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灃是清朝乾隆時期的書法家,工楷書。他初學顏真卿,晚年兼學歐陽詢、褚遂良,筆力雄勁,氣勢開張,他學顏得其骨,學歐得其勢,學褚得其姿,雖參各家之體,但能將各家融為一體。其行書參米芾之筆法,剛勁多姿,尤為雄渾。他的代表作有《枯樹賦》等。
錢灃是一位勤奮好學的人。有一次,他從朋友那里借來一本唐朝大書法家顏真卿的真跡,回家以后就認真臨摹起來。可是一連臨摹了三個多月,還是不夠理想。這時正好趕上要進京趕考,若停止臨摹,就會前功盡棄。怎么辦呢?他便和朋友們商量,決定帶著這本帖進京,繼續(xù)臨摹。
一路上,錢灃不顧長途跋涉的辛勞,每天都擠出時間臨摹。一天傍晚,他來到一座古廟借宿,由于白天迷路,耽誤了時間,所以飯后就已經(jīng)夜深了。他很想躺下睡一覺,但是一想到今天還沒有臨摹字帖時,就立即振作起精神,拿出筆墨紙硯,認真臨摹起來。一位老和尚看到后,很驚訝地問:“這么晚了,為什么還不睡覺?明天還要趕路呢!”錢灃回答說:“臨寫名帖是我每天必須完成的功課,白天耽誤了時間,現(xiàn)在只好抓緊補課。”老和尚聽了,非常佩服。當錢灃臨摹完字帖時,東方已經(jīng)泛白了。
【點撥】
進京趕考之路的辛勞,雖已讓錢灃筋疲力盡,但他仍堅持每日臨摹書法大家的字帖,甚至不舍晝夜地刻苦臨摹。他對練習書法的這種鍥而不舍的精神,足見其對書法的喜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