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叫埃迪·鮑爾的人,他的叔叔在俄羅斯打過仗,為了挨過俄羅斯的寒冬,他用羽絨塞滿外套來保暖。
鮑爾覺得羽絨服這種御寒神器會有市場。作為一種保暖材料,羽絨又輕又暖,但是縫進衣服、被子里容易沉積,掉到下面去。埃迪·鮑爾想到了一個好辦法,用絎縫技法制成了現(xiàn)代樣式的羽絨服。所謂絎縫,是一種在此之前被廣泛運用在棉被制作上的技法。它被鮑爾運用在尼龍面料上,把衣服縫成一個個“隔箱”,然后往里填充羽絨,解決了羽絨會漸漸沉積到衣服下部和分布不均的問題。這個辦法在1940年拿到了專利。
不過因為工藝不完善,早期的羽絨服穿起來有一股鴨毛味,并且一脫羽絨服,自帶天女散花、絨毛滿身飛的效果。直到70年代涂層織物的產生,讓織物纖維緊緊黏合在一起,才解決了露羽毛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