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永建
一
金秋的一個午后,我們驅(qū)車前往武夷山上梅鄉(xiāng)白水村探訪柳永遺跡。不料遇上修路,汽車一路顛簸,四五十公里的路程花了3個多小時。到了村口即到一農(nóng)家問路,一位20多歲的農(nóng)民兄弟得知我的來意后,執(zhí)意做向?qū)?,領(lǐng)著我們來到依山傍水的路邊自然村。他指著跟前的五六幢房子說:“柳永曾住在這個地方,具體是哪一幢已無證可考?!钡娧矍耙曇伴_闊,溪水潺潺,不遠處可見兩棵參天大樹。我們沿著田埂走到樹旁,兩棵羅漢松枝繁葉茂,生機勃勃。農(nóng)民兄弟自豪地說:“去年曾有人出資20萬元想買樹,因為是柳永當年親手種的,也是柳氏家族的唯一物證,所以我們不肯賣?!贝逯魅胃嬖V我,自然村有72戶人家,但沒人姓柳;聽村里的老人家說,當年柳永三兄弟考上進士后,都在外地當官。
夜幕降臨,從農(nóng)戶門窗射出的光線里,我仿佛感受到柳永當年挑燈夜讀的情景。10歲那年,柳永的父親柳宜病逝,母子倆在京城無依無靠,在叔叔柳寀的陪同下從汴京(今開封市)到崇安縣五夫里(今武夷山市上梅鄉(xiāng))投靠祖母虞氏。虞氏系柳永祖父的繼室,與柳永沒有血緣關(guān)系,生活中不免會少些親情。柳永母子倆在武夷山過著農(nóng)耕生活。柳永一邊向村姑學習制茶,一邊在祖母和母親的督導下學習文化,日漸成長。12歲時,胸懷大志的柳永寫下了《勸學文》:“父母養(yǎng)其子而不教,是不愛其子也。雖教而不嚴,是亦不愛其子也。父母教而不學,是子不愛其身也。雖學而不勤,是亦不愛其身也。是故,養(yǎng)子必教,教則必嚴,嚴則必勤,勤則必成。學,則庶人之子為公卿;不學,則公卿之子為庶人。”
武夷山上梅鄉(xiāng)
柳永出身名門望族,其家族人才輩出,進士滿門,四代出了14位進士,祖父柳崇以博學鴻儒著稱,父親柳宜官至工部侍郎。在“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儒家思想影響下,柳永勤奮好學,每晚都在燭光下苦讀到深夜。為了紀念柳永并鼓勵后人,鄉(xiāng)親們把柳宅后門的兩座山命名為蠟燭山和筆架山。
柳永曾寫有一首《中峰寺》詩:
板蘿躡石路崔嵬,千萬峰中梵室開。僧向半天為世界,眼看平地起風雷。猿偷曉果升松去,竹逗清流入檻來。旬月經(jīng)游殊不厭,欲歸回首更遲回。
我們走了40多里山路,來到上梅鄉(xiāng)的寂歷山上,尋找始建于唐初的中峰寺。盡管歲月的塵沙已經(jīng)吞蝕了這里的一切,當年規(guī)模宏大、占地萬頃的寺廟,現(xiàn)已蕩然無存,但從1998年由村民自發(fā)在遺址上修建的小佛堂以及從小佛堂到寺尾村5里路的距離中,足以推斷當年中峰寺的非凡氣派。難怪100多年后,朱熹把父親朱松的墓地選在中峰寺的后山上。我站在朱松的墓旁,遐想景福元年(892)“里中有虎患,眾捕之,師騎虎出迎”的情景。禪師騎虎出迎的神話故事,風景如畫的寂歷山,嬉戲的猿猴,娟秀的翠筱,深深地吸引了風流倜儻的柳永,這里的一草一木讓他陶醉忘懷,以致流連旬月還依依不回。
