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海霞
我媽終于要我陪著去宋姨家做客了。
宋姨和我媽是小學同學。小時候,記得宋姨老給我媽寫信,宋姨寫五封,我媽不回一封,以至于后來宋姨在信中囑咐妹妹,一定要轉(zhuǎn)告我媽,農(nóng)閑時領(lǐng)著孩子去她家玩。我媽答應(yīng)著,但從未付諸行動。
宋姨退休后,到外省幫兒子大鵬做生意,偶爾有事返鄉(xiāng)才來我家坐坐,每次都來去匆匆。
近幾年,掙了錢的大鵬返回市里開公司,成了大老板。宋姨也清閑下來,每年都來我家一次,帶的禮品越來越貴重。我媽說,那點兒農(nóng)產(chǎn)品還不上了,必須親自登門還禮,禮品不足,誠意來湊。
我和我媽坐了一個小時的出租車,下午一點到了宋姨家,本想避過午飯,坐一會兒便打道回府。宋姨已經(jīng)看透我媽心思,她早安排好了行程:先帶我們參觀她家的三套房子,再去大鵬的私人會所吃晚飯。我媽悄悄瞥我,嫌棄我沒出息。我一路耷拉著腦袋,默默無語。
回家后,我媽開口說,不能再這樣活了,出門長了見識,得改變了。她打算花點錢將耳房上面用鋁合金板罩起來,耳房既當書房,又當觀景房,而且三面看景,遠可觀碧綠山丘,近可見青蔥菜地、溪水潺潺。她還計劃在菜地旁種些花草,在菜地中蓋個小亭子,用麥秸搭頂,四周用紗布圍起來擋蚊蠅,夏天坐在里面喝茶納涼,聽鳥語聞花香。鄉(xiāng)下的老宅子,花點兒碎銀子稍加修整,住著一樣舒適賽神仙。
我媽說,人就得多出去看看別人如何享受生活的,回來就地取材,在能力范圍之內(nèi)讓自己也逍遙一把。我媽還和我商量,天暖后,她騎著她的電動三輪車,我騎著我的電動車,一起去逛濕地公園。夏天,全家人去東山粘知了,秋天,進西山賞柿樹。我媽的遠方只停留在本縣,她說她心臟不好,怕累,去不了更遠的地方。環(huán)視老宅子,她不時嘟囔:“二百多平方米的大房子也沒我鄉(xiāng)下宅子觀景方便,等改造好了,也請宋姨一家來參觀?!?/p>
我媽說,她一直想用“有來無往”甩掉宋姨,感情涼了才好,因為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她現(xiàn)在人到古稀,啥事都想開了,感覺自己的日子過得也不賴。我媽用實際行動告訴我:人活著,各有各的江湖,與其躲避,不如直面,用積極的心態(tài)接受自己和他人。每個人的能力、機遇、際遇不同,但只要盡力去活,把小日子過得熱氣騰騰,便是好的人生。
(丁丁 ?摘自《北京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