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3月,中國還處于大清王朝的統(tǒng)治之下,在東北,日俄戰(zhàn)爭正熾,當時生意興隆的商務印書館籠絡了一批江浙知識分子,在上海辦起一本名為《東方雜志》的刊物,刊載中國知識分子對這場戰(zhàn)爭的種種議論。沒有人想到,這本刊物一直到1948年12月,斷斷續(xù)續(xù)辦了45年,其間歷經(jīng)風雨,4次搬遷,4次休刊,45年共出版44卷819期(號),其中號外4期,《東方副刊》一種,是舊中國出刊期數(shù)最多、刊期最久的雜志,書寫了中國期刊界一段輝煌的歷史。
《東方雜志》以“啟導國民,聯(lián)絡東亞”(創(chuàng)刊號發(fā)刊詞)為宗旨,將研究國際問題、尋求民族出路作為刊物的側重點,同時努力“介紹新知與傳播文化”,舉凡重大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諸方面,靡不論及備載,是一份全紀錄式刊物,堪稱半個世紀舊中國的縮影。
1925年5月30日“五卅”運動爆發(fā)后,為打破租界當局的封鎖,把“五卅”事件真相告訴廣大群眾,時任《東方雜志》主編的胡愈之和鄭振鐸、茅盾、葉圣陶等人于6月3日出版了一張《公理日報》,為群眾運動鼓舞斗志,指導方向,成為“五卅”運動中第一份用來指導運動的重要報紙。
除了編輯《公理日報》外,胡愈之還專門組織出版了一期難得的“號外”——《東方雜志》的《五卅事件臨時增刊》(以下簡稱《增刊》)。 “號外”除低價零售外,還隨《東方雜志》22卷12號向訂戶免費贈送。
《增刊》16開本,除廣告不計外,共193頁,內(nèi)容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四篇文章,有商務編譯所所長王云五的《五卅事件之責任與善后》和《什么是誠言》兩篇評論,編譯員陶希圣的調(diào)查報告《五卅慘殺事件之分析與證明》,胡愈之的長篇通訊《五卅事件紀實》;第二部分是會審公堂記錄摘要,為法庭審訊記錄原本摘錄;第三部分是重要函電匯錄,收國內(nèi)外各界人士和團體的通電、宣言、抗議書共23份。
“五卅”慘案發(fā)生后,上海各大報刊迫于帝國主義壓力,緘口不語,不敢揭露事實真相,更不敢對群眾運動表示支持?!稏|方雜志》增刊卻表現(xiàn)出鮮明的反對帝國主義、支持群眾運動的愛國傾向。增刊無法像報紙那樣動態(tài)地追蹤新聞事實的變化,就以另一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觀點??紤]到《東方雜志》的讀者對象主要是中上層知識分子、政府官員、海外僑胞,《增刊》就注重綜合分析,運用豐富的材料,從整體上反映“五卅”運動全貌。
《增刊》所刊登的文章比較注重歷史的分析和法理的評價,學術味很濃,以適應它特定讀者的閱讀心理。文章不僅回顧了19世紀以來帝國主義侵華史,闡明“五卅”慘案的歷史根源就在于不平等條約,從而指明了斗爭目標,揭示了群眾反帝斗爭的偉大意義,還引用國際公法和英國國內(nèi)法,從法理上證明租界當局屠殺群眾的違法性質(zhì)。胡愈之發(fā)表在《增刊》上的長篇通訊糅記述與評論為一體,不是僅作純客觀的描述,而是把側重點放在深刻分析上。所以,這篇通訊中有一些很有見地的觀點,至今仍為史學家研究“五卅”運動時所引用。
對于資料的運用,《增刊》編者也頗具匠心。在法庭上,巡捕房是原告,被捕群眾是被告,但“會審公堂記錄摘要”中選摘的雙方辯護律師的駁詰詞,卻把原告在被告義正辭嚴的質(zhì)問下無法自圓其說的窘態(tài)揭露無遺,并告訴讀者,真正應該作為被告受到審判的,正是屠戮中國人民的帝國主義者。在巧妙運用審判記錄這種反面材料的同時,《增刊》也從正面反映了國內(nèi)外各界對“五卅”運動的聲援。收入函電匯錄部分的,有上海各工商學團體的宣言、通電,有北大教授致執(zhí)政府和美國報刊的聯(lián)名函電,有國內(nèi)外知名人士、中外宗教團體、蘇聯(lián)職工會的宣言,等等。
值得一提的還有刊末所附傷亡調(diào)查表。該表系學生組織和社會團體分赴各醫(yī)院調(diào)查的綜合統(tǒng)計,項目非常詳細。如傷亡者傷情、家庭狀況、死亡地點、彈道(證明英國巡捕自背后射擊撤離的群眾),以及巡捕開槍人數(shù)、國籍、射擊次數(shù)、開槍時有否警告等,以血的事實控訴帝國主義的暴行。
《增刊》近22萬字,有的文章一篇即10萬字。如此集中、大量、全面的宣傳,是報紙很難做到的。通過精心選擇和組織,所有這些貌似分散的材料,縱橫交錯,緊緊圍繞主題,形成強有力的宣傳攻勢。
《增刊》的編印出版,包括撰寫文章的時間在內(nèi),僅用15天。但編者不僅在內(nèi)容上精益求精,在版式設計上也獨具匠心?!稏|方雜志》22卷的各期封面均為三色套色版,纖巧精美,《增刊》卻一反常態(tài),采用單一黑色,圖案是上海高樓大廈的陰影,加上黑框,色塊凝重,透視焦點很低,給人以悲憤、壓抑、沉痛的感覺,其象征意義不言而喻。正文中補白的四幅漫畫,無一不是指向帝國主義暴行,甚至廣告也用來宣傳抵制洋貨,商品圖案內(nèi)加上了“欲雪國恥必先試用國貨”“五卅慘案以后國貨應加注意”一類口號?!对隹吩瓟M于卷首刊登死難者肖像、各地集會游行等照片10余幅,可惜照相機因故障無法使用,只得空缺。
因內(nèi)容報道詳實,版式設計新穎,《增刊》發(fā)行之后一時洛陽紙貴,被期刊界視為一份難得的“號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