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李平
汪李平 博士,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園藝林學學院教授,湖北省蔬菜產(chǎn)業(yè)技術體系設施蔬菜崗位專家。長期堅持在蔬菜生產(chǎn)第一線,規(guī)劃蔬菜生產(chǎn),指導蔬菜種植,為廣大農(nóng)民脫貧致富做出較大貢獻,在蔬菜栽培、設施園藝等學科領域有較為深入的研究,主持和參與近百項農(nóng)業(yè)園區(qū)和項目規(guī)劃,是多家蔬菜生產(chǎn)企業(yè)的技術顧問,很多成為區(qū)域知名龍頭企業(yè)。在自科類核心期刊發(fā)表科研論文100余篇,編寫科普專著5部,參編教材6本。2012年被湖北省科技廳授予湖北省“農(nóng)業(yè)領域產(chǎn)學研合作優(yōu)秀專家”稱號,連續(xù)多年被湖北省科技廳聘為“科技特派員”和湖北省農(nóng)業(yè)廳聘為“湖北省蔬菜作物標準園創(chuàng)建專家指導組”成員。自費創(chuàng)辦的“華中蔬菜網(wǎng)”,向農(nóng)民傳達最新的科技成果和市場信息,深受廣大菜農(nóng)歡迎。
蕹菜又名空心菜、竹葉菜、通菜、藤菜,是旋花科甘薯屬以嫩莖葉為產(chǎn)品的一年生或多年生蔬菜。我國自古栽培,現(xiàn)在南方各省栽培較多。
蕹菜營養(yǎng)豐富,據(jù)測定,每100 g蕹菜可食用部分中含蛋白質3 g,粗脂肪 0.6 g,碳水化合物7.4 g,Ca 188 mg,P 49 mg,F(xiàn)e 4.1 mg,胡蘿卜素2.14 mg,維生素B10.06 mg,維生素 B20.24 mg,維生素B31.0 mg,維生素 C 15 mg,以及人體必需的氨基酸等。中醫(yī)認為蕹菜味甘、性寒,有清熱、解毒、止血功效,對預防和治療便秘、便血、痔瘡等有較好效果,同時還可解砒霜、野毒菇中毒。現(xiàn)代醫(yī)學證明,紫色的蕹菜還含有疑似胰島素樣成分,可作為糖尿病患者的藥膳食療。
蕹菜按能否結籽分為子蕹和藤蕹2種類型。按對水的適應性可分為旱蕹和水蕹。旱蕹品種適于旱地栽培,味較濃,質地致密,產(chǎn)量較低;水蕹適宜于淺水或深水栽培,也有品種可在旱地栽培,莖葉比較粗大,味濃,質脆嫩,產(chǎn)量較高。
為可開花結籽類型,主要采用種子繁殖,也可以扦插繁殖。生長勢旺盛,莖較粗,葉片大,葉色淺綠。夏秋季節(jié)在南方地區(qū)短日照條件下可開花結籽,是目前生產(chǎn)上的主要栽培類型。品種有廣東和廣西大骨青、白殼,湖南、湖北的白花和紫花蕹菜,江西吉安大葉蕹菜,浙江的游龍空心菜,泰國空心菜等。
a.白花空心菜。又名旱蕹菜,死活草。長江流域各地均有分布。植株半匍匐蔓生,生長勢強。嫩莖中空,草綠色,葉柄長,綠色。葉長卵形,基部心臟形,葉面平滑,全緣,綠色,花白色。耐熱性強,抗寒力弱。葉寬大、莖脆嫩,纖維較少,品質佳,產(chǎn)量高。柄莖炒食、葉片打湯,別具風味。
b.吉安大葉蕹菜。江西吉安地方品種。植株半直立或蔓生,株高50 cm左右,開展度約35 cm;莖葉繁茂,葉片大,呈心臟形,長13.0~14.5 cm,寬 12.0~13.5 cm,葉色深綠,葉面平滑。莖中空有節(jié)而呈黃綠色,近圓形,橫徑1.0~1.5 cm。白花,呈漏斗狀。種子卵形,種皮黑褐色,千粒質量50 g左右。耐高溫、高濕,適應性強,在早春低溫、盛夏高溫期間,能較早上市調(diào)劑淡季市場。生長期長,產(chǎn)量高。播種至初收約 50 d,一般 667 m2產(chǎn)量 3 000~3 500 kg,高者可達 5 000 kg。
