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厚銀
【摘要】 目的:探討個性化護理應用于乙肝肝硬化失代償患者藥物治療依從性的效果。方法:將2016年3月-2018年2月90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償患者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組,對照組施行常規(guī)化護理干預,試驗組應用個性化護理。比較兩組乙肝肝硬化失代償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疾病的認知程度、藥物治療依從性;護理前后患者不良的情緒狀態(tài)和生存質量SF-36量表分值;治療過程中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結果:試驗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患者疾病認知程度、藥物治療依從性優(yōu)于對照組(P<0.05);護理前兩組患者不良的情緒狀態(tài)和生存質量SF-36量表分值相近(P>0.05);護理后試驗組患者不良的情緒狀態(tài)和生存質量SF-36量表分值優(yōu)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患者治療過程中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個性化護理在乙肝肝硬化失代償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確切,可有效減輕患者不良情緒狀態(tài),提升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提升患者滿意度。
【關鍵詞】 個性化護理; 乙肝肝硬化失代償患者;藥物治療依從性; 效果
doi:10.14033/j.cnki.cfmr.2019.04.05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9)04-0-02
抗病毒藥物治療乙型肝炎肝硬化時間長,且大多數(shù)患者容易出現(xiàn)焦慮,悲觀等不良情緒,導致這些患者對藥物治療的依從性顯著降低,進而影響到治療效果。因此,對失代償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藥物治療過程進行合理有效護理干預對策對治療依從性提高和預后改善意義重大[1-2]。本研究分析個性化護理應用于乙肝肝硬化失代償患者藥物治療依從性的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3月-2018年2月90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償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符合乙肝肝硬化失代償標準,有正常理解能力,無精神疾病。排除標準:合并其他嚴重疾病、精神疾病等患者。本研究經(jīng)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知情同意。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兩組,每組45例。試驗組中,男28例,女17例;年齡31~76歲,平均(48.24±2.11)歲;病程1~15年,平均(5.66±1.21)年。對照組中,男28例,女17例;
年齡32~76歲,平均(48.17±2.57)歲;病程1~15年,平均(5.64±1.28)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施行常規(guī)化護理干預,均按照常規(guī)護理要求遵醫(yī)囑進行;試驗組應用個性化護理,具體如下:(1)心理干預。護理人員應加強與患者的語言、心理溝通,了解其個體情況以便制定個性化護理措施。鼓勵患者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闡述自身疑惑的問題,并以簡單易用的語言對其進行解釋并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導工作。(2)健康教育。護理人員耐心向患者解釋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病因,發(fā)病危險因素、臨床表現(xiàn)和治療相關事宜,并向患者提供不同形式的日常保健知識和治療方法,根據(jù)患者經(jīng)濟條件選擇合適藥物。采用簡單直觀的健康教育方法,對理解能力較弱的人積極應用視頻,圖片等方法進行指導和教育,提高直觀性。(3)出院干預。告知患者不應擅自停藥,或改變藥物劑量,并建立個人治療檔案。記錄抗病毒藥物使用情況,以確保醫(yī)生全面追蹤患者出院后的用藥依從性,定時隨訪,給予監(jiān)督和指導[3-4]。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比較兩組乙肝肝硬化失代償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自制滿意度問卷,90~100分為滿意,70~89分為比較滿意,低于70分為不滿意,總滿意度=滿意率+比較滿意率);疾病的認知程度、藥物治療依從性(0~100分,得分越高則疾病的認知程度、藥物治療依從性越高);護理前后患者不良的情緒狀態(tài)(用量表SAS、量表SDS,分值范圍均是20~80分,分值越低則焦慮和抑郁情緒狀態(tài)越輕)和生存質量SF-36量表分值(0~100分,得分越高則生存質量越高);治療過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本研究數(shù)據(jù)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比較
試驗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不良情緒狀態(tài)和生存質量SF-36量表分值比較
護理前兩組患者不良情緒狀態(tài)和生存質量SF-36量表分值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試驗組患者不良情緒狀態(tài)和生存質量SF-36量表分值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疾病認知程度、藥物治療依從性比較
試驗組患者疾病認知程度、藥物治療依從性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
