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轉山習俗考

2019-07-10 15:17邵磊
尋根 2019年3期
關鍵詞:轉圈神山習俗

邵磊

轉山習俗的起源

轉山就是繞著某一座山轉圈。這一習俗在青藏高原十分普遍。這里高山縱橫、自然災害頻發(fā),老百姓的生命財產受到極大威脅,這使得藏民族對高山、冰川充滿了敬畏。由于古時候生產力低下、文化落后,很多藏族同胞認為青藏高原的大山里都住著神仙。這里的每一座山和湖都是有靈性的,山和湖都是神的化身,是神居住的地方。在藏族人的信仰中,朝拜“神山圣湖”是很有功德的,大自然的神奇力量使得人們對“神山圣湖”的崇拜達到了癡迷的程度。因此,他們在出行時,都會對著“圣山”頂禮膜拜,以期待山神能夠保佑自己和家人平安。

后來,雍仲苯教和藏傳佛教興起,藏民開始有了轉山祈福的宗教儀式。在藏傳佛教里,人們能夠幸福安康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得道成佛,這對老百姓來說很難實現(xiàn);另一種就是通過轉山積聚功德。來自不同地方的朝圣者常常采用轉山的方式來寄托自己對未來幸福生活的期盼。他們相信,轉山一圈可以消除罪惡,轉山108圈不但能消除全部罪惡,而且能夠飛升成仙。據說佛祖釋迦牟尼的生肖屬馬,馬年轉山一圈相當于其他年份轉山13圈,所以信徒們不會錯過馬年這個轉山機會。

特別是在藏歷四月初八轉山,其功德遠勝于平日,因為相傳這天是釋迦牟尼的降生日。佛教信徒認為在此月內做善事一件,誦佛一聲,可得10萬倍之功德。他們攜帶經幡,手拿佛珠、口念佛經轉山,目的在于祈福免災。轉山分為磕長頭轉山與徒步轉山兩種。在轉山時,繞著寺廟轉,或者在山間行走的稱為內轉;圍繞整座大山一步步行走的稱為外轉。轉山的時間短則1至3天,長則十余天甚至幾個月。如在岡底斯山脈主峰岡仁波齊峰轉山,外線總長約57公里,徒步需3天時間,磕長頭則需15到20天。轉山習俗經過千百年的延續(xù),至今依舊保留著舊時的特色。

轉山習俗興盛的原因

轉山習俗之所以在青藏高原地區(qū)千百年來久盛不衰,和苯教的推動密不可分。而老百姓對大山的敬畏以及追求幸福安康生活的樸素愿望,則是轉山習俗留傳至今的原動力。

在佛教傳入藏區(qū)前,西藏阿里地區(qū)已經存在了原始的苯教。約在公元前5世紀,古象雄國(都城瓊隆銀城,在今西藏阿里地區(qū)噶爾縣門士鄉(xiāng)卡爾東山頂)王子、苯教始祖辛饒彌沃統(tǒng)一了原始苯教,創(chuàng)建了雍仲苯教。后人整理的《甘珠爾》和《丹珠爾》就是雍仲苯教著名的經卷。約在l世紀吐蕃第二代贊普穆赤贊普時期,雍仲苯教從象雄地域傳入吐蕃。一直到7世紀,雍仲苯教都是整個吐蕃地區(qū)的唯一宗教和信仰基礎,被稱為西藏本土最古老的佛法。從7世紀印度佛教傳入吐蕃以后,苯教和印度佛教相互磨合,逐漸發(fā)展成為現(xiàn)在的藏傳佛教,深刻地影響著藏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的很多方面。

在苯教中,符號(苯教巖畫中也有)被稱為“雍仲”,所以亦稱為雍仲苯教。雍仲符號本身表示著左轉和右轉,用轉圈以表示尊重是古老的青藏高原文明中的一個重要的表現(xiàn)方式,并且延續(xù)至今。在古代,人們對神像、上師、僧伽、神山、圣跡表示尊重時就圍著他們轉,在古老的苯教密宗法本中,跟從自己的上師修習或對他要說什么時,首先要圍著他轉幾圈,然后跪在他的面前才能開口說話。雖然圍著上師轉圈表示尊敬的習俗已經失傳,但今天的藏族地區(qū),仍然可以看到人們圍著神山、寺院、佛塔等神圣的物體轉圈表示敬仰之情,目前這種習俗仍然是非常普遍,這一點對于苯教徒和佛教徒來說都一樣。但是,他們轉圈的方向卻是區(qū)分苯教徒和佛教徒的基本條件。苯教徒轉圈走右旋,即逆時針方向,而佛教徒轉圈則走左旋,即順時針方向。左右旋的圖像,是佛苯兩教外表上最大的區(qū)別,凡繞佛、轉經輪等莫不如此。

