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丹妮
【摘 要】非營利組織作為與政府、企業(yè)鼎足而立的第三部門,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階段,擔負著特殊的時代使命,扮演著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合作者的角色,在社會建設和管理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探究我國非營利組織深陷困境的原因,有著重要意義。
【關鍵詞】非營利組織;困境;內因分析
眾所周知,阻礙非營利組織實現(xiàn)公益性使命有著很多的社會因素。但哲學上常說,外因是條件,內因是根本。除卻外在的大環(huán)境之外,我國非營利組織自身的內部管理制度等更是需要我們追根的地方。
一、不少非營利組織自身身缺乏使命感
非營利組織正是為其使命而生的,使命是它存在和發(fā)展的前提與條件。非營利組織在現(xiàn)實生活中所涉及到的領域是非常廣泛的,它所參與的活動也不是只局限于非營利性和無私奉獻性,它也非常注重創(chuàng)新性、多樣性與靈活性等的統(tǒng)一。但是,不管是何種形式的非營利組織,或者是社會如何巨變與發(fā)展,使命感和參與性自始至終都應該是非營利組織擺在首位的,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精神上的動力源源不斷。由于非營利組織獲得的利潤不能用于成員間的共享或分配,大大降低了人們不斷上進努力的動機,這就需要使命感來支撐。非營利組織的公益性是社會需要它的重要原因,同時也是其不同于政府與企業(yè)的重點所在,因為有了公益,組織才無愧于“非營利組織”的使命。
使命是組織存在的理由與價值所在,但是光是簡單的使命陳述就太淺顯了,必須將使命轉化為明確具體的行動目標。女童軍組織有了清晰的組織使命陳述,而在具體的行動中也是在不同的時期確立了各種不同的目標。在管理學大師德魯克對弗朗西斯赫塞爾賓訪談錄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在1976-1990這十幾年間,全國335個女童軍組織推出了不少新方案,其中最成功的莫過于幼女童軍(Daisy Scouts),即為5歲或幼兒園的幼女所推出的新方案。紅十字會脫離自己的使命,暴露出種種問題,趙白鴿作為“救火隊長”不畏艱險,臨危受命。在她掌帥紅會的近三年中,進行了循序漸進的改革,公布紅會年度收支、公開選拔紅會官員、成立紅會社會監(jiān)督委員會、強化與媒體溝通。
二、資金方面
在當前,非營利組織主要三種募集資金的渠道,除卻我國政府的支持力度偏低和民眾捐贈意識淡薄這兩個外部的渠道,非營利組織自身的原因則體現(xiàn)為社會服務能力弱而導致會費和服務收費收入偏低。在組織自籌資金方面,國際上做的最好的就是美國女童軍(Girl Scouts of the USA)。該組織擁有370多萬會員的美國女童軍(Girl Scouts of the USA)是美國最大的女孩團體組織,它是美國的一個非營利組織,也是美國最大的女孩團體組織,主要是為5-17歲女孩服務的教育組織。在組織創(chuàng)立之初,立足于培養(yǎng)女孩成為健康、合格的母親,隨著時代的變化,女童軍組織更注重培養(yǎng)女孩子成為自信、合作、具有領導才能的現(xiàn)代女性,很多杰出女性都曾是女童軍的成員,最具代表性的事例就是90%以上的國會女議員都曾經是女童子軍的成員。它主要是通過最有代表性最傳統(tǒng)的活動來籌集資金:手工制作和餅干銷售。一年一次的餅干銷售活動女孩子們學習銷售、市場的知識,同時增進如何與人打交道的能力。這不僅僅可以鍛煉女孩們的各種能力,更可以為組織的良好運行提供資金支持。
相比之下,由于我國不少非營利組織都存在“等、要、靠”的心理,發(fā)展的相對較好的都是政府扶持力度較大的組織,扶持力度相對較大的那些組織更沒有動力去挖掘自身的籌資潛力,扶持力度甚微的組織則更難進行資金募集。因此,會費和服務收費在資金的來源中所占的比例是相當小的,數(shù)不清的非營利組織因為募集資金困難、自我創(chuàng)收受到限制而導致難以開展正常的活動,甚至處于“休眠”狀態(tài),發(fā)展歷程更是曲折坎坷。所以,自身募集資金能力低、資金不足,導致了我國非營利組織難以實現(xiàn)公益性使命,更難以形成社會管理合力,服務社會。
三、人力隊伍建設方面
組織是否能夠有效運行,在很大程度上要看組織人員的素質,它同時也是實現(xiàn)組織使命、價值觀和目標的重要工具和手段。然而,在當前大部分的非營利組織中,人才隊伍建設落后,員工各方面素質相對較低。由于種種問題和原因,組織內部工作人員收入水平相對較低、社會地位也不高。正是因為這樣,非營利組織工作人員流失非常嚴重,加之很多各方面素質優(yōu)越的人不愿意在非營利組織工作,這就造成員工素質低的問題,從而不利于人才隊伍建設。
眾所周知,在現(xiàn)代社會,無論從事什么工作,個人都有著人生追求,因此非營利組織也應該向其他工作單位學習,為員工提供合理的工作報酬、良好的工作環(huán)境以及一定的升遷和培訓機會。除此之外,還要對組織內部人員進行相關的使命教育,重視精神的力量。但是,許多非營利組織缺乏有效激勵和引導組織成員的制度,管理體制十分僵硬,組織內成員也是死氣沉沉,缺乏活力,整個組織凝聚力和吸引力非常低。
四、非營利組織的管理體制
在非營利組織早期的時候,很多管理界泰斗都沒想過“非營利組織也需要良好的管理”,更談不上承認管理的必要性了,但是后來隨著實踐的發(fā)展,他們也漸漸地意識到管理的重要性,認為非營利組織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來源于科學的管理。非營利組織的核心是董事會和總裁,董事會的成員主要是外部人員(兼職人員),其職責是確立組織的使命,制定組織的績效考核標準,總裁則負責組織的日常管理。
而在我國,通過與非營利組織的相關法律條例可以看出,它并沒有對非營利組織的組織和管理制度的問題作出明確的規(guī)定。舉例來說,廣東東莞的某社工機構其理事會成員主要由出資人擔任,代表性不強,平時根本不參與組織的事務,且作用發(fā)揮不充分,難以承擔起理事會的使命與責任。除了董事會,在組織的績效考核和人才晉升方面,許多組織的績效考核流于形式,或者干脆不考核,這也導致組織的效率低下。
另外,不少組織的管理體制行政化傾向特別明顯,從章程的規(guī)定、人事權還有日常決策權,到具體的運行機制、激勵機制和監(jiān)督機制等方面,都具有行政化色彩。上述種種管理體制中存在的問題無一不影響著非營利組織的健康,阻礙非營利組織實現(xiàn)其公益性使命。
【參考文獻】
[1]田凱.西方非營利組織理論述評[J].中國行政管理,2003(06):59-64.
[2]王名,賈西津.中國NGO的發(fā)展分析[J].管理世界,2002(08):30-42.
[3]鄧國勝.中國草根NGO發(fā)展的現(xiàn)狀與障礙[J].專題,2010(01):12-13.
[4]蔡寧,田雪瑩.國外非營利組織理論的研究進展[J].重慶大學學報,2007,13(2):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