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靖復
柳州市中醫(yī)醫(yī)院放射科,廣西柳州545001
腦梗死是臨床常見腦血管疾病,具有較高發(fā)病率,多發(fā)于老年患者并具有較高的致殘致死率,對患者的生命健康產生嚴重威脅[1]。急性腦梗死的治療重點在于早期及時的溶栓治療,因而為提高急性腦梗死的治療、預后效果,延長患者生存時間,早期的準確診斷具有重要意義[2]。CT檢查是臨床急性腦梗死的常規(guī)檢查和診斷方法,但文獻提示CT檢查的效果無法滿足臨床檢查需求,存在一定的漏診率[3]。MRI彌散加權成像檢測效果準確[4]。為提高急性腦梗死的診斷效果,本研究探討MRI在急性腦梗死診斷中的應用價值及梗死病灶表觀彌散系數(ADC)值的變化。
選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柳州市中醫(yī)醫(yī)院治療的急性腦梗死患者92例,其中男52例、女40例;年齡54~71 歲,平均年齡(61.47±7.28)歲;發(fā)病至入院時間<24 h 患者29 例,24~72 h 患者34 例,>72 h 患者29例;發(fā)病原因:動脈粥樣硬化患者32例、高血壓60例。納入標準[5]:(1)在本院行MRI、CT檢查,且資料保存完整;(2)發(fā)病時間明確。排除標準:(1)合并有惡性腫瘤、肝腎功能障礙、精神疾病等基礎性疾?。唬?)腦出血。
使用3.0T MRI 儀(德國西門子公司生產)進行MRI 檢查,橫斷位序列T1WI、T2WI、FLAIR 及矢狀位序列T1WI;使用平面回波成像進行DWI 序列檢查;TR/TE:4 700/90 ms,層間距1.5 mm,層厚5 mm,矩陣為128×128,FOV為240 mm×240 mm;掃描數據由儀器處理工作站處理形成ADC 圖,兩位主治醫(yī)師共同于ADC 圖選取感興趣區(qū)(ROI),分析梗死病灶和對側正常腦組織ADC 值,注意選取梗死病灶ROI 需要避開腦溝及血管等區(qū)域[6]。
使用本院32 層64 排螺旋CT 機(德國西門子公司生產)進行CT檢查,電流150 mAs,電壓120 kV,層間距10 mm,層厚10 mm,矩陣512×512,患者平臥位進行頭顱掃描,2 mm薄層掃描,必要情況下進行增強掃描。
采用SPSS 19.0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使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使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MRI腦梗死檢出率(96.74%,89/92)明顯高于CT檢出率(63.04%,58/92),兩者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5)。
發(fā)病至入院時間<24 h、24~72 h患者MRI檢出率明顯高于CT(P<0.05);發(fā)病至入院時間>72 h 患者,MRI 和CT 檢出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CT及MRI檢查對不同發(fā)病時間患者檢出率比較[例數(%)]Tab.1 Comparison of detection rates of CT and MRI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durations from onset of symptoms to admission[cases(%)]
發(fā)病至入院時間<24 h、24~72 h、>72 h 患者梗死病灶ADC值明顯低于對側腦組織(P<0.05),見表2。
表2 不同發(fā)病時間患者梗死病灶與正常腦組織ADC值比較Tab.2 Comparison of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between infarct lesion and normal brain tissues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durations from onset of symptoms to admission
腦梗死主要指腦血管阻塞誘發(fā)大腦組織缺血、缺氧,造成腦組織局部軟化和壞死,進而使大腦出現功能障礙[7]。大量文獻均提示急性腦梗死的治療關鍵在于早期的溶栓治療,而急性腦梗死發(fā)病1~6 h被一致認為是溶栓治療的黃金時期[8-10]?,F臨床主要通過影像學方法CT及MRI檢查急性腦梗死。CT檢查主要依靠X線、超聲波及γ射線等進行斷層掃描并通過不同組織對不同的吸收進行檢測[11];MRI 檢查通過向人體給予特定射頻脈沖,依據氫離子磁共振型號進行檢測[12]。本研究結果顯示MRI腦梗死檢出率明顯高于CT檢查,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該結果說明MRI 檢測腦梗死較CT 具有更高的檢出率。經過分析主要原因可能是急性腦梗死患者早期占位效應無顯著性,腦部水腫程度較輕;CT 檢測易受干擾,通過占位效應檢查無法準確診斷水腫不顯著患者[13-14]。MRI 依靠大腦組織中的含水量變化進行檢測,急性腦梗死在發(fā)?。? h的早期存在細胞毒性早期水腫,局部腦組織梗死后由于病灶含水量升高,有助于延長核磁信號,提高診斷準確率[15]。此外,MRI顱腦掃描后形成的數據圖像能夠對血管的形態(tài)學特性、狹窄程度及具體的梗死位置進行直觀反饋,進而反映分支血管的血液供應情況,為臨床早期診斷提供科學的參考證據[16]。
CT及MRI檢查對不同發(fā)病時間患者檢出比較發(fā)現,發(fā)病至入院時間<24 h、24~72 h患者MRI檢出率明顯高于CT檢查;發(fā)病至入院時間>72 h患者MRI與CT檢出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該結果說明MRI在急性腦梗死早期診斷中較CT具有更高的檢出率,但超過72 h后就無法體現出檢查優(yōu)勢。MRI檢查能夠對腦細胞活動進行反映,成像效果較好,有助于醫(yī)師了解病情,這也提示MRI對微小病灶具有更好的檢出效果。MRI在72 h之前具有更好的檢查效果,可能是因為急性腦梗死患者早期存在T1WI信號異常,而CT檢查多在發(fā)病24 h甚至以后才會出現異常,這也說明MRI檢查能夠促進急性腦梗死患者的早期準確診斷。
MRI 彌散加權成像主要通過活體組織內水分子彌散受限程度進行檢測,急性腦梗死患者由于細胞膜離子泵功能障礙多存在細胞毒性水腫,因此MRI彌散加權成像顯示梗死區(qū)ADC值下降[17]。國內外研究發(fā)現急性腦梗死患者由于ADC 值存在顯著規(guī)律性,梗死時間逐漸延長,病灶中心區(qū)ADC 值顯著下降[18-19]。本研究對不同發(fā)病時間患者梗死病灶與正常腦組織ADC 值比較發(fā)現,發(fā)病至入院時間<24 h、24~72 h、>72 h 患者梗死病灶ADC 值明顯低于對側腦組織。該結果說明MRI 在急性腦梗死診斷利用ADC 值可為判斷梗死病灶部位提供客觀依據,這也提示ADC 值有助于區(qū)分急性腦梗死患者亞急性期,有助于區(qū)分患者的腦梗死時間,進而采取恰當的治療方案,提高治療效果。
MRI成像過程與圖像重建與CT相近,通過體外高頻磁場作用,由體內物質向周圍環(huán)境輔射能量產生信號實現[20];此外,MRI 既不靠外界的輔射、吸收與反射,也不靠放射性物質在體內的γ 輔射,主要是利用外磁場和物體的相互作用來成像,高能磁場對人體無害[21]。故而,MRI 檢查是安全、可靠的,值得在臨床范圍內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