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曉萍 趙春紅
摘要:1988年納吉布·馬哈福茲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以后,國內掀起了對馬哈福茲作品研究的高潮。筆者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從文體學批評角度和社會歷史批評角度,淺析馬哈福茲如何在《尊敬的閣下》中對人物形象進行塑造。
關鍵詞:《尊敬的閣下》;人物形象
一、前言
納吉布·馬哈福茲是埃及當代著名作家。1911年生于開羅一個中產階級公務員家庭。1939年開始發(fā)表作品,1988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阿拉伯世界第一位獲此殊榮的文學家,享有“阿拉伯文學之父”的美譽。
《尊敬的閣下》是馬哈福茲的一部中篇諷刺小說,成書于1975年。作者運用精煉的語言和辛辣的筆觸,通過對一個出身寒微卻官癮十足的小職員奧斯曼奮斗一生的描寫,揭露了1952年革命后埃及社會的陰暗面。為了登上夢寐以求的局長寶座,奧斯曼不惜使用各種手段,并為此犧牲了自己的青春年華。當他歷經坎坷,終了心愿的時候,卻只能帶著這份喜悅和晚年婚姻失敗的悲哀告別他奮斗一生的世界。作者在《尊敬的閣下》中,針對主人公人物形象的塑造,以獨具一格方式與社會現實生活描寫手法相融合,語言精煉,筆觸辛辣,發(fā)人深省。本文從文體學批評和社會歷史批評角度分別對《尊敬的閣下》中作者如何塑造主人公的人物形象進行分析。
二、《尊敬的閣下》主人公人物形象分析
(一)文體學批評角度
一部文學作品,其語言的準確性、生動性和鮮明性都集中體現在文學文體中。文體學批評要求從作品的語言、詞匯、篇章和語域入手,鑒賞分析文學作品。因此,研究文體離不開文學語言的分析,語言是構成小說的第一要素?!蹲鹁吹拈w下》在語言表達上,多采用對話形式、口頭表達和心理活動推動故事的發(fā)展,表達創(chuàng)作觀點。如下面的描寫:
姨媽又問他打算怎么辦。他說先偷偷地結婚,等時機成熟后再宣布。姨媽一聽這話,叫了起來:“不象話!簡直不象話!”
姨媽沖她喊道:“隨你便吧!不過,我覺得這么著是不對的,為常理所不容!”
姨媽已經轉向奧斯曼,生氣的問:“你是不是欺侮我們貧窮拮據、孤單無親?”
奧斯曼第一次發(fā)火了:“我就是典型的窮光蛋和孤苦伶仃的人!”
馬哈福茲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都常用對話形式呈現故事情節(jié)?!蹲鹁吹拈w下》中正是用對話形式來塑造人物形象,通過對話又將故事情節(jié)推向高潮。以上對話的描寫,一方面使得讀者直觀的看出主人公奧斯曼為私心隱婚,在為當上局長的目標奮斗。從姨媽的強烈反對中也可以看出姨媽是個堅守常理,循規(guī)蹈矩的人物形象。另一方面,奧斯曼的發(fā)火“我就是典型的窮光蛋和孤苦伶仃的人!”襯托出奧斯曼內心的自卑和為仕途奮斗的無奈,讓讀者對奧斯曼的遭遇充滿同情。
“孩子,你升得好快??!”
奧斯曼憂傷地說:“但是光陰流逝得比什么都更快,”他凝視著科長那布滿皺紋的臉,問道:“跟我說說您青年時的志向吧!”
“我?謝天謝地,就這檔案科長的官都已遠遠超出我的愿望了?!?/p>
“您沒做過當局長的夢?”
賽阿凡哈哈大笑,笑的眼淚都流出來了,這才說:“我們都是普通老百姓,科長以上的位置是從不去奢望的!”
從這段對話中可以看出,同作為普通人的科長和奧斯曼,卻有著不同的抱負。奧斯曼在短時間內升為六級后并沒有感到高興,他的目標是盡快能夠升職當上局長。作者描寫到:笑的眼淚都出來了、“我們都是普通老百姓,科長以上的位置是從不去奢望的!”可見科長的無奈,作者實則諷刺埃及官場的陰暗與腐敗,出身寒微的人是很難坐上大官的位置。讀者心中難免會有憤憤不平的抱怨和同情。此外,讀者可以感受到奧斯曼蠢蠢欲動的“局長夢”愈加強烈。這就是馬哈福茲辛辣的筆觸,用貧寒人不可能完成的理想揭露埃及社會和官場的陰暗面。
(二)社會歷史批評角度
《尊敬的閣下》文中多處描寫到下層貧苦人民的生活,表達了作者對貧苦人民的同情憐憫之情,同時又諷刺與控訴埃及官場的腐敗。在文中,作者運用大量筆墨描寫埃及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和主人公們的生活背景,這種表達方式既映射當時埃及社會狀況,又成功塑造現實性強、真實鮮活的人物形象。譬如:
“畢業(yè)考試,你的名次很不錯,干嘛不完成學業(yè)呢?”
