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海霞
到了初現(xiàn)酷暑之氣的六月,一年的光景便過了一半。望著堆積如山的工作,以及仿佛永遠也完不成的任務(wù),我內(nèi)心開始急躁起來,頗有一番眼看惠蘭花枯只能“空折枝”的焦慮。我這邊著急上火,先生那邊飄來一句:“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其實,關(guān)于焦慮,我和先生還有一番討論。先生說:“焦慮是因為有壓力,壓力大是因為能力配不上欲望。當(dāng)你沒有欲望時,壓力自然消解。”醍醐灌頂啊,原來,焦慮是因為我想把事情做到完美并得到認(rèn)可的欲望作祟。
我頓覺釋然。其實,工作如此,尋常日子也是如此。人生之日久遠,中途必然為諸事所累,何不順勢而為?明朝洪應(yīng)明曾于《菜根譚》言:“風(fēng)來疏竹,風(fēng)過而竹不留聲;雁度寒潭,雁過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來而心始現(xiàn),事過而心隨空。”說的是風(fēng)吹散竹子,竹林里卻沒有留下風(fēng)的聲音;雁從寒潭飛過,寒潭上卻沒有留下雁的身影。因而,修養(yǎng)高的人遇到事情,就會憑著本心處理,盡心盡力,也就氣定神閑。
這大概就是《六祖壇經(jīng)》所警示的:“來去自由,心體無滯,即是般若?!眮砣ト顼L(fēng),得失隨緣,不要因此而煩惱,不要自損自傷,才是智慧之道。俗人如我,遇到瑣事就這樣思慮無度,怕是毫無慧根可言。
憶起沈復(fù)《浮生六記》里的一段文字“夏日荷花初開時,晚含而曉放,蕓用小紗布囊撮茶葉少許,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韻尤絕”,不覺莞爾。沈復(fù)與陳蕓本是表親,且自幼青梅竹馬,兩情相悅。蕓娘一生所向往的,不過是“布衣暖、飯菜飽,一生雍雍,優(yōu)游泉石”的煙火日子,對婆婆妯娌盡孝盡心,丈夫“奔走衣食,中饋缺乏”,她也“能纖悉不介意”。她一生多經(jīng)磨難,不為公婆所容,后來隨夫漂泊異鄉(xiāng),她也無所怨懟。大抵正是這樣的雍容氣度,才讓她一直能惠而不費地生活得相當(dāng)有情趣,然后與志趣相投的丈夫“唱隨二十三年”罷!
煮泉浸日月,日子慢慢來——煙火人家,萬千造化自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