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靜波
摘要:本研究構建了集體主義傾向與不道德親組織行為關系及其作用機制模型。本研究提出集體主義傾向將助長員工啟動道德辯解機制為其隨后參與的不道德親組織行為開脫,而企業(yè)的倫理價值觀會產生調節(jié)效果。為了檢驗這一觀點,展開了調查。對281名員工的研究發(fā)現:道德辯解部分中員工的集體主義傾向對其不道德親組織行為的正向影響;企業(yè)倫理價值觀顯著調節(jié)集體主義傾向通過道德辯解影響員工不道德親組織行為的間接效應,表現為這一間接效應在企業(yè)倫理價值觀清晰情境下相對較弱。
關鍵詞:不道德親組織行為;集體主義傾向;道德辯解;組織倫理價值觀
中圖分類號:C9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9)03-0019-05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ectivism tendency and immoral pro-organization behavior
Xia Jingbo
(Quzhou College of technology, Qu Zhou Zhejiang 324000)
Abstract:This research has probed into collectivism's influence on unethical pro-organizational behavior (UPB). This research proposes that collectivism encourages and justify unethical pro-organizational behaviors. To test the hypothesis,A research has been carried out to cover 281 sampl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llectivism positively drives employees' UPB through reinforcing moral justification. Further, it was found that the enterprise ethical values positively moderate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ollectivism and UPB were mediated by moral justification. The higher sense of enterprise ethical values, the more efficient mediating effect and vise verse.
Key words: UPB; collectivism; moral justification; Enterprise ethical values
一、引言
隨著商業(yè)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人們不斷地觀察到一些新的現象:員工為了維護組織的利益而自覺地參與到有損社會大眾利益的活動中去,例如隱瞞公司產品的質量問題,夸大宣傳公司的產品效用等。研究者將這類“為了促進組織或其成員有效性而違背核心的社會價值觀、道德規(guī)范、法律法規(guī)或行為準則的行為”稱為不道德親組織行為(unethical proorganizational behavior,UPB,Umphress& Bingham,2011)。[1]這類行為雖然出發(fā)點是“親組織”的,但是它們破壞了企業(yè)與其他利益相關者的關系,損害公司的聲譽,同樣有礙企業(yè)的長遠發(fā)展。鑒于此,探討什么原因會促成員工的UPB行為,成為當前的重點。以往研究表明,個體的某些特征與不道德親組織行為關系密切:如個體的道德發(fā)展水平(Umphress et al.,2011)、道德身份的強弱(Matherne & Litchfield,2012)、道德傾向(Effelsberg et al.,2014)以及底線心智(夏福斌,2014)等都會影響其不道德行為?,F有研究中關于不道德親組織行為的個體影響因素的討論遠不止于以上文獻,然而,這些研究成果具有一個共同的不足:所有影響因素的考察幾乎都未涉及到文化基因,即未考慮到特定文化觀念的影響。在組織行為研究領域,挖掘本土變量是很多學者的呼聲?;谶@一思路,本研究考察了個體的集體主義傾向(collectivism)對不道德親組織行為的影響。因為集體主義傾向是一個典型的本土變量,它表達了個人與組織的聯系,可能與不道德親組織行為關聯緊密:在中國社會,“差序格局”影響深遠,關系親疏不同適用的道德準則也不同,集體主義傾向越明顯的個體越可能把自己與組織綁為一體,休戚相關,于是犧牲“外人”的利益來達成“自己人”的圓滿可能是一個普遍現象。目前有關集體主義傾向與不道德行為關系的實證研究非常缺乏。
