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泰州市智堡實驗學校
李光紅 (郵編:225300)
筆者前不久翻看2018年的中考題,其中有兩道題引起筆者濃厚的興趣,進而進行了深入思考,請看這兩題:
例1 (2018年無錫中考)如圖1,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已知點B的坐標為(6,4).
圖1
(1)請用直尺(不帶刻度)和圓規(guī)作一條直線AC,它與x軸和y軸的正半軸分別交于點A和點C,且使∠ABC=90°,△ABC與△AOC的面積相等.(作圖不必寫作法,但要保留作圖痕跡.)
(2)問:(1)中這樣的直線AC是否唯一?若唯一,請說明理由;若不唯一,請在圖中畫出所有這樣的直線AC,并寫出與之對應的函數(shù)表達式.
分析第(1)題考慮到矩形的中心對稱性,過B作BA⊥x軸于A點,過B作BC⊥y軸于C點,則△AOC≌△CBA,所以AC符合要求;第(2)題受第(1)題的啟發(fā),只要作出直線AC使△ABC與△AOC全等即可,考慮軸對稱性,連接OB,作線段OB的垂直平分線分別交x軸和y軸于點A和點C,則△AOC≌△ABC,直線AC符合要求,進而求出直線AC的函數(shù)關系式.
如圖1所示:
圖2
進一步思考:以上共有兩種作法,會不會有其他作法呢?
我們知道,若△ABC與△AOC全等,必然能使∠ABC=∠AOC=90°,△ABC與△AOC的面積相等;但是其逆命題正確嗎?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其逆命題是正確的.下面我們來證明一下:
已知:如圖2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點B的坐標為(6,4),作一條直線AC,它與x軸和y軸的正半軸分別交于點A和點C,且使∠ABC=90°,△ABC與△AOC的面積相等.
求證:△ABC與△AOC全等.
證明因為∠ABC=∠AOC=90°,
所以AO2+CO2=AC2,
AB2+CB2=AC2,
所以AO2+CO2=AB2+CB2,
①
又因為△ABC與△AOC的面積相等,
所以2AO·CO=2AB·CB,
②
①+②,得:AO2+2AO·CO+CO2=AB2+2AB·CB+CB2,
即:(AO+CO)2=(AB+CB)2,
因為AO+CO>0,AB+CB>0,
所以AO+CO=AB+CB,
③
①-②,得:AO2-2AO·CO+CO2=AB2-2AB·CB+CB2,
即:(AO-CO)2=(AB-CB)2,
所以AO-CO=±(AB-CB),
④
由③、④聯(lián)立,可得:AO=AB,CO=CB或AO=CB,CO=AB.
兩種情況均能得到△ABC與△AOC全等.
因此,符合條件的作法有且只有兩種!
例2 (2018年南京中考)結果如此巧合!
下面是小穎對一道題目的解答.
題目如圖,Rt△ABC的內切圓與斜邊AB相切于點D,AD=3,BD=4,求△ABC的面積.
圖3
解設△ABC的內切圓分別與AC、BC相切于點E、F,CE的長為x.
根據(jù)切線長定理,得AE=AD=3,BF=BD=4,CF=CE=x.
根據(jù)勾股定理,得(x+3)2+(x+4)2=(3+4)2.
整理,得x2+7x=12.
小穎發(fā)現(xiàn)12恰好就是3×4,即△ABC的面積等于AD與BD的積.這僅僅是巧合嗎?
請你幫她完成下面的探索.
已知△ABC的內切圓與AB相切于點D,AD=m,BD=n.
可以一般化嗎?
(1)若∠C=90°,求證:△ABC的面積等于mn.
倒過來思考呢?
(2)若AC·BC=2mn,求證∠C=90°.
改變一下條件……
(3)若∠C=60°,用m、n表示△ABC的面積.
分析設△ABC的內切圓分別與AC、BC相切于點E、F,CE的長為x.
根據(jù)切線長定理,得AE=AD=m,BF=BD=n,CF=CE=x.第(1)(2)兩小題解法省略,第(3)小題過程如下:
圖4
(3)如圖4,過點A作AG⊥BC,垂足為G.
在Rt△ABG中,根據(jù)勾股定理,得
整理,得x2+(m+n)x=3mn.
這是一道閱讀理解+探索應用的題目,第(1)題把原題中AD和BD的長一般化;第(2)題是第(1)題的逆向應用;第(3)題把∠C的度數(shù)進行了變化,探索其中有無相似的規(guī)律.做完之后,感覺意猶未盡:如把∠C的度數(shù)也一般化,△ABC的面積是否也可以用含m、n及∠C的代數(shù)式表示呢?下面來研究一下:
如圖4,過點A作AG⊥BC,垂足為G.
在Rt△ACG中,
AG=AC·sinC=(x+m)·sinC,
CG=AC·cosC=(x+m)·cosC.
所以BG=BC-CG=(x+n)-(x+m)·cosC.在Rt△ABG中,根據(jù)勾股定理,得
[(x+m)·sinC]2+[(x+n)-(x+m)·cosC]2=(m+n)2.
展開,得(x+m)2sin2C+(x+n)2-2(x+n)(x+m)cosC+(x+m)2cos2C=(m+n)2.
即 (x+m)2(sin2C+cos2C)+(x+n)2-2(x+n)(x+m)cosC=(m+n)2.
(x+m)2+(x+n)2-2(x+n)(x+m)cosC=(m+n)2.
x2+2mx+m2+x2+2nx+n2-2cosC·x2-2cosC·(m+n)x-2cosC·mn=m2+2mn+n2.
2(1-cosC)x2+2(1-cosC)(m+n)x=2mn(1+cosC).
至此,發(fā)現(xiàn)△ABC的面積可以用含m、n及∠C的代數(shù)式表示,且第(1)、(3)題都可以通過上式得到驗證.
鄭毓信教授在談到如何落實核心素養(yǎng)問題時,提出:我們應當努力做到“深度教學”;進而,適當?shù)摹皢栴}引領”正是我們實現(xiàn)上述目標最重要的一條途徑.我想,每年各地的中考題為我們提供了豐富多彩、鮮活有創(chuàng)意的素材,我們應該做個有心人,對這些好的素材進行深入研究.要引導學生“深度學習”,我們老師首先要對問題有“深入思考”.在“深入思考”的基礎上,通過“問題引領”,即通過適當?shù)奶釂?,特別是啟發(fā)性的問題,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從而使學生的思考更清晰、更深入、更全面、更合理,更有效地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以上是本人一點淺見,供諸位同仁參考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