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大勝
(上海承飛航空特種設備有限公司,上海 201613)
目前中國民航機場處于快速發(fā)展階段,降落各大機場機型種類越來越多,日加油量逐步提高,在干線機場,管線加油車成為飛機加油的主力軍,在某些繁忙的機場,加油員日均加油航班量達到15個左右,目前機場主要產(chǎn)品是我公司生產(chǎn)的低高度管線車,由于其整車高度不超過2m的特點,可以在波音737機型下實現(xiàn)翼下加油,方便快捷,減輕加油員的工作量,管線加油車的平臺加油管有兩根膠管,但是在某些機型的機翼下進行燃油加注時,僅需要使用一根膠管進行加油,而另一個管道只能懸在半空中,使用起來非常不便利,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本文正是對管線加油車平臺加油管進行結構以及控制系統(tǒng)設計,保證加油平臺管既能滿足雙管加油需要,也能滿足單管加油需要,同時在使用單管加油作業(yè)時,降低了安全風險,同時提高生產(chǎn)效率。
圖1 平臺加油雙管結構圖
圖2 懸臂升起狀態(tài)圖
平臺加油管主要是由底座、支撐油缸、拉桿、直管道、旋轉頭、懸臂等組成,如圖1所示,懸臂和直管道通過旋轉頭連接,這樣懸臂可以相對直管道做180度旋轉,支撐油缸的鋼筒底部通過銷軸與底座連接,活塞桿頂端與直管道也是通過銷軸連接,拉桿一端與底座連接,另一端與懸臂管道上的法蘭連接,當支撐油缸活塞桿向外撐起時,會帶動直管道抬升,直管道抬升的同時會帶動拉桿繞著銷軸轉動抬升,最終帶動懸臂的升起,如圖2所述,懸臂升起狀態(tài)圖,懸臂上設置的兩個管道是連接加油膠管,最終加油膠管與飛機油箱連接實現(xiàn)燃油輸送,在加油作業(yè)過程中,首先將平臺與加油管同時升起,到達飛機油箱位置,再將加油管道上的加油接頭與飛機對接,對接完成后需要將平臺降落下來,而平臺加油管則必須支撐在空中,針對不同的機型會選擇單管加油和雙管加油,當需要同時使用兩個膠管加油,則將兩根膠管同時對接到飛機上,若是僅需要一個膠管加油,另一個膠管則懸在空中。
圖3 懸臂劈叉狀態(tài)圖
圖4 控制系統(tǒng)原理圖
由于使用單管加油時,一根管道必須懸在空中,這樣給加油作業(yè)增加工作量,同時也給生產(chǎn)帶來一定的安全風險,因此針對平臺加油管存在的缺陷進行結構設計優(yōu)化,初步方案將懸臂上的雙管獨立開,實現(xiàn)A管和B管獨立運動,具體結構如圖3所示,A管的側邊管道上設置三通管道,三通管道與旋轉頭連接,旋轉頭和B管連接,這樣B管相對A管可以做180度全方位旋轉,同時在A管和B管上設置了同步裝置,同步裝置主要由氣缸、頂頭、固定氣缸的底座以及限位座組成,氣缸底座固定設置在A管上,限位座固定設置在B管上,氣缸固定設置在氣缸底座內(nèi),當接收到用雙管加油的信號時,氣缸活塞帶動頂頭出來,這樣頂頭會進到限位座內(nèi),此時就會將A管和B管鎖住,實現(xiàn)同步運動,當接受到使用單管加油信號,氣缸活塞桿收回頂頭,將A管和B管獨立開,當使用A管為飛機提供燃油加注,B管會隨平臺一起降落,避免出現(xiàn)懸在空中的現(xiàn)象。
