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波
【摘 要】中韓兩國書院是血脈相承的關系,中國書院制度傳入韓國后,其基本的教育職能得到了保持,但由于諸多因素影響,又和中國書院呈現(xiàn)很多差別之處。本文著重從教育目的、內容、方法、教師、教育對象幾方面對兩國書院教育進行比較,探究書院教育制度的發(fā)展面貌。
【關鍵詞】中國書院;韓國書院;書院教育;比較
書院在中國的歷史較為悠久,是中國古代士人的文化組織,也是一種獨特的教育組織形式。書院起始于唐代,興盛于宋代,流變于清代。隨著中國文化的向外傳播,書院制度也走向國外,尤其在韓國得到了相當?shù)陌l(fā)展。然而,由于淵源一脈和歷史文化背景的區(qū)別,中韓兩國書院既有顯示共性的相同之處,又有展現(xiàn)特性的不同之處。
書院在韓國的傳播與發(fā)展主要在朝鮮王朝時期,中國書院制度的確立與完善是在宋代。因此,本文以朝鮮王朝和宋代的書院為中心,對其承擔的教育功能進行比較考察,揭示書院對兩國教育以及社會、政治、國民思想等領域做出的貢獻。
一、教育目的
宋代書院注重平民教育,打破了對學生的身份限制,因此教化大眾成為宋代書院的主要教育目的之一?!栋茁苟粗尽份d“聚四方之英俊,僅非取材于一域”,打破了唯官家子弟是教的傳統(tǒng),推動了教育向平民化發(fā)展。同時,宋代書院也注重培養(yǎng)經(jīng)世致用的人才,效法圣賢,這也是朱子學的教育目標。但書院并不以科舉為最終目的,朱熹曾講“前人建書院,本以待四方之友,相與講學,非止為科舉”,這種思想把儒生與利祿分離開來,使其不以科舉和利祿為目標追逐名利。
韓國書院尊崇朱熹之理學,首先把個人藏修即修己作為主要教育目標,以達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伊山書院院規(guī)中規(guī)定“尊崇圣賢教誨,堅信人性本善,致力于窮行心得,明禮適用。堅持立己,正己追求,志向遠大學業(yè),所行刻尊道義”,其中體現(xiàn)了要求儒生嚴于修己的教育目的?!胺ㄊベt”是韓國書院另一個教育目的,李滉在指出書院存在的問題時曾指出“書院是為何而立?是為尊崇圣賢而立?!迸c此同時,韓國書院重視通過科舉考試培養(yǎng)官員。如西岳書院就在院規(guī)中明示“根據(jù)國家的人才培養(yǎng)方針……諸史、子集、詞章等科舉科目不可不課”,使書院教育為科舉考試做準備。
由此,兩國書院教育目的的共同之處在于遵從儒家教育理念,修身修己,效法圣賢。不同之處在于宋代書院有教化民眾之意,韓國書院主要面向兩班貴族階層。此外,宋代書院更注重學問的講學,并不強調書院教育作為科舉考試的后備所,而韓國書院與此相反,與現(xiàn)實結合,到后期更是成為士林勢力的聚集之地,政治色彩濃厚。
二、教育內容
宋代書院以經(jīng)義、文學為主要講學內容,主要是儒家經(jīng)典。范仲淹在《南京書院題名記》中寫道“講義乎經(jīng),詠思乎文”,反映了書院的教學內容。主要教材包括“四書”、“五經(jīng)”、《儀禮》、《周禮》等儒家經(jīng)典著作。宋代書院講學雖以儒家學說為中心,但不僅限于某一派的學說,在學術上有著一定的開放性,如程朱理學、陸王心學、乾嘉漢學等都被囊括其中,如《太極圖說》、《小學集注》、《明道學案語錄》等都作為教材使用。另外《詩經(jīng)》、《楚辭》、《五典》等詩賦也是書院學習的內容。
相反,由于16世紀的韓國朱子學盛行,再加之一般書院都以科舉考試為教育目的,因此韓國書院的講學內容則以朱子學派為宗主,對當時盛行于中國的陽明心學、乾嘉漢學基本上采取排斥的態(tài)度。如伊山書院的院規(guī)中就規(guī)定“諸生讀書,以四書五經(jīng)為本原”,石岡書院院規(guī)則規(guī)定“莊列老釋之書,基局博突之戲皆不得入院”。因此,《小學》、“四書”、“五經(jīng)”是各書院基本教材,一部分書院還使用《史記》、《詞章》等。
可見,兩國書院在教育內容上的共同點在于都以理學為主要內容之一,包含四書五經(jīng)為主的經(jīng)學,還包含一部分詩賦等文學內容。但宋代書院的教育內容更加廣泛,不只尊崇一家之學,而韓國書院在講學內容上有著相對的學術保守性。
三、教育方法
