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曉
解放前夕的上海暗流涌動,黎明前的夜色更加寒冷,李俠和蘭芬潛伏在危機四伏的上海。敵人步步緊逼,無數(shù)的戰(zhàn)友倒在敵人的槍口之下,李俠吞聲飲淚堅守到最后一刻,“同志們,永別了,我想念你們”,無數(shù)的生離死別過后,他慷慨就義,只留下那道紅色的電波成了一代又一代人永不消逝的回憶……上海歌舞團的舞劇新作《永不消逝的電波》讓觀眾們感觸頗深——一場全新的舞劇,一張張年輕的面孔,如何用新的形式續(xù)寫傳奇,在新的年代如何打動舞臺下那些年輕的觀眾?帶著疑惑,記者走進《永不消逝的電波》幕后。
排動作更排情感,是舞劇亦是人生
大幕拉開,老上海的氣息撲面而來,在這樣的背景中一個個鮮活的人物紛紛亮相,李俠的隱忍,蘭芬的賢惠,小裁縫的天真和勇敢,女秘書的邪惡……九個不同的人物,九個鮮明的個性,演員們的舉手投足之間都表現(xiàn)著屬于自己的氣質和對角色的理解,即使坐席再遠,觀眾也能感受到每個角色的鮮活生動,從最初的形似到最后的跳出人物靈魂的神似,這中間是一個漫長的探索過程,舞臺上的一轉身、一回眸背后,都有他們的精雕細琢!
“第一天進排練廳的時候,編導沒有教我們動作而是給我們布置了一個作業(yè),就讓我們自己即興地做一些人物的模擬、模仿。開排的第一天起,編導就說不是為了跳舞而跳舞,不是為了動作而動作,而是你就是這個人物,你所有的一舉一動都是帶有那個人物最獨特、最明顯的符號和氣質?!眲≈酗椦萏m芬的上海歌舞團榮典·首席演員朱潔靜如是說。
一個現(xiàn)代的年輕人要走進那個時代人物的角色并不容易,再加上舞蹈是用肢體說話的,對于舞蹈演員而言,相對于舞蹈動作的技巧性,更難的是對于人物的情感和角色的體認。近年來,諜戰(zhàn)題材的影視作品層出不窮,但是在舞劇領域,諜戰(zhàn)題材還未曾嘗試過。為了將《永不消逝的電波》打造成一部優(yōu)秀舞臺藝術作品,創(chuàng)作初期,主創(chuàng)團隊就曾到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革命歷史博物館、烈士紀念館等地采風,對上海的紅色基因追根溯源。在近一年半的時間里,劇組全體主創(chuàng)人員多次來到李白烈士故居實地考察采風,李白烈士家屬和烈士故居紀念館也提供了許多從未面世的珍貴素材。李白烈士故居紀念館名譽館長吳德勝曾兩次接待主創(chuàng)團隊,吳德勝和李白太太長期保持良好關系,他向主創(chuàng)團隊提供了不少細節(jié),例如李白妻子每次進門就會拿一把掃帚掃地,同時注意觀察有沒有被人跟蹤。這個細節(jié)后來被主創(chuàng)團隊用到了舞劇之中;此外,織毛衣的情節(jié)更讓李白烈士的孫子“小小李”回憶起小時候奶奶為他打毛衣的場景。正是這些真實的細節(jié)贏得了觀眾們的認可和感動。
在排練過程中編導韓真和周莉亞要求每位演員為自己的角色編出完整的前世今生,不斷激發(fā)演員的靈感。劇中的小裁縫是個非常感人的角色,演員在一開始的時候盡力去表現(xiàn)出一個孩子的天真,但是隨著排練的深入,他開始不斷細化這個角色,想要展示這個人物性格的復雜性,讓角色更加立體化。在編導的啟發(fā)下,演員編寫了這個人物的小傳:小裁縫15歲,犧牲時入黨三個月零七天,他的家是被日本鬼子燒毀的,父母都沒有了,他是被李俠救起的一個孤兒,當他醒來的時候,就跟李俠說:“哥哥,等我長大了,我要殺死日本人?!崩顐b對他說:“你殺死的不應該是日本人,是戰(zhàn)爭?!边@種充滿靈魂的對話使演員對人物有了更完整的理解,建立了內在的邏輯,塑造出來的人物就不再浮于表面,而是有了更深刻的根基。
從釋放到克制:讓情感往深處走