c.贛蕹一號。株型緊湊,莖粗、近圓形,葉大,纖維少,質地脆嫩,風味鮮美,適應性好。抗暴雨,抗病,耐高溫,耐酸雨,適于春、夏、秋三季種植。每667 m2一次性收獲3 000 kg,分次采收 6 000 kg。
d.贛蕹二號。植株半直立,苗期葉披針形,中后期葉長卵圓形,先端稍尖,基部心形。葉綠色、互生,葉面光滑、全緣,葉柄近圓形、淡綠色、中空有節(jié)。耐旱、耐寒,抗病。莖葉質厚柔嫩,品質好,適合早春大棚一次性采拔或早春露地栽培。
e.鄂蕹菜一號。莖較直立、淡綠色,分枝能力強,葉長卵圓形、前端漸突、基部心臟形、色淺綠,葉面光滑全緣,白花、喇叭形,蒴果卵形,單果種子2~4粒。莖色淺綠,外觀較好,質地脆嫩,含纖維少。早熟、豐產(chǎn)、耐寒,即使土溫在 12~14℃也能迅速出芽成苗,棚栽豐產(chǎn)性較好,保護地早熟栽培每667 m2產(chǎn)量3 000 kg左右。
f.泰國空心菜。從泰國引進。葉片狹長、短披針形、色青綠,梗為綠色,莖葉質地柔嫩,炒食滑潤、可口,分枝和不定根多,生長速度快,抗高溫、耐雨澇,適應性強,產(chǎn)量高,品質好。
g.大骨青。廣州市地方品種。生長勢旺,分枝較少,株高40 cm,開展度30 cm;葉長卵形,長10 cm,寬8 cm,黃綠色;莖稍細,綠色光滑節(jié)疏,橫徑0.9 cm;花白色??鼓嫘詮?,較耐寒、耐澇、耐風雨,適宜水田早熟栽培,莖葉質地柔軟。播種至初收一般60~70 d,每 667 m2產(chǎn)量5 000~6 000 kg。
h.大雞青。廣州市地方品種。生長勢旺,分枝較多,株高37 cm,開展度30 cm;葉長卵形,長 12 cm,寬 6.5 cm,綠色,葉脈明顯;莖粗大,淺綠色,橫徑0.8~1.0 cm,節(jié)間較密,花白色??鼓嫘詮姡^耐寒、耐風雨,質稍粗,品質中等。播種至初收約70 d,每667 m2產(chǎn)量為6 000 kg。
i.大雞黃。廣州市地方品種。莖葉繁茂,生長勢強,分枝較多,株高40 cm,開展度30 cm;葉片長卵形,長 15 cm,寬 6.5 cm,黃綠色;莖粗大,黃白色,橫徑1.6 cm,節(jié)細而較密,花白色,單株質量20 g。耐熱、耐風雨能力強,莖白肉薄而柔嫩,品質好,產(chǎn)量高。播種至初收60~70 d,每667 m2產(chǎn)量為6 000 kg。
j.大雞白。廣州市地方品種。生長勢旺盛,分枝較多,株高35 cm,開展度35 cm;葉長卵形,長10 cm,寬7 cm,上端漸尖,綠色,莖粗大,青白色,橫徑1.0~1.5 cm,節(jié)細而較密,花白色,單株質量約21 g。耐熱、抗性強,適應性廣,莖白肉薄而柔軟,品質好,產(chǎn)量高,可旱地或水田栽培。播種至初收60~65 d,每667 m2產(chǎn)量約7 000 kg。
k.白殼。廣州市地方品種。生長勢旺,分枝較少,株高45 cm,開展度30 cm;葉卵形,長12 cm,寬8 cm,淺綠色,葉脈明顯;莖粗大,白色,橫徑1.5 cm,花白色,單株質量18 g。耐熱,纖維少,肉質柔軟,品質優(yōu)。播種至初收60~70 d,每 667 m2產(chǎn)量約 5 500 kg。