宋代書院一般采用講解、答疑結合的方法。講解主要是指導學生讀書,教師將自己的治學經(jīng)驗包括讀書的方法和原則等傳授給學生,具體包括應該讀什么書、如何提高學習效果等。這種指導大都是提綱挈領式的,主要靠學生自己刻苦鉆研。如朱熹在其創(chuàng)立的白鹿洞書院所定的六條讀書法,就屬于指點性的。答疑是教師答復學生的質疑與問題,教師講學過程中鼓勵學生提出疑難,問難論辯。朱熹在白鹿洞書院時,經(jīng)常親自與學生質疑問難,他強調讀書須有疑,“疑者足以研其微”,漸疑漸解,融會貫通,“方始是學”。這種講學方法有利于學生進行獨立研究,提出自己的見解。
韓國書院在教育方法上主要受白鹿洞書院的影響,采用講義、問答式方法。講義是大聲誦讀所學內容,并理解其中含義,按時間細分為“日講”、“旬講”、“望講”、“月講”。講義之后進行問答式,以求“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除兩種方法外,還強調學生的自律性,自覺進行學問的探究與研磨。
可以看出,兩國書院的教學方法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宋代書院問難論辯氣氛濃厚,而且院外的學者及其弟子也會參與其中,學術氣氛濃厚。而韓國書院的講學只限于本院之內,尤其到了朝鮮王朝后期,書院的祭祀功能占據(jù)上風,教育功能居于其之下,以致成為政治任務聚集的場所。
四、教師
關于教師,宋代小規(guī)模書院多是書院的院長,即山長自己擔任。規(guī)模大的書院則人員較多,分工明確,擔任講師的主要有主洞、副講、堂長等。這些人士主要包括名儒宿學、絕意仕祿以教授為業(yè)者、退職官員等。另外,宋代書院還時常邀請一些各個學派的大師、學者及其弟子來講學或辯難質疑,稱為講會。如白鹿洞書院曾邀陸九淵講授喻義,倡導陸氏本心之學的袁甫曾在象山書院、白鹿洞書院、番江書堂講學。
韓國書院的講師一般由上有司、山長、洞主、首任、院長等擔任,不同書院在名稱和任其上有差別,一般都是學行可為人師表的退休官員、隱退之士及博學德高之人,只限于在其所在書院進行講學。
可見,中韓兩國書院的教師都是名儒或德高望重之人擔任,而宋代書院通過講會的形式對教師的選擇更為自由開放,而韓國書院講師則限于本地之人,相對流動性較小。
五、教育對象
宋代書院不是官辦而是民間自主創(chuàng)辦,是向下層社會開放的,學生不受身份和地域限制,因而帶有濃烈的平民色彩。不像官學專門以官家子弟為教育對象,把教育限制在上層社會,作為少數(shù)人壟斷的權利。如《石洞書院記》所敘述的書院創(chuàng)辦目的是為政治上無特權的庶族子弟服務,面向下層社會的辦學方向非常明確??梢?,書院的教育對象是沒有任何身份限制的,把教育下移到了民間,做到了有教無類。
同樣,在初期的韓國書院中也沒有對入院生身份進行明確的限制,中人、庶人入院并沒有問題。如韓國最早的書院白云洞書院在院規(guī)中規(guī)定“凡入院之士,司馬則如入太學。其次,初試入格者,雖非入格,其一心向學有操行而愿入者,有司稟于斯文而迎之?!钡谑耸兰o之后,隨著社會階層的進一步分化,書院逐漸成為兩班階層的教育機關,如紹修書院在《入院錄》中明確規(guī)定了“中人庶孽雖大小可勿許濫書”,像這種對下層百姓持排斥立場的規(guī)定在嶺南系書院中是較為突出的現(xiàn)象。
因此,在教育對象方面,宋代書院沒有嚴格的身份限制,向平民開放。而韓國書院基本限于兩班階層,這與當時韓國階層明確的身份制度緊密相關。
六、小結
教育作為中國書院的最主要功能之一,傳入韓國后得到了完整的傳承與保持。宋代是中國書院發(fā)展的鼎盛時期,韓國朝鮮王朝時期書院在教育目的、內容、方法、教師、教育對象等方面同宋代書院有很多相同之處,其中原因在于韓國把儒家思想作為治國理念,儒家思想深入影響社會各個領域,教育方面尤其突出,因而大部分接受并繼承了中國書院的教育理念及組織方法。然而,由于社會時代背景等諸多因素的影響,韓國書院教育并未完全照搬中國,也呈現(xiàn)出了自己獨有的特色。但不可否認的是,書院教育對兩國社會、政治、文化等領域都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兩國教育史上都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參考文獻】
[1]鄭萬祚. 退溪學派的書院教育論[J],南冥學研究(第9輯),1999,p188
[2]民族文化促進會. 國譯退溪集[M],景仁文化社,1980,p218
[3]列邑院宇事績,白云洞書院規(guī)
[4]李樹煥. 朝鮮時代書院的成立于教育活動[J]. 東亞人文學(第九輯),2006. p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