此時的柳永情竇初開,帥氣十足。15歲時,年邁多病的祖母希望孫子早日成婚,在母親的主持下,選了一個良辰吉日為柳永辦了婚事。在愛情的催化下,柳永的才情初露鋒芒。他把民間流行的《眉峰碧》“蹙破眉峰碧,纖手還重執(zhí)。鎮(zhèn)日相看未足時,忍便使,鴛鴦只。薄暮投村驛,風雨愁通夕。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葉上心頭滴”書寫在墻上,反復推敲,認真思考。把流行民謠《武夷情歌》“一想郎,日落山,奴家想郎也艱難。三年一去無音訊,十載倚門望眼穿……十想郎,天大亮,夢醒奴家愁斷腸。懶穿綾羅懶施粉,青絲雜亂待郎還”熟記于心,邊唱邊研究其韻律。柳永從武夷山的鄉(xiāng)土文藝以及旅居武夷山的江淹、李商隱、徐凝等的詩詞作品中,悟出了詩詞創(chuàng)作的玄機,找到了靈感,在丹山碧水催動下,一氣呵成了5首《巫山一段云》。這是柳永的處女作,從此一發(fā)不可收拾。
柳永在武夷山學有所成后,日夜兼程趕到京城,晝夜埋頭苦學,經(jīng)過較短時間的突擊,信心十足地參加應試。結(jié)果,在激烈的科考競爭落了榜。第一次參加科考就被淘汰,這是才高氣盛的柳永所不曾料及的。柳永絲毫沒有心理上的準備,他認為這不是自己的失誤。狂傲、自負的柳永把十多年來苦讀圣賢書的磨礪化為怨恨和悲慟,牢騷滿腹地脫口而出一首《鶴沖天》: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云便,爭不恣狂蕩。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仁宗得知后說:“此人任從風前月下淺斟低唱,豈可令仕宦?”柳永則以放浪形骸的方式進行反抗,打著“奉旨填詞柳三變”的旗子,選擇了歌樓妓院,朝夕與著名歌妓為伴,開始了他的通俗文藝創(chuàng)作生涯。他在虛幻的情感世界里,過著花天酒地的瀟灑日子。滋潤的時光一晃就是三四年。試想,一個整天泡在歌樓舞廳醉生夢死的詞人,盡管才高八斗,但是沒有“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的磨礪,怎能“登高第”?結(jié)果,柳永又連連在考場中名落孫山。
經(jīng)過多次落榜打擊后,柳永的狂傲和自負心態(tài)開始收斂,他思前想后,決定放棄歌樓舞廳的生活,到武夷山看望妻子和年幼的兒子柳涗,繼續(xù)攻讀詩、賦、《論語》《春秋》《禮記》中的薄弱章節(jié),再回京城應考。
柳永終于回到了闊別已久的武夷山,與母親和妻兒團圓。
柳永的妻子嬌美溫柔,知書達禮,是個賢妻良母?;楹蟮囊欢螘r間,小兩口相濡以沫,愛得如癡如醉。祖母和母親看在眼里,喜在心頭,都希望能早日抱上孩子。結(jié)果事與愿違,三年仍然沒有動靜。直到祖母去世,柳永回武夷山奔喪時,才有“喜”,這一年柳永已41歲。
二
1034年,柳永終于考上了進士,這年他已經(jīng)50歲,可謂“及第已老”,其次兄柳三接也同榜登第,雙喜臨門。
武夷宮柳永紀念館
在即將赴睦州(今浙江建德市)任推官之時,京城文藝界100多位朋友在京城搭帳設(shè)宴為柳永餞行。面對前來送行的情人,想到眼下的離別,哪里有心情飲酒?正在難舍難分之際,艄公又催促柳永上船。乘船的“留戀”,劃船的“催發(fā)”,這一對矛盾將熱戀中的情人推到了不想離別但又不得不離別的最后時刻。詞人用滾燙的心、澎湃的熱血抒發(fā)出《雨霖鈴》這首天籟之曲: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jīng)年,應是良辰美景虛設(shè)。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雨霖鈴》把柳永的慢詞創(chuàng)作推到了前所未有的歷史巔峰,這首詞在宋元時期得到廣泛流傳,被后人評為“宋金十大名曲”之一。