l.劍葉通菜。廣州市地方品種。生長勢旺盛,分枝性強,株高40 cm,開展度28 cm;葉披針形,長 14~17 cm, 寬 2~3 cm, 深綠色;莖較粗硬,青綠色,橫徑0.8 cm,節(jié)間較密,花白色。耐風雨,抗逆性強,纖維稍多,品質中等。播種至初收約60 d,每667 m2產(chǎn)量約4 000 kg。
m.云霄柳葉白梗蕹菜。俗稱白梗空心菜,株型半直立,主蔓扁圓形,黃白色,質地柔嫩,主莖基部有莖刺瘤;葉片淺綠色,條形;中早熟,耐高溫高濕,分枝能力強,長勢快,產(chǎn)量高,每667 m2一次性采收產(chǎn)量2 000 kg以上;冬春季40~50 d開始采收,可采收5~6次,每667 m2累計產(chǎn)量可達 6 000~7 000 kg。 口感柔嫩,適口性好,極適合于火鍋燙涮,在東南沿海各省深受消費者青睞。
一般栽培條件下不開花結籽,主要用扦插繁殖。旱生或水生,品種有四川蕹菜,葉片較小,質地柔軟,生長期長,產(chǎn)量高;湖南藤蕹莖稈粗壯,質地柔嫩,生長期長;廣東細葉通菜和絲蕹2個品種,莖葉細小,旱植為主,較耐寒,品質優(yōu)良,產(chǎn)量稍低。
a.絲蕹。廣州市地方品種。植株矮小,株高 30 cm,開展度30 cm;葉片較細,短披針形,長15 cm,寬 1.0~1.5 cm,深綠色;莖細小,綠色,橫徑0.6 cm,節(jié)間較密;抗逆性強,較耐寒、耐熱、耐風雨,質脆味濃,品質甚佳。以旱種為主,也可水生,不開花結實,由分株定植至初收50~60 d,可連續(xù)采收半年以上,采收期長,但產(chǎn)量較低,每667 m2產(chǎn)量約2 500 kg。
b.廣西博白小尖葉。博白縣地方品種。蔓生,分枝性強,葉片小,披針形,長11 cm,寬3.6 cm,深綠色。品質脆嫩滑潤,風味濃,耐熱、耐肥,不耐干旱和低溫,宜水栽,可以開花,花白色,但很少結籽,多采用扦插繁殖,每667 m2產(chǎn)量約5 000 kg。
c.三江水蕹菜。又名藤蕹,為江西南昌縣三江鎮(zhèn)農(nóng)家品種。葉細小、短披針形,莖葉深綠色,品質脆嫩潤滑,品質佳。適應性強,較耐寒,怕干旱,可水田栽培,也可旱栽,以老藤和老蔸進行無性繁殖,667 m2產(chǎn)量約5 500 kg。
d.撫州水蕹。江西撫州市臨川區(qū)農(nóng)家品種。植株匍匐生長,無性繁殖,分枝力強。葉長卵圓形,葉基心臟形,先端漸尖,綠色,葉面光滑,全緣?;ㄉ伲G紅色或不開花,即使有種子也不成熟。莖葉柔嫩,品質佳,產(chǎn)量高。
①根 蕹菜根系分布淺,為須根系,實生苗的主根深入土層25 cm左右,主根上著生有4排側根,扦插繁殖的在莖節(jié)上所生不定根長35 cm以上,再生能力強。
②莖 屬蔓生植物,莖蔓生,圓形而中空,柔軟,綠色、淺綠色或淡紫色,莖粗1~2 cm。側枝萌發(fā)能力強,莖有節(jié),每節(jié)除腋芽外,還可長出不定根,適于扦插繁殖。節(jié)間長為3.5~5.0 cm,最長的可達7 cm,旱生類型莖節(jié)短,水生類型莖節(jié)較長。
③葉 子葉對生,馬蹄形。真葉互生,葉面光滑,全緣,濃綠或淺綠色。葉脈網(wǎng)狀,中脈明顯突起,葉有寬卵形、長卵形、短披針形和長披針形等。葉寬8~10 cm,最寬的可達 14 cm,葉長 13~17 cm,最長可達22 cm。葉柄較長,為 12~15 cm,最長者 17 cm。
④花 單生花或聚傘花序腋生,完全花,苞片 2,萼片 5,花冠漏斗狀,白或淺紫色。子房2室。