本研究嘗試以挖掘本土特色變量為出發(fā)點,探討“集體主義傾向”這一傳統價值觀對不道德親組織行為的作用機制。首先,討論員工集體主義傾向對其不道德親組織行為的直接影響效應;其次,檢驗道德辯解在過程中的傳承效應;最后,探討集體主義傾向產生效應的邊界條件。本研究認為,就不道德親組織行為而言,集體主義傾向能否有效發(fā)揮影響還取決于所處組織本身的倫理氛圍,如果組織傳達的道德觀念很清晰,那么集體主義傾向再強烈的員工也不會為了集體利益而從事不道德行為。企業(yè)倫理價值觀可能在“集體主義傾向——不道德親組織行為”作用過程中存在一定調節(jié)效應。
二、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一)集體主義傾向與不道德親組織行為
集體主義傾向(collectivism)是指個體將自己視為某集體中的緊密一份子,認為彼此休戚相關。受集體規(guī)范與責任意識的驅動,集體主義者通常愿意“為大我而舍小我”(Triandis,1995)。[2]本研究推斷集體主義傾向可能會導致更頻繁的不道德親組織行為。首先,過去的研究發(fā)現,高集體主義傾向者不但會特別關注集體福祉,而且還經常以保護和提升集體利益為目標。如Cohen和Keren(2008)、李銳、凌文輇和柳士順(2010)等人研究后發(fā)現集體主義傾向與組織公民行為正相關,而與沉默行為負相關,這說明個體愿意采用對組織有利的角色外行為來展現他們對組織利益的重視。其次,不道德親組織行為的兩大特點是親組織性與不道德性:親組織性特點與高集體主義者的目標追求是完全吻合的;至于其不道德的特點,受“差序格局”的影響,此時適用的道德準則已不再相同,追求自己人的利益無可厚非,犧牲“外人”合情合理,行為的不道德性已顯得微乎其微。
H1:員工的集體主義傾向對其不道德親組織行為具有正向影響。集體主義傾向越強,員工從事不道德親組織行為的頻率越高。
(二)道德辯解的中介作用
道德辯解(moral justification)是指個體對不道德行為的曲解過程,經過辯解,不道德行為合情又合理,個體因而能夠輕易地從事不道德行為而毫無內疚和負罪感(Bandura,1999)。[3]通常,個體參與符合“道義”的行動時會感到心安理得,反之,當意識到其行為有違道德標準時會感到心理失衡,這種自我調節(jié)機制促使人們遠離不道德行為。然而,道德辯解能破壞自我調節(jié)機制,經常導致個體做出不道德行為而“不自知”。因此,在不道德行為領域,道德辯解是不可忽視的重要解釋機制,具有相當的解釋力。同時,道德辯解并非穩(wěn)定的個體特質,它不僅受到人際環(huán)境的影響,亦受到個體深層價值觀念的影響,可以有效地預測個體從事不道德行為的頻率和嚴重程度,從而發(fā)揮承上啟下的作用。
集體主義傾向強調集體福祉的內在特點,暗含了非常合理的潛在推脫因素,在特定情境下容易導致高水平的道德辯解。以不道德親組織行為而言,集體主義傾向越高的個體,越容易從“幫助組織發(fā)展,有功于組織”的角度找到非常合理的辯解理由,為接下來的不道德親組織行為開脫,此時他不自覺的啟動了道德辯解機制。相反,集體主義傾向低的個體,由于缺乏了強調集體福祉的內在因素,若參與不道德親組織行為則道德辯解的理由相對缺乏,因此道德辯解水平會大大降低。簡單而言,集體主義傾向會助長員工啟動道德辯解機制為其隨后進行的不道德親組織行為開脫,道德辯解機制在這個作用過程中發(fā)揮了重要傳承作用。
H2:道德辯解在員工集體主義傾向與其不道德親組織行為之間起中介作用。集體主義傾向越強,個體的道德辯解水平越高,越有可能實施不道德親組織行為。
(三)企業(yè)倫理價值觀的調節(jié)作用
在考察個人價值觀對行為的影響時,情景因素至關重要。以不道德親組織行為而言,企業(yè)倫理氛圍無疑對員工影響深遠,作為對倫理氛圍的更直接感知,企業(yè)倫理價值觀可能是一個非常恰當的情景變量。所謂企業(yè)倫理價值觀(Enterprise ethical values)是指企業(yè)員工遵從的倫理價值觀念,是評價周邊事物意義的關鍵準則體系,經常當作衡量行為與目標的參照點與選擇標準(Schein,1984)。[4]企業(yè)倫理價值觀清晰傳遞出一種信息:哪些行為是道德的,哪些行為不符合組織期望,哪些行為是嚴禁的。這些具體的價值觀念與處事原則能一定程度降低員工的道德辯解,進而減少從事不道德親組織行為的頻率。結合前文對集體主義傾向、道德辯解與不道德親組織行為的分析(H1與H2),本研究推斷企業(yè)倫理價值觀的明晰程度會影響“集體主義傾向——道德辯解”的關系強度:企業(yè)倫理價值觀模糊情境下,集體主義傾向與道德辯解的正向關聯程度會更強;隨著企業(yè)倫理價值觀感知的遞增,集體主義傾向與道德辯解間的正向關聯性逐步弱化。企業(yè)倫理價值觀起著一種緩沖性質的調節(jié)作用。同時,由于道德辯解本身是作為中介機制在其中發(fā)揮作用,因此,企業(yè)倫理價值觀的這種調節(jié)作用會最終延伸至不道德親組織行為。