柳永到睦州任職后,勤于政事,關(guān)注民生,得到了百姓的擁戴和朝廷的肯定,不久就被提拔到余杭縣當縣令。在余杭任職期間,他更是勤奮工作,發(fā)展生產(chǎn),在他的努力下,百姓的生活水平有了較大提高。500多年后,清嘉慶《余杭縣志》記載:“柳永為人風雅不羈,撫民清靜,安于無事,百姓愛之?!?/p>
詞人不僅熱愛睦州和余杭的黎民百姓,也熱愛那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至于朝廷把自己從推官提拔到縣令,柳永并沒有感到喜悅,他認為縣令這一級職務不能滿足他遠大的志向,是大材小用。為了生計,又不得不接受“游宦”這個遠離家鄉(xiāng)孤獨艱辛的差事,對這種生活,柳永感到無奈和厭倦。
柳永在“歸去來”的渴望中,命運又跟他開了一個玩笑,不久,朝廷把他調(diào)到離京城更遠條件更艱苦的昌國州(今浙江定海)任曉峰鹽場監(jiān)。曉峰鹽場依山面海,是個窮鄉(xiāng)僻壤、人煙稀少、貧窮落后的小漁村,柳永在這里與數(shù)百名漁民打交道,渴望家鄉(xiāng)、追懷往事、眷戀佳人、期冀未來以及孤獨無奈、飄零感傷等復雜心情與日俱增。
人的痛苦來自無法改變的命運,人的快樂來自適應命運的安排。自古以來,中國的文人始終難以置身體制之外。漸漸步入晚年的柳永,多年來一直在爭取仕途上的發(fā)展,結(jié)果總是不如人意。過了兩年,柳永被調(diào)到甘肅靈臺當縣令。靈臺的自然條件比定海更差,離家也更遠。這次調(diào)動讓柳永更是感到失望,渴望改變命運的焦慮時時困擾著他。
通過柳永的不懈努力,在太守們的幫助推薦下,慶歷四年(1044),柳永終于被提拔進京,任著作郎。為了紀念仕途上的重要轉(zhuǎn)變,詞人把自己的名字柳三變改名為柳永。
一天中午,柳永聽說著名歌妓香香因病去世,這突如其來的噩耗,讓柳永哀痛欲絕。一個年輕美麗的生命消逝了,世間如此之大,卻沒有她的棲身之地,柳永的哭泣、呼喚,怎能留住香香匆匆離去的腳步?一首《秋蕊香引》記述了柳永的心緒:
留不得。光陰催促,奈芳蘭歇,好花謝,惟頃刻。彩云易散琉璃脆,驗前事端的。
風月夜,幾處前蹤舊跡,忍思憶。這回望斷,永作終天隔。向仙島,歸冥路,兩無消息。
柳永身處朝廷,以文人的身份真情悼念一位社會底層的風塵女子,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為數(shù)不多,足見柳永人性的光輝。
宋代的民間歌妓是以小唱為職業(yè)的女藝人,她們在歌筵舞席、茶坊酒肆和瓦市中演唱,以賣藝為生,社會地位卑賤。歌妓們自幼學習歌舞,聰明美麗,有的還會吟詩作詞,能書會畫。柳永受到新興市民思潮的影響,沒有將她們當作賤民看待,尊重她們,同情她們,并為她們創(chuàng)作新詞,所以贏得了她們的友誼和愛情。柳永長期生活在底層,熟悉底層,其作品往往能夠真實地表達底層受壓迫婦女的呼聲,這種進步思想在當時被稱為“淫冶謳歌之曲”。但他的這些詞作,字里行間沒有一點猥褻的成分,沒有一點居高臨下的意味。柳永對她們的贊美和同情都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真誠的,這是柳詞“民生意識”的光輝所在。
柳永在眾多的女友中,曾與蟲蟲感情最深,并向她求過婚,“待作真?zhèn)€宅院,方信有初終”。不幸的是,蟲蟲在惡劣的環(huán)境里過早地去世,這讓柳永悲痛萬分。詞人對生命流逝的痛苦,青春易逝的悲嘆,寫在《離別難》里:
花謝水流倏忽,嗟年少光陰。有天然蕙質(zhì)蘭心,美韶容,何啻值千金。便因甚,翠弱紅衰,纏綿香體,都不勝任。算神仙,五色靈丹無驗,中路委瓶簪。
柳永紀念館柳詞墻
人悄悄,夜沉沉,閉香閨,永棄鴛衾。想嬌魂媚魄非遠,縱洪都方士也難尋。最苦是,好景良天,尊前歌笑,空想遺音。望斷處,杳杳巫峰十二,千古暮云深。
