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國
據(jù)報道,每到期末,很多小學老師,尤其是音樂、美術、體育等綜合學科的老師都會接到學生家長的詢問電話:為什么我家孩子的××學科等第沒有評上“優(yōu)”?能不能給他改一個“優(yōu)”……對此,有些老師感到很是煩惱。(2018年2月2日《錢江晚報》)
面對這些學生家長的詢問和要求,一些老師覺得家長們?nèi)绱藶楹⒆拥膶W科等第爭“優(yōu)”,有些過分,近乎無理,因此比較煩惱。我以為,老師們大可不必煩惱,更加不必生氣與糾結,因為家長們硬要為孩子的學科等第拿“優(yōu)”,說明了這些家長非常重視每一門學科的等第。換言之,他們對孩子每一門學科的等第都是特別重視、十分“在乎”的。我們每一位老師都應該在乎學生家長的“在乎”。
一、 老師尤其是音樂、美術、體育等學科的老師應該感到欣慰
長期以來,在大家的潛意識里,語文、數(shù)學和英語這“大三門”學科,似乎都是自己親生的寵兒,一門都不能夠松,一點兒都不可以差;至于音樂、美術和體育等“小三門”,有如抱養(yǎng)過來的孩子,好點兒、差點兒都無所謂。如此偏心、偏愛、偏袒“大三門”而另眼看待“小三門”的結果是孩子偏科現(xiàn)象嚴重,所謂的全面、正常、整體發(fā)展就成了一句空話?,F(xiàn)在,家長們希望自己孩子的每一門學科的等第都是“優(yōu)”,足以說明家長們已經(jīng)清醒地意識到了孩子的學習不能偏科,對待“小三門”再也不能掉以輕心了。對此,音樂、美術和體育等學科的老師應該高興和欣慰才是,怎么能感到煩惱不安呢?
二、 老師要做好平時的教育教學及評價導向等工作
家長們“在乎”了,就容易認真、較真甚至頂真。這就意味著,各科老師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都要求真務實,來不得半點虛假和馬虎。不可否認的是,很多時候,大多數(shù)語文、數(shù)學和英語等學科的老師都及時記錄、留意保存著每一位學生平時的作業(yè)、檢測成績,所以,在期末給學生評定學科等第的時候能“拿得出”相應的數(shù)據(jù)、事實等。相比之下,音樂、美術和體育等學科的老師平時給予學生的評價大多為即時口頭評價;加之有一部分老師也認為自己執(zhí)教的科目屬于“小三門”,書面記錄偏少甚至沒有,這就容易讓部分學生家長誤以為,“小三門”學科的等第是可以由老師“跟著感覺走”寫出來的。其實,如果功夫下在平時,期末評定學生等第就能夠水到渠成地“用事實說話”了。這樣做,老師有底氣,學生家長就容易心悅誠服,不至于產(chǎn)生誤解甚至是非分之想。
三、 老師要努力與學生家長達成共識,形成合力
有些學生平時舍得花時間、下功夫認真學習家長重視、自己感興趣的學科;對家長不怎么關心、自己也不怎么感興趣的學科,則不愿意投入足夠的時間與精力,甚至應付了事。老師一旦發(fā)現(xiàn)學生出現(xiàn)了“挑食”“偏食”的傾向或苗頭,就應該盡最大的可能堅決予以糾正,不能聽之任之,任其發(fā)展。如果有些孩子確實比較“任性”,老師就應該多與學生家長接觸、交流、溝通,讓他們認識、理解自己孩子“偏食”可能導致的不良后果。當然,在與家長交流、溝通的過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時機場合,做到態(tài)度誠懇、語言得體,讓家長們樂意接受。學生們不敢、不再“偏食”了,就容易朝著“優(yōu)”的方向邁進與發(fā)展。
總之,面對學生家長迫切希望孩子的學科等第能夠取得“優(yōu)”的現(xiàn)象,我們每一位老師都應該在乎家長的“在乎”,并以此為抓手,與家長齊心合力,共同引領學生學好每一門課程,為促進每一位學生的全面、健康、和諧、可持續(xù)發(fā)展做出不懈的努力和應有的貢獻。
[責任編輯:白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