改進后的平臺劈叉管道既可以獨立運動也可以同步運動,在正常的作業(yè)中,加油員并不能準確地將這兩種工作狀態(tài)控制好,因此就需要對結構部分進行自動化控制系統(tǒng)設計,首先需要了解其加油作業(yè)時的兩種工作狀態(tài),第一種工作狀態(tài)是雙管加油,進行雙管加油時,需要將加油管道上的兩個加油接頭同時從安放筒內(nèi)取出,與飛機油箱連接,此時氣缸需要頂出,第二種工作狀態(tài)是單管加油,氣缸需要收回,將A管和B管獨立運動,控制系統(tǒng)如圖4所示??刂葡到y(tǒng)主要由電氣和氣動控制系統(tǒng)組成,包括設置在加油接頭B上的傳感器1、繼電器2、兩位三通電磁換向閥3以及氣缸4;在加油作業(yè)前,加油接頭B處于復位狀態(tài),傳感器1處于斷路狀態(tài),同時電磁換向閥與電磁線圈未通電,進氣口和出氣口斷開,氣缸活塞桿處于復位狀態(tài),這樣A和B獨立,當采集到加油接頭B被拔出來的時候,傳感器1采集到加油接頭B離位信號,此時電路導通,繼電器3工作,將兩位三通電磁換向閥線圈導通從而驅動換向閥換位,這樣氣缸在壓縮空氣作用下就會頂出來,從而實現(xiàn)A管和B管同步升降。若是B管上的加油接頭未離位,則默認車輛在使用單管加油,A和B管則獨立運動,使用A管進行加油作業(yè),B管則隨平臺上下運動。
在樣車進行測試過程中,操作人員發(fā)現(xiàn)由于平臺最大升起高度較高,當達到一定高度后,接上飛機加油接頭后,單獨使用A管進行加油,而B管隨平臺一起往下落,則會出現(xiàn)B管懸臂與平臺圍欄碰擦現(xiàn)象,通過反復測量,當平臺升起高度達到3.6m后,則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這樣就給安全生產(chǎn)帶來隱患,因此需要對平臺劈叉管道控制系統(tǒng)進行升級改造。通過反復計算分析,主要是因為使用單管加油時,B管需要隨平臺上下移動,其是以旋轉頭為圓心,以B管臂長為半徑做圓周運動,當懸臂升起的高度越高時,旋轉頭與平臺圍欄的垂直距離越短,最終出現(xiàn)平臺升起高度達到3.6m之后,B管的懸臂與平臺圍欄碰擦現(xiàn)象。針對樣車管道存在碰擦圍欄現(xiàn)象,制訂了多種方案,最終方案是在在平臺門架上增設了傳感器2,當平臺升起高度到達3.6m時,傳感器2發(fā)出動作信號,驅動氣缸活塞桿頂出,同時在懸臂復位支架上設置了傳感器3,當懸臂復位后,傳感器3發(fā)出動作信號,驅動氣缸活塞桿收回,改進后的控制原理圖如圖5所示。
改進后的控制原理在氣缸的進氣口管路上并聯(lián)了一個雙穩(wěn)態(tài)兩位三通電磁換向閥5,通過梭閥實現(xiàn)兩組控制氣路來驅動氣缸活塞桿頂出,一組是利用高度傳感器控制氣缸頂出,另外一組是利用雙管加油信號控制氣缸頂出,增加的雙穩(wěn)態(tài)兩位三通換向閥具有記憶功能,其受到兩組傳感器信號控制,當升降平臺升起高度達到3.6m時候,傳感器1A導通,此時驅動繼電器2A開關換位,雙穩(wěn)態(tài)兩位三通電磁換向閥5線圈5A通電,將換向閥5的閥桿換位,這樣換向閥5的進氣口和出氣口導通,壓縮空氣就可以進入氣缸內(nèi),驅動活塞桿頂出,此時A管和B管即可同步,不會出現(xiàn)A管膠管擠壓平臺圍欄的現(xiàn)象,同時必須要求加油員使用雙管進行加油,這樣也避免了一根膠管懸空的現(xiàn)象。完成平臺加油作業(yè)后,加油員將懸臂降落到支架上,此時接受傳感器1B導通,驅動繼電器2B開關換位,雙穩(wěn)態(tài)兩位三通電磁換向閥5線圈5B通電,將換向閥5的閥桿換位,進氣口和出氣口斷開,此時,氣缸在彈簧的作用力下復位,將A管和B管獨立開,為下一次作業(yè)做好準備。
圖5 升級的控制系統(tǒng)原理圖
平臺加油管道通過對其結構的劈叉設計,控制系統(tǒng)升級等技術手段,解決了低高度管線加油車在使用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不便以及安全隱患,尤其適合在低高度管線加油車上的推廣,其結構簡單、智能化程度高,一定可以取得廣大客戶的認可,不僅提高了燃油加注的生產(chǎn)效率,而且也降低了勞動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