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國松 何武濤 劉藝爽 朱勇
編者按:2019年2月18日,被譽為“中國人年度精神史詩”的“感動中國”頒獎盛典上,因捐款千萬驚動全國的湖北省軍區(qū)武漢第七干休所離休干部馬旭,再次用率真和質樸,深深打動和感染了無數(shù)人。因為“一擲千金”,人們記住了這位對自己萬般苛刻、幫別人出手闊綽的“千萬富翁”。但她的故事,卻遠非人們熟知的那么簡單。馬旭的一生充滿著傳奇色彩,閃耀著可貴的人生智慧和人性光輝,貫穿其中的主題詞就是“奮斗”二字。
從北京返回武漢,走出聚光燈的馬旭,生活漸復平靜,但故事仍在繼續(xù),感動仍在傳遞。
武漢郊區(qū)的一隅,每天前來尋訪慰問馬旭的人絡繹不絕,有的是為了告慰感動,有的則是尋找答案。人們在思考,這位身材矮小的耄耋老人,究竟包藏著一顆何等強大的心?
日前,記者走進馬旭的精神世界,通過幾個關鍵詞,解讀她的奮斗哲學。
2019年2月4日,大年三十。即便是萬家團圓的日子,依然阻擋不住人們尋找感動的熱情。
武漢郊區(qū)的村巷里,86歲的馬旭因感冒臥床休息。見有人到訪,馬旭的老伴顏學庸趕緊出門招呼。“她感冒一直沒好,怕傳染給你們,在屋里不肯出來。”顏學庸一邊解釋一邊忙著煮面條。他們原以為昨天是大年三十,結果兩人把餃子吃到一半才發(fā)現(xiàn)搞錯了時間。
老兩口對過年沒太多的講究,一起吃碗餃子就感動、很知足。若不是附近的部隊安排戰(zhàn)士幫老人在門窗上貼上窗花和對聯(lián),這間簡陋到極致的小院,看不出一絲過年的味道。
一墻之隔的屋外,不時傳來小孩的嬉戲打鬧和走親訪友的祝福聲。同樣是白發(fā)蒼蒼的老人,他們可以安詳?shù)囟俗趫F年飯的桌席上,沉醉在兒孫滿堂的幸福里,盡享著天倫之樂。
小院里外,儼然兩個不同的世界,記者心里五味雜陳:
馬旭為了跳傘事業(yè),放棄生兒育女。在他們這個年紀,別人或許早已四世同堂,可他們連聽人喊一聲“爹娘”的機會都沒有,不后悔嗎?奮斗了一輩子,這樣的晚年算是幸福嗎?
這樣的問題,很多人都問過?!吧倳羞z憾,但不后悔?!瘪R旭說,“幸福在于對人民有所貢獻。人民認可我,我就很幸福?!?/p>
一位哲人曾說:“獲得幸福的過程就好像不斷向天平上加砝碼,左盤放著幸福,只要你的奮斗砝碼越多、越重,幸福的天平就會向你傾斜。”
誠如斯言,“奮斗者是精神最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
翻開馬旭的人生履歷,她至少有4次可以選擇“安逸”的機會:
第一次,1961年。從第一軍醫(yī)大學深造歸來的馬旭,被分配到原武漢軍區(qū)總醫(yī)院。當聽到基層部隊急需野戰(zhàn)軍醫(yī)的消息后,她義無反顧地打起背包,奔赴野戰(zhàn)部隊一線。
第二次,原本在部隊后勤負責醫(yī)務工作的馬旭,突發(fā)奇想:她要參加部隊跳傘訓練。她用倔強和執(zhí)著彌補先天缺陷,靠著堅韌不拔的勇氣和決心成功跳傘,成為我軍首位跳傘的女兵。
第三次,1963年。已經30歲原本該結婚生子、回歸家庭的馬旭,再次作出令人瞠目的決定:為了繼續(xù)自己的跳傘事業(yè),她與老伴約定,一生不生兒育女。20多年間,馬旭跳傘140余次,足跡遍布祖國山壑叢林、大漠戈壁、皚皚雪原和碧波南海。
第四次,1988年,為部隊建設奮斗了大半輩子的馬旭,從空降兵醫(yī)院副院長崗位光榮離休。原本可以安享體面晚年生活的她,又放棄優(yōu)越條件,一頭扎進基層部隊附近低矮潮濕的破房子里,潛心鉆研軍隊衛(wèi)生醫(yī)療科研事業(yè),開始了自己又一段不平凡的人生旅程。
有人說,奮斗就是為了將來有一天,能過上安逸的日子。但,倘若一個人總沉迷于無休止的奮斗之中,那奮斗的意義何在?面對記者的提問,馬旭的回答很簡單:我就是怕閑著。
那一年,馬旭75歲。
75歲什么概念?中國人的人均壽命76.7歲,這是一個“知天命”的年齡。2008年,不甘安逸的馬旭,再次用非凡的舉動打破社會的平靜:她要考研!盡管知道重重困難,她依然樂此不疲地堅持,多次參加華中科技大學申碩考試,甚至一度離夢想僅有一步之遙。
勵志故事仍然在繼續(xù),為了夢,馬旭從未停下奔跑的腳步。
因為捐款千萬元,今年86歲的馬旭成了眾人敬佩的偶像。生活在過去傳統(tǒng)質樸年代里的很多人,對追星不感興趣,而成為眾人追捧的馬旭,卻選擇一個同齡人作為“偶像”。
這個同齡又同行的老人就是屠呦呦。馬旭在家里最醒目的位置懸掛3張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的照片,“這樣做,就能天天看見屠呦呦,時刻提醒自己向屠呦呦學習。”
