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秀嫻
新課程標準倡導“數(shù)學學習的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闭n堂教學中的“合作交流”是通過“課堂討論”來實現(xiàn)的。開展不同類型的討論形式,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提供了條件,讓全體學生積極的參與討論、爭辯、各抒己見。教師是否把握好課堂討論的契機,將直接影響著課堂討論的質量和效果。教師善于捕捉課堂討論的契機,才能提高課堂討論的效果,才會出現(xiàn)高效的課堂。那么什么時候開展課堂討論是最佳契機呢?下面談談個人一些粗淺的看法。
課堂前10分鐘,學生思維還未進入最佳狀態(tài)。這個時候根據(jù)課本內容,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組織學生討論,要求學生迅速簡明回答問題,學生注意力會馬上集中,很快轉入興奮狀態(tài),個個躍躍欲試,思維被迅速推向高潮。如學習“百分數(shù)的認識”時,百分數(shù)的意義是比較抽象的,學生難理解,針對這種情況,我創(chuàng)設了學生熟悉的喜宴問題情景:老師酒量不好,今晚又要參加喜宴,免不了喝點酒,桌上放著紅酒、洋酒及啤酒三種酒(多媒體出示三種酒),你們有什么好的建議?你們能幫幫老師嗎?同學們一聽七嘴八舌地說開了,我適時提出同桌之間互相說說為什么要選這種酒,他們激烈地討論著,發(fā)表各自的看法,最后建議要喝啤酒,因為啤酒的酒精度比較低。我馬上追問:酒精度是什么?在學生的回答聲中,我引出了百分數(shù)的意義,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不知不覺中理解了百分數(shù)的意義。輕易地幫助學生完成從直觀到抽象的過渡,從而突破難點,提高的教學效率,比老師的單純解釋強調,學生的死記硬背更高效。
教師要認真挖掘教材重難點,并精心設計討論內容,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不僅完成了教學任務,而且突出了對重難點知識的理解與掌握,還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能力。學生通過自己的討論、探索、歸納得出的規(guī)律與教師交給他們的規(guī)律印象會更加深刻。比如,在探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你們能用最快的速度求出平行四邊形花壇的面積嗎?學生們立即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天馬行空,想出了各種辦法:數(shù)格子的方法,分割成幾個圖形的方法,移補的方法等,我一一讓同學們說出各種求法,最后得出結論:移補的方法最快最實用。不僅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能加深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輕易地就突破了平行四邊形面積推導的過程這一教學難點。接著又讓學生討論: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應該怎樣計算啊?同學們紛紛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得出平行四邊形跟長方形的關系,歸納出平行四邊形的公式……
鞏固練習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檢驗師生雙邊活動效果的重要手段。北師大版的新課內容包含的知識點比較多,有一部分的新知識點都是通過“試一試”“練一練”里的練習題呈現(xiàn),對于一些拓展性的習題,有一定的難度,學生難于理解不會做是正常的,這時讓學生獨立完成會挫敗一部分學生的積極性,如果想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老師設計討論環(huán)節(jié)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學《比例的認識》時,書本有這樣的一道練習題:根據(jù)乘法算式9×04=12×3,寫出兩個不同的比例。通過巡視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在苦思冥想,我試探性的問:會做嗎?小組討論下好嗎?通過討論,讓學優(yōu)生帶動學困生理解,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慢慢消化理解,學生就能把所學的知識真正變成自己所擁有的知識和能力。
討論過程就是學生主動參與思考、探索與總結的過程,就算老師講得再清晰細致,并不意味著學生都能理解接受。如果能在總結時讓學生展開討論,讓學生一起回顧總結,互相交流體會,可以有效的讓學生疏理知識理解知識點,將知識內化為能力。學生通過自己討論歸納出來的規(guī)律效果是最好的。
總之,開展課堂討論是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的最有效的手段。老師要把握好課堂討論的契機,充分發(fā)揮學生合作交流學習的作用,讓學生以積極的態(tài)度,主動的精神參與學習過程中,有助于學生思維的形成,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責任編輯 徐國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