⑤果實及種子 果為蒴果,卵形,內(nèi)含種子2~4粒。種子近圓形,黑褐色,皮厚,堅硬,千粒質量32~37 g。
蕹菜以種子或嫩莖繁殖,長江流域規(guī)?;a(chǎn)多以種子繁殖。
蕹菜性喜高溫多濕環(huán)境。種子萌發(fā)需15℃以上;藤蕹在種藤腋芽萌發(fā)初期宜保持在30℃以上,才能確保出芽整齊迅速;莖葉生長適溫25~30℃,在此溫度范圍內(nèi),溫度越高,蔓葉生長越旺盛,采摘間隔時間愈短。蕹菜能耐35~40℃高溫;15℃以下時蔓莖葉生長變緩,10℃以下時莖葉生長停止,遇霜莖葉即枯死。種藤窖藏溫度宜保持在10~15℃,并有較高的濕度,以免種藤凍死或干枯。
蕹菜喜較高的空氣濕度及濕潤的土壤,如環(huán)境過干,則藤蔓纖維增多,粗老不堪食用,大大降低產(chǎn)量及品質。
蕹菜喜充足光照,但對密植的適應性也較強。蕹菜是短日照作物,在短日照條件下促進開花結實,北方長日照條件下不易開花結實,留種困難。有些品種在長江流域甚至廣州都不能開花,或開花不能結實,所以只能采用無性繁殖。
蕹菜的適應性強,對土壤條件要求不嚴格,黏土、壤土、砂土、水田、旱地均能栽培。但因其喜肥喜水,仍以保水保肥力強的黏重土壤為好。環(huán)境條件適宜,蕹菜生長迅速,生長量大,需肥量也大,尤其對氮肥的需要量特大。據(jù)研究,蕹菜對氮、磷、鉀的吸收量以鉀較多,氮其次,磷最少,鈣的吸收量比磷和鎂多,鎂的吸收量最少。吸收量和吸收速度都隨著生長而逐步增加。氮、磷、鉀的吸收比例因生長期有所不同,在生長的前20 d對氮、磷、鉀的吸收比例是 3∶1∶5,在初收期(40 d)則為4∶1∶8,即在生長后期需要氮、鉀比例比前期有所增加。
蕹菜性喜溫暖,耐熱耐濕不耐寒,長江流域蕹菜有露地栽培、保護地栽培和無土栽培等方式,其中露地栽培又有旱地種植、水田種植和深水浮板種植等形式。
長江流域從4月初至8月底均可露地直播或育苗移栽,分期播種,分批采收,也可一次播種,多次割收,供應期從5月中下旬至10月。近年利用大棚覆蓋早春栽培蕹菜,大大提早了蕹菜的上市供應期,比露地栽培早上市30~70 d,且經(jīng)濟效益顯著。
宜選用較耐低溫、生長勢旺盛、適應性強、產(chǎn)量高、品質優(yōu)的品種。武漢地區(qū)早熟栽培推薦品種:泰國空心菜、白骨柳葉空心菜、江西空心菜、白稈圓葉空心菜等。各地可根據(jù)目標市場的消費習慣與需求選用相應的品種。
大棚蕹菜早春栽培,長江流域可于2月上中旬溫床播種。播種前,預先在大棚內(nèi)鋪好電熱線,電熱溫床按80~100 W/m2的功率密度布線。作好電熱溫床,并將配制好的營養(yǎng)土鋪厚12 cm左右于電熱線上。培養(yǎng)土要疏松、肥沃,富含有機質,一般用6份的大田土加4份腐熟的農(nóng)家肥混合而成。播種前苗床澆透底水,并浸種催芽后播種。
因蕹菜的種皮厚而硬,春播干籽往往要15 d才出芽,濕籽也要10 d出芽,而催芽的種子3~4 d就可出芽。根據(jù)這種情況,可采用3種籽混播或分層播,先出苗,長得快的早收,后出苗,長得慢的晚收,這樣可延長大棚蕹菜供應時間。
催芽的方法是先浸種24 h,然后在30℃條件下催芽3~4 d。
播種時,先將苗床整平,澆透底水,播種量每667 m2約30 kg,其中干籽10 kg,浸種后的濕籽10 kg,催好芽的種子 10 kg,混勻后一起撒播或分層播種,播后覆土2.5~3.0 cm 厚。
