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裕崢
隨著現代科技日益滲透到人們的生活中,社會越來越數學化,現代社會要求人們具有的閱讀能力是一種包括數學閱讀能力在內的綜合閱讀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數學閱讀習慣要從數學學習的初始開始重視。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學生變得聰明的辦法不是補課,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由此可見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就能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最終讓學生獲得終身學習的能力。因此必須重視小學數學閱讀教學,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以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一、轉變觀念,重視數學閱讀
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教師本人引起足夠的重視,從自身做起,將數學閱讀納入到數學課堂教學基本環(huán)節(jié)中去,一改過去“講練結合”的教學方式為“講讀練三結合”方式。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在課堂上給學生留下足夠的閱讀時間,積極探索課堂教學的優(yōu)化結構,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學生閱讀能力提高的問題。同時我們也應該讓家長意識到閱讀的重要性,讓家長對學生的閱讀能進行有效的監(jiān)督和指導,帶動更多的學生及家長參與到數學閱讀活動中來。
二、創(chuàng)設條件,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
現行的小學數學教材圖文并茂,呈現方式新穎多樣化,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結合學生的思維能力水平,利用教材主題圖內容,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認真閱讀教材中圖片內容和文字,用生動有趣、接近生活化的語言去分析理解數學知識,讓學生帶著好奇心在富有個性的閱讀學習中參與學習,探索規(guī)律。例如“倍的認識”教學,“倍”是小學數學中的重要概念,也是學生學習時感覺比較困難的一個概念。課堂上我提供給學生喜聞樂見、生動漂亮的各種不同直觀材料,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分析、用語言表達兩個數量之間的關系……學生在不斷比較和抽象的過程中建立了“倍”的概念。此外教師還可講述古今中外一些數學家的故事,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亦可推薦一些有效的數學閱讀材料,供學生在課外進行閱讀。如《數學智斗記》《數學神探006》《趣味數學》《小學生數學報》《快樂數學》等課外數學讀物及數學學習指導讀物,開拓學生的數學視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
三、教給方法,強化閱讀
1.以“疑”導讀
數學課本上的概念、規(guī)律等語言簡練、敘述嚴謹,對學生來講比較枯燥,不易理解。老師在提出讀的要求之前,要先讓學生明白因什么讀,要解決什么問題。這樣學生才會帶著問題去讀,有意識地在讀的過程中尋找問題的答案,而不是盲目地讀書。只有老師經常這樣訓練,學生才能慢慢地形成“在讀的過程中思考”的良好習慣,而不至于機械地朗讀。例如教學“年、月、日”時,我首先指出年、月、日是常用的時間單位,在點明新知的性質后,提出問題:“關于年、月、日你知道些什么?”這樣就激發(fā)了學生閱讀的興趣,他們能帶著問題去閱讀教材,然后我再引導學生進行觀察、記錄、分析、驗證,最后歸納得出結論。通過這一系列探究活動,學生自主建構知識,形成了清晰的時間單位知識體系。
2.手腦并用,咬文嚼字,以“辨”明讀
在數學課本上一些概念性內容和解決問題的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字、詞、句,動手把它圈、劃、畫出,準確、透徹地理解。(1)概念性教學。例如四年級上冊教學“角”的概念時要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抓住重點詞句“同一點”和“兩條射線”。理解這兩個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是“由同一個端點引出兩條射線組成的圖形”。這樣學生就很好地掌握了“角”的本質特征,也就不會存在“角是尖的”這一思維定式。又如,在平行線的概念教學中(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老師可以先讓學生用“圈一圈,畫一畫”等方式標記出關鍵詞。通過對“同一、不相交、兩條”等關鍵詞的圈畫和聯想,讓學生理解平行線是反映直線之間的位置關系的,不能孤立地講某一條直線就是平行線;在指出“在同一平面內”這個前提時,可以借助實物讓學生觀察不在同一平面內的兩條直線也不相交;“不相交”的正確含義則可以通過對關鍵詞句的推敲、變更和刪減,使學生產生更直觀、深刻的印象。(2)解決問題教學。平時學生解題時盡管老師千交代萬交代“要認真審題”,學生總還是不能正確理解題意,總是會出錯。所以教師不應對學生提出“要認真”的要求,而是要教給學生讀題的方法,這也是數學閱讀中最重要和最有價值的地方。在解決問題的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去咬文嚼字準確理解題意。例如人教版一年級下冊圖文并茂題目:“《我是小學生》5元,《畫報》6元,《卡通世界》8元,《連環(huán)畫》7元,用13元錢正好可以買哪兩種雜志?”老師要引導學生讀題,畫出重點詞、關鍵詞“13元”“正好”“兩種”,重點理解“正好”一詞是什么意思,學生只有準確理解了題意以后,解答時才不會出錯。又如“120除以12與28的和,商是多少?”要引導學生意識到“12與28的和”這里應該劃一根橫線,表示它們是一個整體,通過這樣閱讀理解,學生就不會出現有“120÷12+28”這樣的算式了。總之,老師教學時要善于引導學生認真閱讀,抓關鍵詞句,讓孩子學會咬文嚼字,斟酌語言文字的含義,養(yǎng)成良好的數學閱讀習慣,提升學習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說:“提高數學學習水平最有效的手段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币虼死蠋煴仨氁匾暺饋?,在教學中逐步加強閱讀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的數學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同時也要在學生的主觀意識中播下數學閱讀的種子,使學生重視數學閱讀。只有這樣,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才能得以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也才能得以提高。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