在雍仲苯教的判教方式九乘次第“給尼乘”中,行為有轉經、念誦、火供、煙供、煨桑、繞塔等。教規(guī)中的“轉經”“繞塔”,對后來的藏傳佛教徒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這也是轉山習俗興盛不衰的宗教理論基礎。現(xiàn)代藏族同胞的很多習俗和生活方式,大都是古象雄時代所留傳下來的,如轉神山、拜神湖、插風馬旗、插五彩經幡、刻石頭經文、放置瑪尼堆、使用轉經筒等祈福方式,均為雍仲苯教的遺留風俗。

神山信仰是苯教文化傳統(tǒng)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苯教認為萬物皆有靈性。藏民族世代生活在崇山峻嶺中,他們深信每一座山峰就是一個神的棲息地,這些山神將會保佑附近百姓的平安,而圍繞這些神山轉圈就會洗卻今生的罪孽,從而在來生得到解脫。這些主要神山都有它們的下屬神山,層次分明,山神之間既有縱向的統(tǒng)屬關系,又有橫向的社會聯(lián)系,這樣形成了一個龐大的錯綜復雜的神山體系,這個體系覆蓋整個青藏高原。這些神山是吐蕃先民的守護神,它們保佑著吐蕃先民們的日常生活,人們每遇到重要事情都要向山神占卜問訊,祈求保佑,山神成為吐蕃先民一個重要的文化保護屏障。

藏族先民認為,一旦山具有了神圣性,那么轉山之后,就會獲得功德、福報,并能消除孽障。由于畏懼大山、尊崇高山,藏民們面對山上諸多神秘莫測的自然現(xiàn)象,逐漸形成了各種禁忌:如帶上柏香、龍單、經幡、青稞酒、食品等供品,轉山過程中不準喧嘩,不準怠慢等。這些都促進了轉山習俗的發(fā)展。

生老病死是任何人都要經歷的輪回,在短暫的人生中,藏族的先民們面對惡劣的高原自然環(huán)境,一直希望借助山神的力量來達到全家平安、幸福安康。

朝拜神山是信仰藏傳佛教的少數(shù)民族對自然崇拜的具體體現(xiàn)。在他們心中,繞神山轉可以洗清一生罪孽,可以在生死輪回中免遭墜入地獄之苦,甚至來世成佛。如在轉山中死去,被認為是一種造化。無論是轉山、轉水、轉佛塔、轉經筒、轉經輪,都是為了修來生,這與佛教的“轉世輪回”密切關聯(lián)。藏族群眾相信人是可以投胎轉世的,他們寧愿今世吃盡苦中苦,也要為來世的輪回轉世而不停地轉山祈福。

轉山習俗的文化內涵

轉山習俗能夠流傳幾千年,不僅是藏傳佛教、苯教的信徒們祈求來世幸福的朝圣儀式,與之相聯(lián)系的,還有深刻的文化內涵,如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環(huán)境保護、身體保健、人際關系等的理念,依舊值得今天的人們去借鑒。

轉山不僅是為了求得個人的解脫,也是為了保障環(huán)境對人的庇護,還是群體生存的精神需求。人們以年復一年的轉山行為,重新認定山的神圣性以及社區(qū)對環(huán)境的依賴關系。在山所包容的世界里,各種生命形式都可以相互轉換、相互支撐。流動的轉山路線重新塑造了神山的空間,也塑造了藏族群眾對山的認識以及人與山、水、樹、鳥、獸相依為命的理想。

由于對“神山”的敬畏,藏區(qū)信眾非常忌諱在“神山”砍伐樹木、獵殺野生動物。在梅里雪山,藏族同胞每砍伐一棵樹都要進行嚴格的宗教儀式,砍一棵樹要種下十棵樹。梅里雪山地區(qū)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得相當好,從某種程度而言,這種對神山的崇拜和朝圣有效地保護了當?shù)氐纳鷳B(tài)環(huán)境。由于近年來生態(tài)旅游的發(fā)展,進山的游客也大為增加,環(huán)境也受到破壞。2014年康定縣四月初八轉山會結束后,300余名環(huán)保部門職工和跑馬山景區(qū)工作人員對整個跑馬山景區(qū)的垃圾進行清理,兩天才基本完成,花費了5.8萬余元。轉山過程中,部分信徒也會規(guī)范丟棄垃圾的行為,并對路邊的垃圾進行清理,體現(xiàn)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轉山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祈求山神保佑風調雨順、五谷豐登、人畜興旺。在種莊稼和收莊稼時,老百姓通過轉山儀式,觀察天象、查看莊稼收成,有利于統(tǒng)一農作物的耕作。