播種蓋土后畦面覆蓋薄膜增溫保濕,密閉大棚,夜間加蓋小拱棚和草簾,保證棚內(nèi)溫度達到30~35℃。 3~4 d后催過芽的種子開始出苗,要及時揭去地面覆蓋物。
苗高3 cm左右時,加強水肥管理,經(jīng)常保持土壤呈濕潤狀態(tài)和有充足的養(yǎng)分,白天可適當通風,夜間要保溫、增溫。播種后30 d左右,當苗高13~20 cm時,即可間拔上市或定植。
如果全部用于定植,則可用催芽種子播種,每667 m2用種15 kg,苗床與定植田面積比為1∶(15~20)。
蕹菜喜有機質豐富,肥沃而潮濕的土壤,分枝性強,不定根發(fā)達,生長迅速,栽培密度大,采收次數(shù)多,豐產(chǎn)而耐肥,因此,宜選肥沃、水源充足的壤土栽培,定植前結合翻地施足基肥,667 m2施腐熟堆廄肥3 000~5 000 kg。
定植期為3月上中旬,搶“冷尾暖頭”晴天上午栽植于大棚中,定植株行距均為16.5 cm,每穴 2~5 株,栽后及時澆水。
①大棚管理 定植活棵前,要密閉大棚,以提高地溫和氣溫。緩苗后,晴天中午若棚內(nèi)溫度達28℃以上,則可逐漸進行通風換氣,但到夜間外界氣溫仍較低,應注意保溫。4月中旬以后可以逐漸加強通風。至5月上中旬可揭去棚膜,進行露地栽培。
②肥水管理 蕹菜對肥水需求量很大,要經(jīng)常保持土壤濕潤狀態(tài),除施足基肥外,還要追肥。最好每采摘1次追肥1~2次,以追施稀薄的人糞尿為主,并兼施少量速效氮肥,但忌濃度過大,以免燒苗。一般每半個月追肥1次,每5~6 d澆1次水。干旱與缺肥會影響產(chǎn)量和品質,勤澆水、勤追肥是奪取高產(chǎn)的關鍵。
大棚早春蕹菜栽培采收有2種方式,可根據(jù)市場行情和大棚茬口靈活運用。
①一次性收獲 在育苗大棚苗高18~21 cm時,結合定苗間拔上市。尤其是用干籽、濕籽、催芽籽混播的可分批上市,延長供應期,這樣早期產(chǎn)量每667 m2可達1 500~2 500 kg,且 3 月上中旬即可上市,比露地栽培提早50~70 d,此時上市價格每1 kg為6~8元,667 m2可收入1萬~2萬元,經(jīng)濟效益極好。
②定植到大棚后多次割收上市 即在苗高13~20 cm時定植,當蔓長33 cm時開始第一次采收,也可根據(jù)市場行情提早采收,在第1~2次采收時,基部留2~3節(jié),以促進萌發(fā)較多的嫩枝而提高產(chǎn)量,采收3~4次后,應適當重采,僅留1~2節(jié)即可,否則發(fā)枝過多,生長纖弱緩慢,影響產(chǎn)量和品質。為了保證上市質量,要做到及時采收。這種栽培方式在4月上中旬即可開始上市,仍比露地栽培提前 30~40 d,早收 2~3 次,產(chǎn)量比第一種方式有所增加,每667 m2早期產(chǎn)量3 000 kg左右,此時上市每1 kg市場價2~3元,667 m2收益 6 000~12 000 元,效益也很可觀。如果前期茬口倒不過來,先育苗后移栽也是切實可行的。加上后期可露地栽培,能連續(xù)采收到10月,667 m2的總產(chǎn)量在 7 500~10 000 kg,總收益也可達1萬~2萬元。
蕹菜白銹病防治應選用無病種子,或用種子質量0.3%的35%瑞毒霉拌種;與非旋花科植物進行2~3 a的輪作;加強田間管理,注意排水與通風;發(fā)病初期用58%甲霜·錳鋅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53%精甲霜·錳鋅水分散粒劑500倍液、25%嘧菌酯懸浮劑1 200倍液、25%吡唑醚菌酯乳油2 000倍液、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40%乙膦鋁可濕性粉劑250~300倍液或45%代森銨水劑800~1 000倍液噴霧,每 7~10 d 噴 1 次,共 2~3次。注意藥劑的輪換使用和安全間隔期。
