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小辮
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們常用這句格言來說明客觀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認為與君子相交,自己的品德修養(yǎng)自然會得到提升;與小人相交,自己也會隨之墮落。古有孟母三遷的故事,孟母擇鄰而處,為的也是讓孟子能有好的學習環(huán)境。但是也有人認為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即便生活在污濁的環(huán)境中,依然可以保持本真擁有良好的品質。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似乎都有道理,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呢?
觀點交鋒
A面: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長期耳濡目染,人的性格、氣質和思維方式等都會受到環(huán)境的影響,特別是對判斷力有限的孩子來說,就更為敏感?!靶韵嘟?、習相遠”,我們應當重視這個觀點,不僅要謹言慎行,必要的時候,還要學習孟母三遷,讓自己身處良好的環(huán)境氛圍中。
B面: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
美玉產于亂石之中,黃金埋于沙土之下,無為無志者,無論環(huán)境多么優(yōu)越,條件多么便利,也是一無所成。而有為有志者,不論道路多么曲折險阻,環(huán)境多么昏暗不明,也會憑著頑強的毅力和必勝的信念,沖出污泥,如出水芙蓉般綻放自己的美!
在《母親,對不起,對不起》一文中,鮑爾森有一個故意懶惰的母親,她故意不起床,故意晚做飯,故意讓鮑爾森遲到。對于鮑爾森來說,這個故意懶惰的母親無疑是能夠染黑他少年生活的“墨”。而面對這樣的母親,一般人會有兩種抉擇:一、索性破罐子破摔,遲到就遲到,反正可以把錯誤歸咎到母親身上;二、在他人不作為的情況下,改變自己。顯然,鮑爾森選擇了后者。在無法改變母親的情況下,鮑爾森提高速度,為了不遲到努力奔跑。所以,鮑爾森是“近朱者赤,近墨者明”的絕佳代言,他沒有因為母親的懶惰而放松自己,相反以此為契機。所謂沒有傘的孩子要努力奔跑,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成長宣言:成才要“近朱”,更應“近墨”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千古名言,但蓮出淤泥而不染也讓人津津樂道,事物本身有兩面性,并不分對錯,要看你如何掌握。在當下的成長教育中,我們總是強調良好環(huán)境的重要性,甚至把自己的惰性歸咎于環(huán)境或者他人,殊不知,成長要“近朱”,更應該“近墨”,順風順水的生活容易讓人沉溺,而人生需要不斷地磨礪,在逆境中提高逆商。更多的時候,成長的環(huán)境是我們無法左右的,身處不好的環(huán)境時,我們要在不被其影響的同時,化磨礪為動力,努力奔跑,成就更優(yōu)秀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