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時期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中,清遠市有122個老區(qū)行政村列入省的重點貧困村進行幫扶,占清遠市省定貧困村261個的46%,老區(qū)貧困戶人數占全市貧困人口總數的44%,通過幫扶,老區(qū)貧困村和貧困人口貧困狀況將會得到很大的改觀。
問題是,清遠市革命老區(qū)大多都分布在邊遠、偏僻、貧窮的山區(qū)。部分地區(qū)不具備起碼的生產、生活條件。根據新時期精準扶貧對象分布的情況,清遠市的省定貧困村外仍有超過61%的分散貧困人口,在幫扶的老區(qū)貧困戶中,非貧困村的占60.39%,分散的無勞動力的貧困戶和人口均占67%以上,他們分布在全市61個鄉(xiāng)鎮(zhèn)314個行政村中(連山、連南的貧困戶都是分散貧困戶),分散貧困戶人口分布零散,致貧原因復雜,貧困程度深,脫貧成本高,幫扶難度大,而且?guī)头龅膯挝恢饕潜究h、鎮(zhèn)和本縣鎮(zhèn)的干部職工,幫扶的力度比起省單位和廣州市單位來相對弱。分散貧困人口能否如期實現精準脫貧,關系到全市脫貧攻堅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任務能否順利完成。
為此,我們老促會最近這次的調研方向是關注老區(qū)分散貧困戶的脫貧問題,看看經過近三年的精準扶貧,老區(qū)分散貧困戶能否精準預脫貧,通過產業(yè)扶貧等政策措施實現有勞動能力的分散貧困人口人均年可支配收入達到7365元;符合政策的全部或部分喪失勞動力的貧困家庭人口,是否全部納入低保,實現應保盡保;危房改造、教育保障、醫(yī)療保障、養(yǎng)老保障等兜底保障政策是否落到實處;貧困戶是否實現了“兩不愁、三保障”;老區(qū)貧困戶對精準脫貧還有什么意見和建議等。
幫扶的措施和效果
在半個多月的調研中,我們和當地老促會的同志一起到縣、到鎮(zhèn)、到村,召開座談會,聽取工作隊和當地干部的匯報和反映,特別注意聽取各地扶貧辦的意見,并到一些貧困戶中,與他們一起算收入帳、談脫貧成果,聽反映問題和建議。整個調研過程,都使我們深刻體會到,新時期的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三年攻堅,各地指導思想明確,對象范圍清楚,目標任務明晰,幫扶措施得力。脫貧攻堅力度之大、規(guī)模之廣、影響之深、效果之好,前所未有,取得了決定性進展,改善了貧困地區(qū)和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提高了貧困群眾的收入水平,預脫貧率達到九成以上。
各級高度重視、責任落實到位。對面上村分散貧困戶的脫貧攻堅工作,多數縣級都成立了由副書記任總指揮,分管縣長當常務副總指揮的指揮部,鄉(xiāng)鎮(zhèn)也成立由黨委書記任組長,鄉(xiāng)鎮(zhèn)長任常務副組長,從幫扶縣直單位安排一名科以上干部任副組長的幫扶工作組,,面上村都安排縣直部門幫扶,并安排干部與分散貧困戶結對幫扶??h制訂有關對分散貧困戶的幫扶工作方案和實施意見。落實脫貧主體責任和幫扶責任。佛岡縣還制訂“九到戶”的幫扶措施意見:(即政策宣傳到戶、產業(yè)幫扶到戶、就業(yè)服務到戶、社會保障到戶、教育資助到戶、醫(yī)保救助到戶、危房改造到戶、金融扶持到戶、資產收益到戶),使幫扶工作幫到點上,扶到根上。
工作機制健全,工作方法對路。在領導重視落實責任的基礎上,主要做法對頭。普遍抓好“五子”:一是堅持精準識別,摸清幫扶“路子”。二是層層壓實責任,全部結成“對子”。三是綜合施策,精準開好“方子”。四是堅持統(tǒng)籌謀劃,用好用活“票子”。五是落實“兩不愁三保障”政策,切實兜好“底子”。
幫扶措施得力到位。綜觀各縣,對幫扶貧困戶脫貧,做到因地制宜發(fā)揮優(yōu)勢,實行多舉措、多層次、多渠道,使幫扶效果明顯,看得見,得實惠。一是實施產業(yè)扶貧,探索建立長效增收機制。二是實施資產收益扶貧。三是實施有勞動力的貧困人口就業(yè)脫貧。四是實施小額貸款金融扶貧。
完善保障機制,制訂和落實各項政策。面上貧困戶和點上貧困戶一樣,在幫扶過程中,享受著黨委和政府制訂的各項政策,這些政策其中有貧困戶子女教育保障政策、扶貧開發(fā)與社會捐助相銜接的政策,危房改造政策、醫(yī)療救助政策、就業(yè)扶貧以獎代補政策等。
存在問題和建議
在清遠市,精準脫貧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得到廣大群眾肯定和認可。在調研中,干部群眾也向我們反映一些問題和建議:
必須激發(fā)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在部分群眾中,依然存在“等、靠、要”的思想,缺乏脫貧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我們認為扶貧工作首要的是要加強對群眾的教育,培育貧困群眾依靠自力更生脫貧的致富意識,培養(yǎng)致富的技能。
要逐步建立長效的脫貧致富機制。各地都應探索和大力實施“大戶帶貧困戶”“農業(yè)龍頭企業(yè)+基地+貧困戶”、“合作社+貧困戶”、“電商+基地+貧困戶”等產業(yè)扶貧模式,逐步實現脫貧效果的穩(wěn)定長期和可持續(xù)性。
要加強對貧困戶勞動力就業(yè)技能培訓,促能就業(yè)就好業(yè)增加收入。當前,貧困山區(qū)貧困戶外出就業(yè)人員普遍文化水平較低,務工多數靠出賣氣力,收入不高且不穩(wěn)定。所以,要加強勞動力轉移就業(yè)培訓,舉辦面向貧困人口的招聘會和技能培訓班,提高他們綜合的素質,使他們在務工中憑自身的素質技能有較好較穩(wěn)定的收入。
要關心支持在脫貧攻堅中參與資產收益分紅扶持貧困戶的合作公司、企業(yè)。這些企業(yè)如果經營不善甚至破產,將會給貧困戶帶來很大的收入損失和風險。為了使投資安全,收益保障,互利共贏,各級都要關心支持這些合作的公司和企業(yè),要共同生存共同發(fā)展。
要把新農村示范村建設與脫貧攻堅結合工作起來。新農村建設和脫貧攻堅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工作。但在兩種工作疊加、任務繁重時,一些扶貧單位和工作隊在脫貧未達標時就把主要的精力集中到新農村的建設中。行百里者半九十,群眾認為在這脫貧攻堅的節(jié)骨點上,決不能松懈。在如何鞏固脫貧成果上下功夫,我們建議,對三年后或脫貧后,投到資產收益扶貧項目的后續(xù)分紅收入和本金的分配和管理要有一個明確的政策規(guī)定。
要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打造一支永不撤走的工作隊。在脫貧攻堅中,一些地方忽視了抓基層班子建設。當前農村存在的問題都極需要有強的得力班子去解決。扶貧要取得長久成效,必須依靠優(yōu)秀人才支撐,所以要選好配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班子,吸收在扶貧工作中表現突出的能人、好人參加黨組織,儲備班子的后備人才,充分發(fā)揮黨員和黨組織在農村扶貧中的先鋒模范和堅強堡壘作用,建立一支永不撤走的扶貧工作隊,使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