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司湯達(1783—1842),十九世紀法國杰出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他的一生并不長——不到六十年,而且他在文學上起步很晚,三十幾歲才開始發(fā)表作品;然而,他卻給人類留下了巨大的精神遺產(chǎn):數(shù)部長篇,數(shù)十個短篇或故事,數(shù)百萬字的文論、隨筆和散文。
司湯達是以長篇小說名世的。他的長篇代表作《紅與黑》傳世一百多年,魅力分毫未減。
【內(nèi)容梗概】
主人公于連,是韋里埃小城一個木匠的兒子,年輕英俊、意志堅強、精明能干,從小希望借助個人奮斗躋身上流社會。波旁王朝復(fù)辟后,于連通過穿上紅軍服從軍而飛黃騰達的道路被堵塞,只好決定穿上黑色教會服裝向上爬。去市長家當家庭教師是于連踏入社會的第一步,出于對市長的報復(fù)心理和試練自己膽量的冒險心態(tài),于連和市長夫人之間產(chǎn)生了曖昧關(guān)系。事情敗露后,于連進入貝桑松神學院,繼而隨比拉爾院長來到巴黎,成為德·拉莫爾侯爵的秘書。由于自己的聰明和個性,他不僅受到侯爵賞識而且贏得了侯爵小姐的芳心。二人秘密結(jié)婚,拉莫爾侯爵對這門婚事雖暴跳如雷,但也無可奈何,于連也因此得到了騎士稱號、中尉軍銜和二萬零六百法郎年收入的莊園??墒呛镁安婚L,正當于連躊躇滿志之際,他卻陷入了貴族階級和教會所設(shè)下的圈套,最終被送上了斷頭臺,成為統(tǒng)治階級陰謀的犧牲品。
【人物形象】
于連是王朝復(fù)辟時期無權(quán)和受欺壓的小資產(chǎn)階級青年的典型。他的愛情、追求和最后失敗的命運,對于這一時期被排斥于政權(quán)外的中下層資產(chǎn)階級青年來說是典型的。他對現(xiàn)存制度的反抗,明顯帶有階級性。他反抗的思想基礎(chǔ)是個人主義,他所追求的發(fā)跡和飛升,不是為了推翻封建統(tǒng)治,也沒有明確的政治理想。這種個人主義反抗者一旦個人追求得到滿足,很容易向現(xiàn)實妥協(xié)。司湯達以深刻的筆鋒,真實地揭示了一個小資產(chǎn)階級代表人物的反抗性、妥協(xié)性和動搖性,表現(xiàn)出強烈的反封建復(fù)辟的思想。
【相關(guān)鏈接】
1.關(guān)于書名的含義
通常,人們以為書名中的“紅”象征拿破侖時代的軍服,“黑”是王政復(fù)古年代的僧侶黑衣。也有人認為,“紅”是德·萊納夫人的鮮血,“黑”是瑪特爾的喪服,“紅與黑”是象征賭盤上的黑點、紅點,而輪盤象征人生的游戲。此外,也可以說“紅”指的是于連心中善良、誠實的那一部分,而“黑”則是他內(nèi)心偽善、憤恨的那一部分;“紅”與“黑”的交戰(zhàn),主宰了于連的思考與行為,“紅”與“黑”的抗爭,則注定了他悲劇性的下場。
2.眾說《紅與黑》
(1)《紅與黑》是我平生最受益的書籍。
——法國杰出小說家紀德
(2)司湯達的《紅與黑》中的于連是19世紀歐洲文學中一系列反叛資本社會主義的英雄人物的“始祖”。
——高爾基
(3)《紅與黑》在心理深度的挖掘上遠遠超出了同時代作家所能及的層次。小說以深刻細膩的筆調(diào)充分展示了主人公的心靈空間,廣泛運用了獨白和自由聯(lián)想等多種藝術(shù)手法挖掘出了于連深層意識的活動,并開創(chuàng)了后世“意識流小說”“心理小說”的先河,是一首“靈魂的哲學詩”。
——《外國文學史》
(4)《紅與黑》在文學史上影響深遠,法國有專門研究司湯達和《紅與黑》的學問——“司湯達學”和“紅學”,還有專門研究該書的“司湯達俱樂部”。
——《法國文學史》
【名段閱讀】
于連一心想著他要做的事,竟找不出話說。談話無精打采,了無生氣。
于連心想:“難道我會像第一次決斗那樣發(fā)抖和可憐嗎?”他看不清自己的精神狀態(tài),對自己和對別人都有太多的猜疑。
這種焦慮真是要命啊,簡直無論遭遇什么危險都要好受些。他多少次希望德·萊納夫人有什么事,不能不回到房里去,離開花園!于連極力克制自己,說話的聲音完全變了;德·萊納夫人的聲音也發(fā)顫了,然而于連竟渾然不覺。責任向膽怯發(fā)起的戰(zhàn)斗太令人痛苦了,除了他自己,什么也引不起他的注意。
古堡的鐘已經(jīng)敲過九點三刻,他還是不敢有所動作。于連對自己的怯懦感到憤怒,心想:“十點的鐘聲響過,我就要做我一整天里想在晚上做的事,否則我就回到房間里開槍打碎自己的腦袋。”
于連太激動了,幾乎不能自已。終于,他頭頂上的鐘敲了十點,這等待和焦灼的時刻總算過去了。鐘聲,要命的鐘聲,一記記在他的腦中回蕩,使得他心驚肉跳。
就在最后一記鐘聲余音未了之際,他伸出手,一把握住德·萊納夫人的手,但是她立刻抽了回去。于連此時不知如何是好,重又把那只手握住。雖然他已昏了頭,仍不禁吃了一驚,他握住的那只手冰也似的涼;他使勁地握著,手也戰(zhàn)戰(zhàn)地抖;德·萊納夫人作了最后一次努力想把手抽回,但那只手還是留下了。
于連的心被幸福的洪流淹沒了,不是他愛德·萊納夫人,而是一次可怕的折磨終于到頭了。
品讀
十八歲的于連給自己定下一個目標:在晚上十點的鐘聲響起時,他一定要握到德·萊納夫人的手,并且留下她。要成為德·萊納夫人的情人,這是他必須跨過的第一道關(guān)卡。德·萊納夫人是市長的妻子,已是三個孩子的母親,她不僅身份勉強算得上高貴,而且格外珍惜自己貞潔的名譽。于連只不過是在德·萊納夫人家里擔任家庭教師的一個窮小子罷了。但于連還是強迫自己接受了這樣高難度的任務(wù)。他要征服德·萊納夫人的精神和肉體,更要借此來錘煉自己的靈魂,使其變得更加堅強。當天晚上的花園里,德·萊納夫人坐在于連旁邊,在德·萊納夫人的另一邊,坐著她的一位朋友——德爾維夫人。整部《紅與黑》里,這個細節(jié)值得重視:于連給自己下了時間逼定的咒語——“十點的鐘聲響過,我就要做我一整天里想在晚上做的事,否則我就回到房間里開槍打碎自己的腦袋”。試想,為了保住自己的腦袋,還有什么手不敢牽?還有什么險不敢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