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時光
和朋友一道去四川成都,中午在餐館就餐時,那里師傅一再推薦,我們上了一道五柳魚。師傅說,此菜不僅口味佳,還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呢。
一盤五柳魚端上來,外形亮澤鮮艷,看一眼就夠解饞的,夾一筷入口,果不其然,肉質(zhì)鮮嫩不說,還酸甜辣鮮,特別適口,真是川中美味。我把做菜的師傅找來,問他如何烹得此菜。那師傅倒是十分爽快,說這里的人誰不會做,沒什么可保密的,于是把菜譜告知于我。
回到北方的家里,我仍念及成都五柳魚,就吩咐妻子動手學(xué)做此菜。妻子反復(fù)練習(xí),終一日烹得的五柳魚有了點川菜的味道。家人開口品嘗,都夸這道菜好看又好吃,真是一道佳肴。我告訴家人,光吃還不行,還要知曉此菜的由來和文化,全家人聽了其樂融融。妻子在家經(jīng)常烹炒五柳魚,雖別具風(fēng)味,但終不如成都五柳魚正宗地道,后來多有機(jī)會去成都出差,每每飯時,我都會點上一道五柳魚,每次入口,總會有不同的感受和心得。
下面介紹一下五柳魚的做法。
主料:1 kg左右鮮魚一尾。輔料:冬菇、蔥、姜、蒜、香菜、辣椒,糖、醋、紹酒、醬油、淀粉、湯適量。
做法:1. 把魚去鱗、鰓和內(nèi)臟,洗凈控水,兩側(cè)剞一字形花刀。放入開水鍋中,加入蔥、姜、紹酒、鹽,文火煮至熟透盛盤。2. 炒鍋燒熱注油,下入蔥絲、姜絲、蒜和冬菇絲、辣椒絲,稍炒后將湯倒入,再加糖、醋、紹酒、醬油、味精,并以淀粉勾芡。芡汁起泡時加一點熱油攪勻澆在魚上,撒上洗凈的香菜即成。
五柳魚是四川名菜,與唐代詩人杜甫有不解之緣。相傳,杜甫在年近50的時候遇上“安史之亂”,為躲避這場戰(zhàn)亂,他漂泊到了成都,在成都古郊找了一處風(fēng)景優(yōu)美的地方,叫浣花溪。在溪畔他親手建了—座草堂住下來,在這里,寫過不少名詩佳篇。有一天杜甫邀幾個朋友在草堂上吟詩作賦,不覺到了中午,眼看要吃午飯了,可是一無所有,拿什么款待這些客人呢?他正在著急,忽然見家人從浣花溪里釣上一條魚來,于是他喜出望外,心想,就請大家品嘗這條魚吧。杜甫將魚開膛洗好,加上佐料放鍋里蒸。蒸熟后,又把當(dāng)?shù)氐奶鹈驷u炒熟,把辣椒、蔥、姜,和好淀粉做成汁,趁熱澆在魚身上,再撤上香菜就成了。朋友邊說邊吃,一會工夫,一條魚吃得精光,可是這魚還沒有名字呢,于是大家就為這魚想起名字來。有的說:“這魚就叫浣溪魚吧?!庇械恼f:“叫老杜魚才合適?!弊詈蠖鸥φf:“陶淵明先生是我們敬佩的先賢,而這魚背覆有五顏六色的絲,很象柳葉,就叫‘五柳魚吧?!闭f罷,大家十分贊成,覺得這個名字很有意思。五柳魚就這樣叫起來了,并成為一道四川名菜,一直流傳了一千多年。
家鄉(xiāng)魯西南,盛行一種普通小吃菜煎餅。它簡簡單單,卻是營養(yǎng)多樣的素食美味。
做菜煎餅分烙餅、切菜和烙制三個過程,看起來并不復(fù)雜,但做出的菜煎餅很多人都很喜歡。說起烙餅,可是個細(xì)活,一張又一張薄薄的一層,并不是誰都能做好。將豆面、高粱面、玉米面和小麥面等按比例和成面糊,盛一勺放在煤球燃熱的鏊子上均勻攤開,一張圓圓的餅很快就熟了,然后用小鏟子輕輕揭下來。一張張金黃的餅烙好后,疊成厚厚的一摞放于荊條筐內(nèi)。因含多種雜糧,烙出的餅色黃筋道,越嚼越香,真是好看又好吃,還符合現(xiàn)代人的養(yǎng)生理念呢。
根據(jù)季節(jié)不同,白菜、菠菜、粉條、豆腐、黃豆芽、綠豆芽、韭菜、薺菜、胡蘿卜、白蘿卜、南瓜、土豆、茄子、海帶等都是做菜煎餅的好原料。它們種類多,維生素等營養(yǎng)成分全面,看起來紅紅綠綠,很是誘人,一直為家鄉(xiāng)的人們所喜愛。先將它們洗凈、切碎或加工成條,放在一邊備用。
菜煎餅烙制的過程約10 min。將喜歡吃的青菜放在拌勺內(nèi),加入適量食用油、花椒面、辣椒面、食鹽、孜然等調(diào)料,攪拌均勻,放在鏊子上將青菜煎熟,再盛入勺內(nèi)。根據(jù)口味不同,煎熟的青菜內(nèi)也可加入1~2個切碎的火腿腸或煎熟切碎的雞蛋。取一張烙餅放在鏊子上面,把煎熟的青菜、雞蛋和切碎的火腿腸均勻攤在餅上,再取2張餅合在上面,菜煎餅就成形了。接著不間斷地旋轉(zhuǎn)鏊子上的菜煎餅,使之受熱均勻,差不多后,翻過來再煎另一面,同樣不間斷地旋轉(zhuǎn),菜煎餅很快就煎好了。然后兩邊向中間折疊成長方形,再一分為二,菜煎餅就做成了。
做好的菜煎餅兩面金黃,外酥里軟,餡鮮餅香,作為即食快餐最適合,是家鄉(xiāng)魯西南獨具風(fēng)味的傳統(tǒng)小吃。家鄉(xiāng)的菜煎餅含多種雜糧和青菜,多食對健康很有利。別看它簡簡單單,可很有營養(yǎng)哦,真是一種不錯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