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瑞 王曉燕 黃艷 劉爽 孫震
[摘要] 目的 探討對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方法 研究對象選取該院在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期間收治的90例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按照隨機表法將患者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45例。其中對照組采用利巴韋林治療,研究組采用α-干擾素聯(lián)合利巴韋林治療,比較兩組患者肝功能及血脂水平變化狀況。結果 經治療后,兩組患者ALT水平均有所降低,但研究組患者ALT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而其他指標差異無明顯變化。研究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對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通過有效治療能夠有效改善其肝功能,但需要聯(lián)合飲食與合理運動控制患者血糖水平。
[關鍵詞] 丙型肝炎;糖尿病;α-干擾素;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 R59?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4(a)-0037-02
根據(jù)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我國丙型肝炎感染后可能會對肝臟造成損傷,從而發(fā)展為慢性丙型肝炎,甚至發(fā)展呈肝癌及肝硬化等終末期肝病。而肝臟作為機體葡萄糖代謝的重要器官,當肝臟受到損傷時則會對機體正常糖代謝功能造成影響,甚至導致合并糖尿病發(fā)生[1]。根據(jù)相關臨床研究資料表明,與普通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丙型肝炎患病率更高,且丙型肝炎與乙型肝炎患者相比,更易發(fā)生糖尿病。干擾素是對病毒感染與其他抗原刺激應答所產生的宿主蛋白,主要用于臨床上治療各型慢性肝炎?;诖耍摯窝芯繉ο筮x取該院在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期間收治的90例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隨機分成兩組后分別采用利巴韋林與α-干擾素聯(lián)合利巴韋林治療,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選取該院在收治的90例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按照隨機表法將患者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45例,研究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0例;年齡33~62歲,平均年齡(42.56±6.33)歲;肝病病程1~6年,平均肝病病程(3.26±1.01)年。對照組,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9例;年齡32~65歲,平均年齡(43.18±6.54)歲;肝病病程1~7年,平均肝病病程(3.59±1.12)年。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符合丙型肝炎診斷標準;②符合糖尿病診斷標準;③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同意該次研究。排除標準:①伴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精神障礙以及溝通障礙者;②處于哺乳期、妊娠期;③伴有自身免疫系統(tǒng)疾病及血液系統(tǒng)疾病[2]。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利巴韋林治療,采用900 mg/d利巴韋林片口服,1次/d,不采用降糖藥物;研究組在此基礎上聯(lián)合α-干擾素治療,采用聚乙二醇干擾素α-2a135 ug或180 ug予以皮下注射,1次/周。共治療48周。研究組患者均在治療完成后針對輕度血糖尿病者,采取定量飲食與合理運動,重度血糖升高者則采用胰島素進行治療,再予以抗病毒治療[3]。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空腹血糖指標、餐后2 h血糖指標以及糖化血紅蛋白指標等血糖水平,并觀察患者治療前后肝功能變化情況。
1.4? 統(tǒng)計方法
經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相關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計算。計量資料以(x±s)形式展開,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治療前后肝功能變化情況
兩組患者治療前肝功能各項指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治療后,兩組患者ALT水平均有所降低,但研究組患者ALT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其他指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2.2? 比較兩組治療后血糖水平