H3:企業(yè)倫理價值觀會調節(jié)集體主義傾向和不道德親組織行為之間通過道德辯解的間接關系。具體而言,當企業(yè)倫理價值觀清晰時,這一間接關系相對較弱,而當企業(yè)倫理價值觀模糊時,這一間接關系相對較強。
綜上分析,本研究的理論假設模型如圖1所示。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樣本
所有樣本通過問卷星的樣本服務獲得,樣本來源分布廣泛,崗位涉及技術、銷售與管理等,回收462份問卷,剔除無效問卷后,最終得到281份有效問卷。描述統計顯示:女性被試稍占多數,156人(約55.5%);中青年為主,26-35歲年齡段人數共195人(占69.4%);教育程度以本科居多,占81.9%;6-15年工作年限的占主流(63.0%)。
(二)測量工具
不道德親組織行為采用了Umphress和Bingham(2010)[5]所開發(fā)的不道德親組織行為量表中的5個題項,包括“我會為了公司利益而對顧客隱瞞公司產品質量問題”等。該量表的α系數為0.886。
道德辯解采用Barsky(2011)編制的量表,包括“為了幫助公司走出困境而造假是無可厚非的”等4個題目。α系數為0.874。
企業(yè)倫理價值觀采用Hunt(1989)[6]等開發(fā)的企業(yè)倫理價值觀量表,包括“要想在公司獲得成功,必須在個人道德觀上做出讓步(R)”等5個題目(包括2個反向題)。α系數為0.877。
集體主義傾向選取Earley(1993)[7]開發(fā)的集體主義量表中的5個項目進行測量,包括“一個人獨立工作會比在集體中做得更好(R)”。α系數為0.906。
以上變量測量時均采用李克特5點評分。此外,參考相關研究建議將年齡、性別、教育作為控制變量。
四、數據分析與結果
(一)驗證性因子分析
利用Amos 17.0對集體主義傾向、道德辯解、企業(yè)倫理價值觀和不道德親組織行為進行區(qū)分性檢驗。結果顯示,所有測量項目的標準化載荷都大于0.67(達到0.001的顯著水平),表明同一因子下的測量項目能有效反映出同一構念。同時,模型的主要擬合度指數相對優(yōu)良(x2/df=2.193;CFI=0.949;TLI=0.940;RMSEA=0.065;SRMR=0.0534),說明四因子模型對實際數據擬合得最為理想。
(二)描述性統計分析
集體主義傾向與不道德親組織行為顯著正相關(r=0.393,p<0.01),集體主義傾向與道德辯解顯著正相關(r=0.371,p<0.01)。同時,道德辯解與不道德親組織行為顯著正相關(r=0.698,p<0.01)。相關假設獲得了初步支持。(具體見表2)
(三)研究假設的檢驗
首先對道德辯解的中介作用進行檢驗,由表3可知:個人的集體主義傾向對其不道德親組織行為具有顯著正向影響(β=0.326,p<0.01,模型2),假設H1得到支持;集體主義傾向對個人的道德辯解水平也具有顯著正向影響(β=0.338,p<0.01,模型4);在同時考察集體主義傾向和道德辯解對不道德親組織行為的影響時,道德辯解的回歸系數顯著(β=0.576,P<0.01,模型2),但集體主義傾向對不道德親組織行為的影響減弱(β由0.326降至0.132,P<0.01,模型3與模型2),因此,道德辯解起著部分中介作用。假設H2得到了支持。
對于企業(yè)倫理價值觀的調節(jié)效應,采用SPSS PROCESS宏程序(213版本)程序的Model 7進行分析判定(具體使用參見:http://www.afhayes.com)。結果見表4。從表4左側結果可以看出:當企業(yè)倫理價值觀比較模糊時,集體主義傾向通過道德辯解影響不道德親組織行為的間接效應為-0.036(置信區(qū)間為[-0.173,0.079]);反之,當企業(yè)倫理價值觀比較明確時,以上變量之間的間接效應為0.163(置信區(qū)間為[0.084,0.261])。后一種情況下,置信區(qū)間不包含零,意味著企業(yè)倫理價值觀這個調節(jié)變量取高值時,集體主義傾向通過道德辯解對不道德親組織行為的間接效應是顯著的,表4右側展示的判定指標為0.131(置信區(qū)間為[0.028,0.260]),置信區(qū)間不包含零,說明有調節(jié)的中介效應是顯著的。假設H3獲得支持。
為了進一步確認調節(jié)效應的型態(tài),依Preacher等人(2007)[8]的建議,利用Johnson-Neyman方法以圖示的形式來清晰展示企業(yè)倫理價值觀這一調節(jié)變量所產生的條件間接效應。結果如圖2所示:中間土黃色直線代表針對不道德親組織行為的被調節(jié)的中介效應曲線,它是企業(yè)倫理價值觀的線性函數,藍、綠兩條虛線是95%置信帶。不難發(fā)現,企業(yè)倫理價值觀的取值大于3.90時(5分為滿分),集體主義傾向通過道德辯解對不道德親組織行為的間接效應都是顯著的。