試驗組患者治療過程中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依從性是指患者符合臨床治療計劃的程度,并為肝硬化患者提供有效的護理對于提高用藥依從性非常重要[5-6]。實踐表明,失代償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藥物治療依從性均較低,可能和費用高、患者存在不良心理相關。個性化護理的優(yōu)勢在于:(1)由于大多數(shù)失代償期乙肝肝硬化患者有自卑,煩躁、悲觀、焦慮等消極情緒,護理人員通過個性化護理鼓勵患者表達內心的感受和提出相關問題,并根據(jù)患者個體特點使用易于理解的語言來解釋,給予心理安慰,促使患者對治療保持樂觀和積極的態(tài)度[7-8]。(2)護理人員耐心向患者解釋乙肝肝硬化的病因,治療方法和提出日常保健知識,有助于患者更規(guī)范接受治療。(3)護理人員通過建立個人治療檔案和加強隨訪確保醫(yī)生了解患者的院后治療依從性情況,并發(fā)揮監(jiān)督用藥作用[9-12]。
本研究中,對照組施行常規(guī)化護理干預,試驗組應用個性化護理。結果顯示,試驗組乙肝肝硬化失代償患者對護理服務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疾病的認知程度、藥物治療依從性優(yōu)于對照組(P<0.05);護理前兩組不良的情緒狀態(tài)和生存質量SF-36量表分值相近(P>0.05);護理后試驗組不良的情緒狀態(tài)和生存質量SF-36量表分值優(yōu)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治療過程中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采用個性化護理對乙肝肝硬化失代償患者效果更優(yōu)。
綜上所述,個性化護理在乙肝肝硬化失代償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確切,可有效減輕患者不良情緒狀態(tài),提升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提升患者滿意度。
參考文獻
[1]任玉仙,馬榮梅.優(yōu)質護理服務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中的護理效果[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6,24(4):589-593.
[2]陳慶華,傅亞萍,袁雪梅,等.肝硬化失代償期患者引入綜合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剖析[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15,42(5):135-137.
[3]陳先飛.護理干預在肝硬化并發(fā)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5,19(12):29-31.
[4] Traussnigg,S,Kienbacher C,Halilbasic E,et al.Challenges and Management of Liver Cirrhosis:Practical Issues in the Therapy of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due to NAFLD and NASH[J].Digestive diseases,2015,33(4):598-607.
[5]陳彩琴,楊倚天.微生態(tài)制劑對預防肝硬化自發(fā)性腹膜炎再發(fā)的療效觀察及護理體會[J].中國微生態(tài)學雜志,2015,27(4):440-442.
[6] D Amico M,Pasta F,Pasta L,et al.Thrombophilic genetic factors PAI-1 4G-4G and MTHFR 677TT as risk factors of alcohol,cryptogenic liver cirrhosis and portal vein thrombosis,in a Caucasian population[J].Gene: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cusing on Gene Cloning and Gene Structure and Function,2015,568(1):85-88.
[7]岳爽,吳桂芳,于曉燕,等.延續(xù)性護理對肝硬化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西部醫(yī)學,2015,27(1):147-150.
[8]王玉文,牛艷萍,康富標.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300例誘因分析及護理干預效果觀察[J].解放軍醫(yī)藥雜志,2013,25(8):111-113.
[9] Prystupa A,Boguszewska-Czubara A,Bojarska-Junak A,et al.Activity of MMP-2,MMP-8 and MMP-9 in serum as a marker of progression of alcoholic liver disease in people from Lublin Region,eastern Poland[J].AAEM:Annals of Agricultural and Environmental Medicine,2015,22(2):325-328.
[10]邱紅梅,鄧辛香,彭忠田.個性化護理措施在乙肝肝硬化失代償患者藥物治療依從性的效果評價[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4,30(12):1999-2001.
[11]楊海燕,邵初曉.綜合性護理干預對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治療效果的影響[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4,52(11):89-91.
[12] Fernandez M,Trepo E,Degre D,et al.Transient elastography using Fibroscan is the most reliable noninvasive method for the diagnosis of advanced fibrosis and cirrhosis in alcoholic liver disease[J].Europe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2015,27(9):1074-1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