每年春秋兩季舉行的四川羌族轉山會,是羌族人延續(xù)了幾千年的盛會,也是羌族人最隆重的民族節(jié)日之一。春季祈禱風調雨順,秋后則答謝天神賜予的五谷豐登,實際上是一種春禱秋酬的農事活動,充滿了濃郁的宗教色彩。

轉山是青藏高原地區(qū)的老百姓對“神山”反復繞走的一種宗教信仰活動,是“轉經”“繞佛”“繞塔”的一種莊嚴儀式。對藏傳佛教的信眾來說,轉山是一種修行方式,是積累功德的最有效的辦法,遭遇苦難的人借此能得到罪孽的洗脫與身心的凈化。他們一路上可能會歷盡千辛萬苦,其中一部分人甚至希望自己死在朝圣路上和轉山途中,重新開始新的人生輪回。因此,他們無懼轉山途中的困難,臉上總是帶著滿足的笑容,內心平靜且又幸福。

這種儀式發(fā)展到今天,已經逐漸走出藏族的文化圈,被包括漢族在內的很多旅游者所接受。在快節(jié)奏的都市里,人們在工作之余,遠離城市喧囂和工作的壓力,走進大山,在崎嶇不平的山區(qū)轉山而行,以探訪神秘的藏區(qū)文化,尋找內心從未有過的安寧,對于調節(jié)身心、強健體魄、磨煉意志、感悟人生,有著積極的作用。

藏族崇拜的神山都有屬相,如馬年的岡仁波齊峰,羊年的卡瓦格博(梅里雪山),猴年的扎日莎巴(西藏山南),雞年的日松貢布(四川稻城)和雞足山(云南大理)。在某座山的本命年,轉此山朝拜所得的功德會增加10萬倍。藏區(qū)有“馬年轉山,羊年轉湖,猴年轉森林”的說法,所以,每逢某座大山的本命年,轉山朝圣的人就會增加很多。他們以自己的虔誠來呵護著心中的神山圣水,使轉山習俗不斷得到傳承。

轉山習俗的盛行之地,都在青藏高原的少數(shù)民族居住區(qū),那里的少數(shù)民族同胞能歌善舞、熱情奔放。轉山的過程中,道路艱辛,困難和病亡隨時發(fā)生,成千上萬人一起轉山,就離不開人們之間的相互幫助。另外,很多地方轉山活動,已經發(fā)展成為大型的轉山會、轉山節(jié)。

每年農歷七月二十五日,是瀘沽湖摩梭人的轉山節(jié)。在這一天,盛裝的摩梭人會帶著供品、佳肴與美酒匯集到格姆女神山下的者波村女神廟,由喇嘛主持誦經,向女神磕頭敬香,由喇嘛帶領祭祀人群按順時針方向繞女神廟三圈,或繞格姆神山一周。然后,喇嘛念經,祭祀人群掛神紙、經幡,敬獻供品、祈禱,往燃燒的松柏篝火堆灑青稞酒、糌粑、丟鮮花,青年男女會在節(jié)日時約上自己的情侶一起轉山。而康定四月初八跑馬山國際轉山會,是康定地區(qū)各民族一年一度重大的民俗傳統(tǒng)節(jié)日,因其影響巨大,2014年還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傳承保護項目。

轉山活動,之所以能夠吸引不同國別、不同宗教的人前來修行,就在于轉山活動所依托的文化魅力。瀘沽湖摩梭人轉山節(jié)、康定四月初八國際轉山會、青海阿尼瑪卿轉山登山節(jié),都涉及文化交流活動,不少外國友人也會參加。特別是岡仁波齊峰,更是舉世公認的神山,是印度教、佛教、耆那教、苯教教徒心中的圣地,中國西藏、青海、四川等地,還有巴基斯坦、尼泊爾、印度、不丹等國的信徒,都會不遠千里前來轉山朝圣。轉山朝圣的過程,本身也是藏文化傳播的過程。

作者單位:重慶工商大學

猜你喜歡
轉圈神山習俗
年卜熱桑神山
扎色神山
走夜路 易轉圈
抗疫專題
智商測試
轉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