應以預防為主,可通過土壤消毒處理,培育壯苗,合理密植,控制棚室空氣濕度,增施有機肥,加強溫濕、光照、水肥、病源等方面的田間管理綜合防治病害。植株發(fā)病初期可選用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1 000~1 500倍液、50%撲海因(異菌脲)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50%嘧霉胺懸浮劑800~1 000倍液、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灑,每7~10 d噴灑1次, 共2~3次,要注意輪換使用不同作用機制的殺菌劑或復配制劑,以免病菌產(chǎn)生耐藥性。
應在冬季清除地上部枯葉及病殘體,并結合深翻,加速病殘體腐爛,消除菌源;加強肥水管理,合理施肥,增施腐熟有機肥,適當噴施葉面肥,促進植株生長,增強抗病力;提倡采用高畦栽培,雨后及時清溝排水,疏株通風,降低田間濕度,可有效預防和減輕病害發(fā)生。發(fā)病初期用50%多菌靈懸浮劑600~800倍液、60%多菌靈鹽酸鹽可溶性粉劑600倍液、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或10%苯醚甲環(huán)唑水分散粒劑1 500倍液噴霧防治。每7~10 d噴1次,共2~3次。注意藥劑的輪換使用和安全間隔期。
應在冬季清除地上部枯葉及病殘體,并結合深翻,加速病殘體腐爛,減少菌源;雨后及時清溝排水,降低田間濕度,有效預防、減輕病害發(fā)生。合理施肥,增施腐熟有機肥,適當噴施葉面肥,促進植株生長,增強抗病力。發(fā)病初期可選用78%波爾·錳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58%甲霜·錳鋅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45%代森銨水劑1 000倍液或53%精甲霜·錳鋅水分散粒劑500倍液噴霧,每7~10 d噴1次,共2~3次。注意藥劑的輪換使用和安全間隔期。
防治斜紋夜蛾,于3~4月及時清除田間雜草,采取秋翻冬耕等措施可消滅部分越冬幼蟲和蛹,有效降低害蟲發(fā)生基數(shù);使用黑光燈、頻振式誘蟲燈對成蟲進行誘殺;使用斜紋夜蛾性誘劑配合誘捕器對成蟲進行誘殺;在低齡幼蟲盛發(fā)期,可用生物藥劑苜核·蘇云菌懸浮劑(苜蓿銀紋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1×108PIB/mL、蘇云金桿菌 2 000 IU/μL)750 倍液,在陰天全天或晴天傍晚施藥,有較好的防效;在幼蟲3齡前或低齡幼蟲盛發(fā)期,可噴施50%辛硫磷乳油,宜在晴天傍晚時施藥,噴藥時要均勻,同時不同農(nóng)藥應交替輪換使用,避免害蟲產(chǎn)生抗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