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頌軍
夫子河有許多有名的小吃,要說最負盛名的,當(dāng)屬“銀絲魚面”,因老少咸宜、營養(yǎng)豐富、湯清面鮮,深受食客喜愛。據(jù)《云夢縣志》記載,早在清道光年間,“銀絲魚面”就已名揚海外,你可能還不知道,關(guān)于它的來歷,還有一個敬孝敬善感人至深的傳說。
相傳道光十五年,河北麻城夫子河畔,有一家許氏布行,老板名叫許然。布行老伙計們都知道,這許老板雖然有點摳門兒,但心腸還是非常好的,誰家真要有點急事難事開個口,許老板或多或少總能幫助接濟點。
許氏布行有個廚師,名叫黃中林,幼年喪父,打小和母親鄭氏相依為命,是賢惠的鄭氏東家洗、西家補把他養(yǎng)大成人。
這黃家雖然家徒四壁,但鄭氏從小教導(dǎo)兒子要本分做人,所以黃中林為人十分忠厚老實,又有一手做面食的絕活,深得許老板賞識。
那天,黃中林在廚房和著面,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心不在焉。原來黃中林心中牽掛著家中重病無人照料的母親。由于鄭氏長期勞累疾病纏身,最要命的是一吃葷腥油膩食物就吐,導(dǎo)致營養(yǎng)不良骨瘦如柴,這讓黃中林心急如焚。
這時,許老板手里拎著一條活蹦亂跳的大草魚進來,放在案上,喜滋滋地說道:“把魚殺了,用魚肉熬湯做面條,美著呢!”
黃中林聽了吩咐,麻利兒地殺起魚來。不一會兒,一碗魚肉湯面端到了許老板的面前。
許老板接過湯面,輕輕嘗了一口湯,立時滿足感洋溢在臉上,連聲夸好。正吃得興起,見黃中林還垂手立在邊上,許老板詫異地問道:“你還有事嗎?”黃中林一臉不好意思喃喃地說道:“東家,夫人、小公子還有掌柜都吃過了,案上剩有一些面粉,小人家母生病,老爺是不是發(fā)個慈悲,讓小人帶回家給家母做碗面……”
還沒等黃中林說完,許老板把手一揮,說道:“你母親生病是大事,面粉就拿回家吧。這草魚甚大,應(yīng)該還有一些,你一并拿回家吧,給老母親補一補。”
黃中林聞聽大喜,千恩萬謝地退出房門。一到廚房,他就犯起難來,母親胃口極差,這濃郁的魚湯面肯定是吃不下去的,東家賞了魚和面粉有什么用?左思右想毫無辦法,急得他雙手不停地抓扯自己亂蓬蓬的頭發(fā)。
他煩躁地一把操起案臺上的搟面杖,不管“三七二十一”,使勁兒砸向桌面,結(jié)果狠狠砸在案上的魚塊上,直把那魚兒打爛了一片,汁水四濺。
看到這一幕,黃中林愣住了。本來昏沉沉的腦子一下清醒了,突然有了主意。
黃中林當(dāng)即把魚骨放進鍋里燉湯,又把魚塊切成小塊平鋪在案板上,拿起搟面杖,有節(jié)奏地捶打起來。
魚塊在搟面杖的捶打下,逐漸變成了稀糊狀。
黃中林打了一會兒停下來,細心地把露出來的小魚刺一根根挑出來……
這時,許老板正好走過廚房,聽到里面“噼噼啪啪”好一陣響動,感到非常奇怪。
他一把推開門,進去一看,只見黃中林正賣力地用搟面杖敲打著魚,許老板感覺非常詫異!
他走上前去,用力拍打了一下正專心致志的黃中林。
黃中林嚇了一跳,回頭一看,見是許老板,慌忙停下手來,結(jié)結(jié)巴巴說道:“東,東家好……”
許老板伸手摸了一下黃中林的額頭,一臉狐疑地問道:“沒發(fā)瘋吧,你這是在干什么呢?”
黃中林慌忙解釋道:“東家,小人老媽病重,吃不進葷腥東西,所以想到這么一個做法,正在試著做魚面條……”
黃中林還要說下去,許老板揮揮手,不耐煩地打斷了他的話:“從來沒聽說過這樣做面條的,你這個廚師是當(dāng)回去了吧?如果你再這樣胡鬧,到賬房結(jié)了工錢走人!”