三
在一個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杭州知府孫沔在西子湖畔舉辦全國名曲演唱會,邀請柳永擔任評委。其間,孫沔邀柳永到錢塘江觀潮,詞人被大潮澎湃浩蕩的氣勢、驚濤拍岸的雄渾、開闊博大的恢宏所震驚,一曲《望海潮》涌上心頭: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
詞人概括了錢塘潮的壯觀、西子湖的秀麗和都市物阜民康的景象。贊譽孫沔“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孫沔的威武和清雅風流由此可見一斑。一年后,當金主亮聽到這首歌后,欣然仰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1000多年后,毛澤東親自手書《望海潮》,后來杭州市政府把這首詞刻在錢塘江畔。
次年9月,時值天空出現(xiàn)壽星,朝廷舉辦盛大的歌舞宴會,柳永奉旨填詞,祝愿仁宗皇帝萬壽無疆。內(nèi)都知史把柳永的新作《醉蓬萊》呈給皇帝審定。柳永深知這次創(chuàng)作的重要性,用了多種創(chuàng)作技巧,但其中個別語句與悼詞暗合,犯了大忌,再加上仁宗對柳永有成見,多方挑剔,致使這次機遇與柳永擦肩而過。
柳永一生命運多舛,形似飄蓬,嘗盡了折磨與心靈困頓之苦。先是早年困于科考,備受多次落榜之痛苦;及第為官后,又長期困于選調(diào),諳盡羈旅漂泊滋味。晚年的柳永開始對自己的人生進行反思,他認為追求仕途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人世間比仕途更重要的是生命的價值,并對自己心儀的仕途和情愛,進行反復的拷問。
不久,柳永又改任為太常博士。宋朝官員70致仕,柳永在臨退休前被提拔擔任屯田員外郎,屬從六品。退休后,柳永一邊在家整理《樂章集》,一邊盤算著到武夷山養(yǎng)老。在《思歸樂》精美雋永的詞句里,我們看見了柳永與友人歡聚喝酒、聽歌賞舞、漸入醉鄉(xiāng)的歡樂場面,感受到了柳永對人生觀的態(tài)度和看法,還看到了柳永歸隱養(yǎng)老的情景。
柳永整理完《樂章集》之后,交給在京任著作郎的兒子柳涚印刷?;实v八年(1058),柳永在京病逝,他帶著遺憾和失望,帶著大悟大徹之后的悲涼,帶著《樂章集》這部光照千秋的不朽著作,離開了人間。20多年后,柳涚謝官遷居鎮(zhèn)江,遂把父親改葬于鎮(zhèn)江的北固山下。之后的200多年里,每年都有大批文藝界人士自發(fā)到北固山憑吊柳永,后來有了“名妓春風吊柳七”的美麗傳說。
柳永不僅是著名的詞作家,還是著名的音樂家,他精通音律,所以他創(chuàng)作的詞,好唱好聽,通俗易懂,是標準的音樂文學,以致出現(xiàn)了“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的普及和廣泛性。文學史家評論說,柳永是宋詞婉約派的代表,是慢詞的奠基人,沒有柳永就沒有后來的蘇東坡,沒有柳永就沒有宋詞。柳永在宋代詞人中是最受人民熱愛的詞人。
寫到這里,已是深夜兩點,推開窗戶,舉目遠眺,一片朦朧,我仿佛看見滄浪江水中有一葉孤舟,有人誦著“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小船載著大師滿心的酸楚和滿腹的才情,杳然天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