李俠的扮演者上海歌舞團榮典·首席演員王佳俊曾坦言,排練的過程是一個讓感情往深處走的過程,長時間潛伏的隱忍,戰(zhàn)友犧牲的痛苦,與妻訣別的不舍,每一個場景都是一個挑戰(zhàn),究竟如何做才能傳達人物內心的復雜情緒呢?嘶吼還是痛哭?都不是!在他看來,越是這個時候越是要表現(xiàn)出一種情感的克制。
“很多時候,他的情感是不能夠釋放的,是被壓抑著的,說話很謹慎,每天都過得如履薄冰,仿佛快要窒息了一樣。即便是面對戰(zhàn)友的犧牲,李俠依然是隱忍的,不能哭出聲,卻又要表現(xiàn)出內心的極度悲傷……在挖掘、塑造這個人物時,其實是很小心翼翼的,不想塑造得太過于宏大,但又不能讓他變得太平凡?!蓖跫芽≌f道,“最后一刻他決定犧牲時,我覺得他就是偉大的,因為有一種信仰的力量?!?/p>
作為另一個主人公,朱潔靜也在不斷超越自己的認識。從日常生活的灑掃,到輕輕撣去衣服上的灰塵,她是一個女性,一個妻子,充滿日?;谋磉_讓人物如此真實;與丈夫訣別,不是歇斯底里而是難舍難分后負重前行,一個母親的勇敢和煎熬讓人感同身受,從戰(zhàn)友到妻子再到母親,演員準確地展現(xiàn)了一個女性的成長史。
劇中,李俠與蘭芬,從假冒夫妻、共同作戰(zhàn)的工作伙伴到相濡以沫、患難與共的親密愛人,這份真摯的革命愛情時時刻刻牽動著觀眾的心。然而,即便是生離死別時,兩位演員也沒有用歇斯底里般的外在表達,而是很生活也很真實地展現(xiàn)兩人的難舍難分、肝腸寸斷。
在對人物不斷的認識中,每一個角色都變得更加厚重,當主創(chuàng)們真正進入角色之后,他們被“自己”打動了!周莉亞坦言,排練小裁縫犧牲的那場戲時,她哭了整整一個下午。在排練場上,演員們潸然淚下是常態(tài)。上海歌舞團團長陳飛華也難掩激動地說:“我在序幕和第三幕狠狠地流了兩次眼淚,人物的顛簸命運、演員們的出色表演,真是讓我內心涌動?!贝藙【巹?、著名劇作家羅懷臻也被演員們的表演打動了,“把人真正投放進去,才會出現(xiàn)那些動人的表情和狀態(tài),這是超越技巧的。歷史是有年代感的,而人性和信念是沒有年代感的,這部劇展現(xiàn)出來了?!?/p>
從旗袍到團扇——品味細節(jié)里的老上海
《永不消逝的電波》講述的是上海的故事,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在劇中交匯。許多極具識別度的海派元素:石庫門、弄堂、報館、裁縫店等呈現(xiàn)在舞臺上,詩意地再現(xiàn)老上海的氣質。
相信看過舞劇的人都忘不了那段石庫門里的旗袍舞,伴隨著唯美舒緩的音樂,在搖曳生姿的舞步和曼妙的背影中仿佛看到那個時代片刻的美好安詳,燈光穿過巨大移動景投射在舞臺上,昏黃路燈、長長身影的效果,讓人仿佛就置身于石庫門的夕陽里,坐在那把小凳上感受夕陽的美好,感受那不被打擾的時光。
旗袍是上海的文化符號之一,舞劇中的旗袍更是經過嚴格的篩選,就拿旗袍店的那段群舞來說,每一套旗袍的顏色都不同,連帶著旗袍的花邊和佩扣的顏色,包括絲襪的顏色,也都是不一樣的。設計師透露:“好多料子已經買不到第二份了。”嚴謹、講究滲透于創(chuàng)排過程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即使是上演后,幾乎每次演出時,總導演韓真和周莉亞都會坐在控制室里,記錄舞臺上演員們表演時的瑕疵。她們不能容忍演員眼神不夠到位,節(jié)奏慢四分之一拍……這些問題都會在演出后的討論會上提出來。
不只旗袍,今天我們在舞臺上看到的每一個場景,小到“矮凳”“蒲扇”的道具,大到柵欄式折疊電梯門,都是符合年代特征的“上海印象”,成為還原歷史真實不可或缺的點點滴滴。舞劇中所有的道具、服裝均力求真實,精益求精,舞臺上的床,顏色、材質幾經考證調整;傳遞情報的“盒子”,大小、厚度、色彩也是反復修改。有的道具比如電報機,那都是道具師傅自己淘來的那個年代的老古董,這種真實讓舞臺上的一切場景都“活起來”。電波聲作為全劇的點睛之筆,每次出現(xiàn)的時機、演員的動作、舞美的配合,更是一遍又一遍地現(xiàn)場磨合,直至恰如其分地呈現(xiàn)。