“可能是環(huán)境所迫吧,閣下!”處長為他辯解道。
科長指著一張表面粗糙不平,顏色剝落,上面灑滿了暗淡墨跡的空桌子說。
奧斯曼頭一次穿上漂亮的衣服。英國毛料的灰色西服,鞋子也是英國貨。
作者通過真實寫實的描寫和對話,直白地為讀者刻畫出奧斯曼的生活背景與現狀,使讀者頃刻間在腦海中聯想到他因父母雙亡,家境貧寒才沒有完成學業(yè)。此外,受貧寒環(huán)境的影響,在官場的奮斗中即使有收入,也不舍得消費。馬哈福茲從現實中取材,直觀的描寫手法也為故事的發(fā)展做鋪墊,為后面奧斯曼不惜一切手段擺脫貧困以登上局長寶座埋下伏筆。此外,在本文中,對奧斯曼的描寫,作者還通過描寫埃及當時階級等級、貧富差距和官場腐敗等等社會現狀來刻畫奧斯曼嫌貧愛富和追求名利的性格特色。如:
他已用各種手段把自己裝備起來了,這樣,再去依靠一個高貴的新娘時,也就無可指責。否則,面對洶涌澎湃的歲月的無情的潮流,怎能站住腳?
這些細節(jié)描寫以及對話中可以看出主人公奧斯曼為在官場站住腳跟,絞盡腦汁尋找后臺,以及嫌貧愛富的性格。
著名的中國社會剖析派小說壇主茅盾先生指出,作家不但要描寫社會的真實背景,而且要“隱隱指出未來的希望,把新理想新信仰灌到人心中,把光明的路指導給煩悶者,使新理想重復再他們心中震蕩起來”。馬哈福茲筆下的《尊敬的閣下》正迎合了這一觀點,表現在描寫奧斯曼在同事的誘惑下進入紅燈區(qū),從而背叛心愛姑娘時的心理活動上:
他總是在感到內心對賽伊妲的那種強烈欲望時,才去干那種事的。連續(xù)的工作使他筋疲力盡,而使他痛苦的,是良心的譴責。
此處的描寫,實則是作者對奧斯曼的一種間接肯定,借助他對背叛心愛姑娘賽伊妲的那種自責心理活動,也體現出他對賽伊妲的愛慕之情與愧疚感,也說明他也絕不是冷酷無情毫無人性。如果不是生活所逼,他也會選擇和心愛的姑娘奔向幸福生活。
此外,作者也刻畫了幾個與奧斯曼有關卻有著不同遭遇的姑娘,賽伊妲、卡特里婭、恩希婭·拉曼旦和拉迪婭等。對這幾個女性人物刻畫的描寫,從女性主義批評的角度看,更多的是描寫底層社會女性的樸實勤勞和生活的艱辛,表達出對女性身份地位遭遇的同情。在文章中作者就寫道:
候斯尼媽是他媽媽的朋友、同伴和指導,是終生好友。兩人都是板車夫的妻子。都是辛勤的勞動者,都有螞蟻般的忍耐和堅韌,為掙得幾個銅錢而忙碌,以此幫助丈夫,養(yǎng)家糊口。
作者采用敘述的方法向讀者講述了媒婆候斯尼媽和奧斯曼母親兩人的關系、生活狀況以及人物性格。作者用三個詞語“朋友”“同伴”和“終生好友”,表達了底層社會女性之間相處融洽,互幫互助。此外,作者把她們比作辛勤的螞蟻,從正、側兩面刻畫了這兩位女性的美好品德,勤勞、善良和堅韌等,這是對女性正面的贊揚。
三、總結
綜上所述,作者在《尊敬的閣下》中敘述了一位出身寒微卻官癮十足的小職員奮斗一生的形象。人物形象的飽滿不僅增強小說文本的可讀性,而且使讀者能更好的走進角色。該小說主要反映了作者的現實主義思想,諷刺埃及社會和官場的陰暗與腐敗,同時也歌頌了下層人民在貧苦的生活中勤勞、樸實和堅韌的精神。因此,馬哈福茲的作品所展現的人物的命運和歷史的宿命感,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當今埃及底層人民內心與現實生活中正在經歷的彷徨與苦難。而這部小說作為1988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主——馬哈福茲的中篇杰作之一,也正體現了作者的這一思想主題。
參考文獻:
[1]納吉布·馬哈福茲,蔣和平譯.尊敬的閣下[M].文化藝術出版社,1991(1).
[2]王先霈,胡亞敏.文學批評引導[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