笑、眼底的孤獨。我想,自古以來那么多有高尚情操的詩人、詞人,而屈原是他們普世范本,也是精神坐標。陶淵明、蘇軾、李白等人物,也許都追尋過他的足跡。但是,屈原與他們不同的是,有人可以妥協(xié),而屈原無可妥協(xié);有人可以逃避,而屈原無可逃避?!耙嘤嘈闹瀑?,雖九死其猶未悔?!睍r至今日,我們依然仰望這個擁有崇高人格的偉人,理想的殉難者。
在我眼里,屈原又是可愛的。他用最浪漫逶迤的想象,為我們描繪了一個美好的理想世界,他佩戴蕙草,手持香芷,朝飲木蘭,夕餐秋菊。這里有鳳鳥飛騰,有天門大開;有巍峨瑤臺,有仙人常在。他在現(xiàn)實的戰(zhàn)亂、讒言、污蔑、流放之中,還有著一顆干凈的、純潔的心靈。這顆心跨越長江黃河,與對岸的莊子遙相呼應。莊子與屈原一樣,都是高尚人格的衛(wèi)道者。但莊子更多的是大道在心,不卑不亢,面對楚王的聘請,他的情緒似乎沒有強烈的波動,只是拒絕得很委婉。他說:“吾將曳尾于涂中?!币馑际俏抑幌胂癯锢锏臑觚斣谀嗤林邢硎茏杂桑幌氡谎b在精致的盒子里,放在廟堂之中;面對走投無路去借糧卻被人為難,他也只是用“涸轍之鮒”委婉地表達了自己的憤怒。而屈原的可愛就在于他和莊子不同。他不再壓抑,也不再安靜,他開始發(fā)問,開始呼告,開始了對天地、對人世間一切現(xiàn)象的質(zhì)問:“馮翼惟象,何以識之?明明暗暗,惟時何為?”天下污濁,不能用莊重正派的語言與之對話,于是他像是一個孩童,在《天問》中用短促密集的詢問,來表達他內(nèi)心對天地人世的疑惑和不解。但是他的詢問得不到答案,他的振臂一呼更多了無人回應的落寞。天問也變成了吶喊,求索也變成了宣泄。
我突然明白為何屈原故里建在了遠離塵囂的巫山腳下,長江之畔,原來屈原的后人自有意味深長的考量。青山有幸可埋骨,屈原在此處長眠,也是讓他回歸于山水之間,心靈之間。如今的屈原故里已與這座山融為一體,與楚地融為一體?!峨x騷》還在被我們吟誦,屈原的魂魄也將代代傳繼,屈原不再孤獨。
小編點評
作者借游屈原故里,表達了心中對屈原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