經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根據(jù)相關的臨床研究資料表明,糖尿病患者在臨床上干擾丙型肝炎的發(fā)病率高于普通人群。丙型肝炎作為臨床上較為常見的肝炎,極其容易被忽視,而隨著病程的發(fā)展容易演變?yōu)楦斡沧兣c慢性肝炎[4]。肝臟作為機體新陳代謝調節(jié)中樞,能夠促進生物產物吸收及利用。由于機體肝系統(tǒng)能夠攝取葡萄糖,氧化產能,因而肝臟能夠有效地維持機體血糖穩(wěn)定。糖尿病屬于代謝性疾病,在臨床上主要特點為血糖水平異常升高,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機體出現(xiàn)過氧化損傷,從而顯著地降低了患者T細胞、NK細胞與B細胞等免疫細胞功能,促進肝臟炎癥程度的發(fā)展,加重肝臟纖維化程度[5]。因此,對于肝臟疾病患者而言,患者的血糖水平也能夠對其肝細胞受損情況進行不同程度反映,因而加強對患者血糖值的監(jiān)控,能夠改善預后效果。
該次研究結果表明,經治療后,兩組患者ALT水平均有所降低,但研究組患者ALT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而其他指標差異無明顯變化。這說明,通過干擾素聯(lián)合利巴韋林治療能夠顯著地降低患者ALT水平。除此之外,研究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這說明在治療中需要配合定量飲食與合理運動,旨在對患者血糖水平予以有效控制。主要原因在于采用干擾素與利巴韋林治療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時,干擾素會對患者的血糖水平造成影響,因而在采用該種治療時需要對患者血糖情況進行嚴密觀察[6]。對于血糖控制情況不佳者,在臨床治療時需要將患者血糖控制在滿意范圍內;對于肝功能損害較輕及血糖控制良好者,可以采用干擾素治療,但需要根據(jù)患者的化驗指標對使用劑量進行及時調整。對于處于代償期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在采用干擾素治療時,需要從小劑量開始,在嚴密觀察期血糖水平的情況下逐漸加大干擾素劑量;而對于失代償期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不得采用干擾素進行治療[7]。對于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在飲食上需要以易消化、低脂肪、高蛋白以及高維生素的食物為主,同時對糖類的攝入予以控制,對于血糖不穩(wěn)定及病情較重者,則需要將脂肪控制在總熱量30%以內,糖類占總熱量的50%~65%之間。合理運動不僅能夠增加患胰島素敏感性,同時還能幫助患者對血糖與體重的控制,因而在臨床治療中需要指導其開展合適運動,運動量應循序漸進,長期堅持。對于病情較重者,則需要注重休息。
綜上所述,對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通過有效治療能夠有效改善其肝功能,但需要聯(lián)合飲食與合理運動控制患者血糖水平,促進預后。
[參考文獻]
[1]? 周建,朱禮堯,馮偉廣, 等.細胞角蛋白18與合并2型糖尿病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肝纖維化的相關性研究[J].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18,27(9):1054-1057.
[2]? 周建,朱禮堯,馮偉廣, 等.蘇北地區(qū)慢性丙型肝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臨床特征分析[J].臨床內科雜志,2018,35(6):390-392.
[3]? 孫婷婷,郭健,孫雯雯, 等.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合并糖尿病對肝癌發(fā)生率影響的Meta分析[J].臨床薈萃,2018,33(6):519-524,531.
[4]? 史曉陽,張凱,張菱, 等.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重組人干擾素α-2a短期治療后誘導1型糖尿病一例[J].中華內科雜志,2018,57(7):524-525.
[5]? 張愛平,楊江華,王文節(jié), 等.抗病毒治療對慢性丙型肝炎合并2型糖尿病預后的影響[J].皖南醫(yī)學院學報,2018,37(1):24-27.
[6]? 朱禮堯,周建,劉興祥, 等.胰島素生長因子-1與合并2型糖尿病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肝纖維化的相關性[J].中國醫(yī)師雜志,2017,19(12):1824-1827,1832.
[7]? 丁月荷.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2型糖尿病患病情況及相關因素分析[J].山東醫(yī)藥,2017,57(26):54-56.
(收稿日期:2019-01-07)[作者簡介] 鄧瑞(1983-),女,吉林吉林人,碩士,主治醫(yī)師,研究方向:消化病。
基金資助項目或攻關課題
論文若系部、省級以上基金資助項目或攻關課題(作者應附證書或文件復印件,并按期編號保存),或者曾在重要國際學術會議上報告,可在題名頁標注腳注(左下角)。曾在國內學術會議上報告的論文一般不必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