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紅
小學生喜歡上科學實驗課,愿意在實驗中記錄下自己觀察到的現象與同學分享。實驗記錄單既為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提供有利的指導和幫助,又滿足了學生的需求。由于小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還處在發(fā)展階段,所以實驗記錄單的設計就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
一、項目的設計要一目了然
小學生年齡小,認知能力弱,在短時間內看懂記錄單是有效開展實驗并記錄的前提,因此實驗記錄單的設計要形象直觀,使學生一看就懂。
如“我們周圍的空氣”一課“感知空氣的性質”,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使他們有意識地直接觀察事物,把實驗單設計成圖像的形式,直觀形象,語言也淺顯易懂(表1)。學生一看就明白要用眼看、用鼻聞、用舌嘗,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很高,同時使他們意識到運用感官可以對物體進行觀察。
二、內容的填寫要形式多樣
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處在發(fā)展階段,內容的填寫應該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描述——只要描述清楚就行,要降低難度,激發(fā)興趣,盡量少寫文字,以方便記錄,節(jié)省時間,初步培養(yǎng)學生簡單記錄的能力。
1.填寫序號
如“傳熱比賽”一課中不同物體傳熱能力的實驗,引導學生發(fā)現了非金屬物體也可以傳熱,只是傳導熱的能力較差,金屬傳導熱的能力強。為避免不必要的重復書寫,學生只要在相應表格中用序號填寫就能準確記錄探索結果,簡單易行,節(jié)省時間。
2. 用“√”標出
還以“我們周圍的空氣”一課為例,通過運用各種感官看一看,聞一聞,嘗一嘗,了解了空氣的性質: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透明,記錄時學生只要在相應的空氣性質后面打“√”,就能清楚地表現出空氣的性質,這樣的記錄學生最樂于接受。
3. 畫一畫
有時,學生也喜歡用簡單的圖案、線條記錄自己的觀察結果,因此,教師可根據具體的實驗課,設計記錄單。
如“空氣的熱脹冷縮”一課的實驗要求是:用細線把小氣球扎于錐形瓶口,把錐形瓶放入燒杯后,灌進開水加熱,觀察現象,把錐形瓶取出,又會看到什么現象?可設計如下記錄單,讓學生把觀察到的氣球的變化畫下來:遇熱后氣球會豎立脹大; 遇冷后氣球又變小。學生興趣盎然。
4. 補一補
針對實驗中學生難以描述的結論,設計記錄單時可給予提示,降低難度,補充文字就是一種適合小學生的簡單而有效的記錄方法。
如“熱是怎樣傳遞的”一課熱傳導實驗要求:將銅棒固定在支架上,在火柴頭上抹少許凡士林,依次粘在銅棒的三個凹痕上,用酒精燈加熱銅棒的一端,觀察有什么現象。學生在填寫記錄單時,要先在每個火柴圖像的上面標出數字表示掉落的順序,然后將實驗結論補充完整,這樣的設計切實為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提供有利的指導和幫助,真正成為學生探究性學習的好材料。
5. 選一選
營造自由的環(huán)境氛圍是小學生自主記錄的前提。為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揮學生所長,實驗記錄單的設計要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記錄方式記錄。
如“水”一課為加深學生對水的認識,教師設計了水有表面張力的實驗。實驗的要求是:將廣口瓶用滴管裝滿水,直到能清晰地看到水的凸面為止;往盛滿水的杯子里放曲別針,要一枚一枚慢慢放入,仔細觀察水表面的樣子,一直放到水溢出為止,記下放曲別針的數量。為此將實驗記錄單中“我的發(fā)現”設計如表5。
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多角度地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觀察結果,能充分發(fā)揮學生記錄的主動性,促進他們觀察能力的發(fā)展。
總之,基于小學生年齡特點,實驗記錄單的設計要遵循趣味性原則,使學生切身感受到科學實驗的妙趣橫生、樂趣無窮,激發(fā)他們學科學的興趣。
[責任編輯:陳國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