為了營造緊張激烈又富有弄堂特色的多變場景,舞劇在舞美布景上采用了不同的技術,通過二十多片可移動的景片,在電腦編程的統(tǒng)一調度下,騰挪旋轉,配合多媒體投影,逼真地呈現(xiàn)了全劇的所有場景,石庫門、弄堂、馬路、報館、旗袍裁縫店等老上海的城市特色細致入微地被呈現(xiàn)在舞臺上。《漁光曲》的熟悉旋律,72家房客的生活場景、弄堂里常見的晾衣桿,種種細節(jié),塑造出了真實豐富的老上海風情。
無論是細雨霏霏的街角夜巷,還是緊張有序的報館,這些都不只是舞劇意念的“符號化”,它更重要的作為是,營造具有辨識度和真實感的戲劇氛圍,讓觸摸歲月轉換感知時光。
陳飛華說道,在很多影視作品中,一說起老上海總是把場景放在夜總會和風塵女子的身上,但這并不是上海的主流。“當時的上海已是國際大都市,是一個很有禮儀和人文氣息的城市。早上門一開,大家相互打招呼,上班的上班,買菜的買菜,很市井。要描繪上海這種中西文化交融又充滿市井味道的狀態(tài),必須要有一個符號,那就是上海的旗袍。這方面韓真和周莉亞控制得很好,拿個小蒲扇,搬個小矮凳,這種節(jié)奏、感覺非常好,非常真實,尤其會讓年長點的觀眾回想到,那時阿爺阿娘就是這樣的。當都市氣質準確地表達以后,作品就更真實了,有生命力了。”
這種上海氣質和審美滲透在小劉海、低發(fā)髻的裝扮里,在上海女子的溫婉里,在舞臺所呈現(xiàn)的無處不在的細節(jié)里。
一代人的青春,一座城市的紅色記憶
談起這部劇,陳飛華深情地回憶道:我們這代人印象最深的三句話就是:“為了新中國向我開炮”(《英雄兒女》)、“為了新中國沖??!”(《董存瑞》)還有一句就是《永不消逝的電波》中李俠烈士的最后一句話“同志們,永別了!我想念你們”。所以我們想做這樣一個向先輩致敬的具有人文思想和高度的作品。
此次舞劇融入電影的敘事手法,蒙太奇的運用,空間切割,這些大膽的藝術手法以及當代的舞蹈語言,打破了觀眾對紅色舞劇的想象,完美地將革命英雄的情懷釋放出來。這部集青春色彩和浪漫情懷為一體的紅色經典舞劇,不僅讓老一輩重溫了曾經的記憶,也為年輕的觀眾創(chuàng)造了新的記憶!韓真說:“我們就是要把這個故事講給年輕人聽,讓他們感受紅色情懷的滾燙和熾烈?!?/p>
其實,兩位80后編導韓真、周莉亞最初在接受創(chuàng)作任務時也是花費了一番心思。從“中共一大會址”起步,開始了對上海紅色基因的追蹤溯源,一次次走訪革命歷史博物館、烈士紀念館,一次次穿行在留有文化印跡的石庫門弄堂窄巷,當年那個沒有硝煙的戰(zhàn)場在她們腦海里逐漸真實起來,創(chuàng)作目標由此而顯得更清晰,“諜戰(zhàn)”“都市”這讓她們一度興奮不已。但隨著一次次的研討和排練,她們已經不只是在寫故事而是完成了一場自我的修行!
周莉亞很有感觸地說:“去參觀李白故居的時候,知道他是三十九歲去世的,跟我們的年齡一樣。想想我們自己,再想想他們那個時候。我覺得我們有責任在舞臺上呈現(xiàn)這段歷史,讓更多90后、00后知道這段歷史。我們想表達的,總結為一句話就是:長河無聲奔去,唯愛與信念永存?!?/p>
對于演員而言,參演這個作品也是一次愛國主義的自我教育。王佳俊印象很深的是,有次排練時編導對他們講,在排這樣的戲份時,要特別得認真,特別小心,因為天上是有人在看著的?!八晕覀冊诒硌輹r,是很認真、很嚴肅地對待的。作為當代人來講,我也特別感謝他們所作的犧牲,換來我們現(xiàn)在的美好生活。”
朱潔靜感慨:“去了解之后,發(fā)現(xiàn)70年前他們也跟我們同齡,這批地下工作者和今天我們歌舞團這些年輕人,可能冥冥當中注定會有這樣一場精神上的對話,他們的精神需要通過我們的肢體永遠留在舞臺上面,讓所有人記住新中國成立是那么的不易?!彼麄儾恢褂脤I(yè)致敬經典,也用自己的精神致敬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