老實巴交的黃中林一臉灰暗,呆立在當(dāng)場。
許老板瞥了他一眼,嘆口氣,說道:“食物給了你不是讓你糟蹋的,快點給老母親做碗魚湯面吧,你要好自為之?!闭f完拔腿出門,去忙自己的事了。
黃中林呆立在那里,不知如何是好,想想許老板對自己不薄,但母親身體需要營養(yǎng),耽擱不得??!
正在左右為難時,魚骨湯已經(jīng)在鍋里“咕嘟嘟、咕嘟嘟”地翻騰起來,魚香飄滿了整個廚房。
黃中林把心一橫,利落地把剩余的面粉倒入盆中,中間扒出一個凹塘,接著把案板上的魚肉泥放入其中,然后小心翼翼地倒入魚骨湯,再放上一點油和鹽巴,用筷子慢慢攪勻后,又反復(fù)用力搓揉面。整個和面的過程,黃中林一絲不茍、全神貫注。
傍晚時分,等布行上下吃過飯后,黃中林捧起用紗布包好的面團,急匆匆地向家跑去。
跑出店門時,差點撞上飯后出門散步的許老板。
許老板看到這小子今天實在不對勁兒,氣憤地用手指著黃中林,一時不知說什么好,就急急揮了揮手,讓他快點回家。
許老板看著一溜煙跑遠的黃中林,心中打起了“小九九”:這小子是不是被家中老娘的病情給搞蒙了,別搞出什么事情來,我閑來沒事就過去看看。
黃中林急急跑回家,問候了躺在床上的母親后,馬上支起鍋燒起水,把面團用搟面杖搟成薄紙片一樣,再用快刀切成猶如細絲般的面條。等水一開,放上兩根細蔥、幾條姜絲和一些青菜葉,然后拿起呈半透明狀的面條,散開著放進鍋中,等水再次沸騰后馬上撈出裝碗。
當(dāng)這碗面條端到鄭氏面前時,鄭氏就聞到一股清香,又看到這一碗翠玉銀絲就感覺精神一振,在兒子黃中林的細心喂服下慢慢進食。吃了幾口,鄭氏疑惑地問道:“兒阿,這面條入口即化,味道如此鮮美,似有魚味,但一點兒也不腥,非常清淡可口,怎會如此?”
看到母親終于開胃了,黃中林大喜過望,喜滋滋地說道:“這是兒子的新手藝,還沒名字,面里加了魚,我想就叫它‘魚面吧?!?/p>
說完,又端起碗。可鄭氏一把推開了碗,黃中林急了,連忙說道:“娘不是夸獎這面好吃嗎?那就多吃一點才好?!?/p>
鄭氏輕輕拍了拍黃中林的手,說:“兒阿,我們母子得到鄉(xiāng)鄰的恩惠才能活到現(xiàn)在,我們不能忘本。這面確實好吃,你知道隔壁三阿婆牙齒全掉光了,一天到晚就薄粥稀湯的,你這面還有嗎?先給她送一碗去,為娘沒事的?!?/p>
黃中林一聽,眼圈都紅了,連聲說:“還有很多,娘吃完我馬上送過去?!?/p>
這時,房門被輕輕敲擊了幾下,之后一人推門而入。原來這許老板已經(jīng)來了一會兒,在門外聽到了母子的對話,不由感慨萬分,隨即敲門進來了。
許老板來到床前,看看這對母子,又看看這碗面條,笑著說道:“老嬸子,你有個好兒子,這手藝也好,今天我上門只為求一碗魚面?!?/p>
東家上門當(dāng)然熱情招待。當(dāng)一碗魚面端上來后,許老板一下子把面和湯全吃完,然后豎起大拇指說道:“大孝子做的面條真不一樣,湯清面鮮,可稱謂‘人生似水清而亮,魚面猶絲細又長。以后有我吃的魚面,必有老嬸子你的?!?/p>
從此以后,這許氏布行更是名聞四鄉(xiāng),但“銀絲魚面”的名頭蓋過了布行的聲望。
許老板一直提醒黃中林,要保住魚面秘方,他甚至和黃中林商量合開一家魚面店,但黃中林憨厚地告訴許老板,這已經(jīng)不是什么秘方了,四鄰只要找上門來,他都手把手教會了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