五、結論與討論
(一)結論及啟示
本研究深入探討了集體主義傾向與不道德親組織行為的關系,剖析了其內在作用機制。主要結論如下:第二,員工集體主義傾向顯著正向影響其不道德親組織行為;第二,道德辯解在集體主義傾向與不道德親組織行為的關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第三,企業(yè)倫理價值觀在這一作用過程中存在調節(jié)效應。當企業(yè)倫理價值觀清晰時,這一間接關系相對較弱,而當企業(yè)倫理價值觀模糊時,這一間接關系相對較強。
本研究的主要發(fā)現對管理實踐有著重要啟示。首先,以往的管理經驗認為,強調集體主義觀念,培養(yǎng)團隊意識,有助于提升組織效率。本研究卻發(fā)現,強調集體主義也有可能帶來“短視”效應,引發(fā)更多的短期來看利于組織,實則有損聲譽的行為,如不道德親組織行為。因此,實踐中各類管理措施應該配套使用。其次,為了降低不道德親組織行為,設法降低個體的道德辯解水平是關鍵所在。對應的策略包括如明確界定道德行為界限,打造濃厚倫理道德氛圍,樹立道德典型、高層領導者以身作則等。
(二)不足及展望
本研究尚存一些不足,有待改進:首先,采用單一的自我報告方式來探討UPB這一具有低社會贊許性的內容時,就會極易導致作答的反應偏向。未來研究可以考慮引進他評方式,以更準確地把握員工行為。其次,在集體主義傾向與不道德親組織行為之間的作用機制中,僅僅討論了小部分可能,未來研究可進一步探究其它可能的中介與調節(jié)因素,以進一步完善本研究。
參考文獻:
[1] Umphress,E.E. and Bingham,J.B.When employees do bad things for good reasons:Examining unethical pro-organizational behaviors [J].Organization Science,2011,22(3):621-640.
[2] Triandis,H. C. Individualism and Collectivism [M]. Boulder,CO:Westview Press,1995.
[3] Bandura,A. Moral disengagement in the perpetration of inhumanities[J].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Review,1999,3(3):193-209.
[4] Schein,E. H.Coming to a new awareness of organizational culture [J]. Sloan management review,1984,25(2):3-16.
[5] Umphress,E. E.,Bingham,J. B.,& Mitchell,M. S. Unethical behavior in the name of the company: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organizational identi?cation and positive reciprocity beliefs in?uencing unethical pro-organizational behavior [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10,95:769-780.
[6] Hunt,S. D.,Wood,V. R.,& Chonko,L. B.Corporate ethical values and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in marketing [J].The Journal of Marketing,1989,1(1):79-90.
[7] Earley,P. C. East Meets West Meets Mideast:Further Explorations of Collectivistic and Individualistic WorkGroups [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3,36:319-348.
[8] K.J.Preacher,D.D.Rucker & A.F.Hayes. Addressing Moderated Mediation Hypotheses:Theory,Methods,and Prescriptions[J].Multivariate Behavioral Research,2007,42(1):185-227.
[責任編輯:金永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