有句勵志名言:“別在奮斗的年齡選擇安逸?!瘪R旭說:“別在安逸的年齡放棄奮斗?!?/p>
1949年,西柏坡。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發(fā)表了“兩個務必”的著名論斷。
那一年,馬旭才16歲。艱苦與奮斗存在哪些邏輯必然、有著怎樣的辯證關系、選擇艱苦奮斗意味著什么,盡管年輕的馬旭當時還不明白其中深刻含義,但依然作為她畢生最執(zhí)著的追求。
從部隊離休后的馬旭,沒有停下奮斗的腳步,她和老伴一起潛心搞醫(yī)學科研。為便于到部隊調研和醫(yī)學研究,他們放棄干休所安排的公寓房,住在武漢市遠郊一個偏僻小院。
然而就在這么一個不起眼的小院里,馬旭研制出能有效防止跳傘時導致腳踝扭傷的“充氣護踝”和解決高原跳傘缺氧難題的“單兵高原供氧背心”,撰寫、編著了《空降兵非戰(zhàn)斗成員初步分析》《跳傘訓練壓縮性骨折334例分析》等百余篇學術論文和空降兵訓練教材。
但凡尋訪過馬旭的人,都不會對這樣一幕幕場景感到陌生:睡了六七十年的硬板床、坐了四五十年的老式沙發(fā)、穿了二十多年的舊棉襖和四年的膠鞋、十幾年前的翻蓋手機……很難想象,這些常人連扔都覺得費勁的物品,竟是這位“一擲千金”的老人的全部家當。
“感動中國”制片人朱波一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馬旭之所以入選“感動中國2018年度人物”,并不全然在于捐款的數(shù)額之大,而主要在于捐款背后的巨大反差。
是啊,哪有人不想過好日子的,馬旭也曾想過。
早些年,她和老伴離休后也曾一起出國旅游過,“還是覺得家里好,外面待久了,過上悠閑的日子,反而覺得不自在?!瘪R旭說,過不慣外面的生活。當一個人享受在奮斗的快感中,就不會去過分在乎肉體上的痛苦抑或是享受。
吃的是粗茶淡飯,住的是寒舍陋屋。這位把自己物質生活標準降到最低的老人,卻把奉獻大愛的熱度提到最高。艱苦一生,奉獻一世,她用行動傳承和詮釋著可貴的時代精神。
因為一場美麗的“誤會”,讓馬旭捐助巨款的事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
“一個人做一件事,總有一個動機在里面,馬旭圖什么?”
首先,馬旭在不在乎錢?
生活中的馬旭,其實也是一個典型的中國式老太太,平日里她也會在菜市場里與小攤販討價還價;也習慣過緊日子,恨不得把一分錢掰成兩半用;在關乎自己正當利益的問題上,也會與別人據(jù)理力爭,愛憎分明。
一次,一位平時沒有什么聯(lián)系的遠親,不遠千里登門造訪,責怪馬旭沒有把錢留給自家人,試圖勸服她打消捐款的念頭,被她斷然拒絕。在馬旭的字典里,沒有“肥水不流外人田”這個詞。
還有一次,幾個陌生人打著投資理財?shù)钠焯?,找到馬旭家中“面授機宜”,試圖說服她把“慈善做大”。結果,被馬旭夫婦硬生生趕走。部隊領導擔心老人被敲詐,還專門給他們配備了對講機,一旦有情況,能第一時間通知附近的官兵。
馬旭顯然是在乎錢的,奮斗應該得到尊重和回報,但絕不是沒有底線的索取。
這一邏輯,早在十幾年前,馬旭就一直奉行著。
1999年,國家專利局公布了馬旭的一項發(fā)明專利,一批批客商紛紛前來洽談合作意向。一位香港藥商了解情況后,提出用100萬元人民幣買斷馬旭的發(fā)明。在當時,100萬元人民幣對馬旭而言如同天文數(shù)字,但她不為之所動:“我的發(fā)明專利不屬于我個人,屬于國家、部隊,屬于人民?!?/p>
還有人說,馬旭“裸捐”是圖個“名”。
面對外界的種種猜測、詢問和議論,更多的時候,馬旭都選擇付之一笑,她不愿意去反駁和解釋,更不愿意刻意去標榜自己的動機,一如她質樸、倔強、率真的性格。
“我聽說家鄉(xiāng)教育沒錢,孩子們需要,我這兒有錢,我就捐了?!奔幢闶窃凇案袆又袊变浿片F(xiàn)場,馬旭依然沒想刻意拔高自己,但正是這種真實打動了無數(shù)人。
馬旭不在乎功名,但她很喜歡“軍中居里夫人”這個稱呼。
居里夫人有這么一個故事:她的小女兒將英國皇家學會剛剛獎給她的金質獎章當作玩具玩。一位訪客不解,“這么貴重的獎章,您怎么隨便給孩子玩?”居里夫人笑了笑:“我故意給她玩的,就是想讓她知道,名利就像普通玩具,不能過于看重?!?/p>
志趣相投的人,縱使不在一個時代,也總能找到共同的語言。
顧拜旦說:“生活的意義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奮斗?!瘪R旭聽沒聽說過這句話,我們沒問,但她卻一直在用行動默默踐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