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峻
摘 要:基樁檢測中低應變曲線復雜多變,形狀欠規(guī)則,單獨分析曲線有時會造成誤判。針對這一問題,本文結合工程實際,對地質(zhì)條件和施工工藝、方法等因素對低應變曲線形態(tài)的影響進行了分析,分析結果說明,實際工程中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曲線往往不規(guī)則,不易分析,為了對成樁質(zhì)量做出正確的評價,需結合實際條件綜合判定。
關鍵詞:低應變;曲線形態(tài);地質(zhì)條件;施工工藝
1 低應變檢測原理
低應變動力檢測視樁為一維彈性體。當用手錘敲擊樁頂后,產(chǎn)生一應力波并沿樁身向下傳播,根據(jù)一維波動理論:應力波在波阻抗變化界面處或樁底將產(chǎn)生反射,反射到樁頂?shù)膽Σㄍㄟ^安裝在樁頂?shù)氖罢衿鳎▊鞲衅鳎┧邮眨⒂貌蓸觾x采集下來,整個過程由計算機控制。檢測到的波形便反映出樁本身的結構特性,即不同形式的樁身結構,會導致應力波的反射特性不同;結構面變化的位置不同則反射應力波到達的時間不同。
在一些教科書、專業(yè)書籍或文獻中都可找到關于低應變曲線判釋的標準,一般認為缺陷處有同向反射信號且反射波幅愈高缺陷就愈嚴重。但在實際應用中,缺陷是千變?nèi)f化的,有時還會因施工工藝造成缺陷假象,這就要求在分析樁身質(zhì)量時,不能僅僅依靠低應變曲線,還要結合施工工藝、施工過程、工程地質(zhì)條件等影響因素綜合分析,必要時采取其他方法驗證,以確保判斷的準確性。
2 實例分析
以某電廠基樁低應變檢測曲線為例,對三種典型的低應變曲線進行分析。
2.1 理想的實測曲線
圖1 煤場隧道樁1SD2低應變曲線
電廠1#圓形煤場樁基施工區(qū)域上部地層為天然粘土層,無回填土,施工工藝為旋挖干作業(yè)成孔?,F(xiàn)場部分開挖揭露的樁身形狀規(guī)則,無擴徑、縮頸等現(xiàn)象。該區(qū)域基樁檢測低應變曲線普遍比較理想,平滑規(guī)則,樁底反射明顯,如圖1所示。
2.2 地層條件變化對曲線形態(tài)的影響
圖2 1#冷卻塔區(qū)域三根低應變曲線
以第三根樁為例,12.5m位置處有類似樁底反射的同相反射波出現(xiàn),如果該位置處為樁底,那么該樁長度與施工單位提供的16.7m的樁長有4.2m的差距,樁長明顯不夠。通過綜合分析該區(qū)域其它樁的低應變檢測曲線發(fā)現(xiàn),以圖2所示的三根樁的低應變曲線為例,每根樁在12m附近深度都出現(xiàn)了類似樁底反射波或擴徑反射波出現(xiàn),并且深度基本一致。由此可見該反射波的出現(xiàn)并非個例,而是該區(qū)域的普遍現(xiàn)象。鉆孔抽芯的結果表明,該區(qū)域樁的長度與施工單位提供的樁長信息是基本一致的,因此可以排除以上三根樁樁長不夠的可能。綜合以上分析,最大的可能性就是11m左右深度處出現(xiàn)的地層的突變,導致土阻力的突變,從而導致此深度處出現(xiàn)了異常反射信號。通過附近的地層鉆孔資料,可基本證實上述判斷。
2.3 回填土與護筒對曲線形態(tài)的影響
圖3 2#電除塵46#樁低應變曲線
圖3顯示的是2#電除塵46#樁(設計樁徑800mm)的低應變檢測曲線。由該曲線可以看出,樁頭下3米存在疑似缺陷的反射信號。該區(qū)域回填土質(zhì)量較差,存在較多大塊石沒有破碎,為防止表層填土塌落,施工單位在成孔過程中使用了長護筒,護筒直徑為1m。反觀46#樁,樁頭實測直徑1m,3m深度恰恰是護筒底的位置,樁在此位置以下便進入穩(wěn)定的天然土層,樁徑恢復至800mm,相對于護筒范圍內(nèi)的擴頸,形成了一個相對的“縮頸”假象。過程中亦通過開挖驗證證實了上述判斷。
3 結語
通過以上實例分析表明,混凝土灌注樁的低應變檢測應注意以下幾點:
(1)掌握基樁位置的工程地質(zhì)、水文地質(zhì)情況:是否回填區(qū),地層是否穩(wěn)定,有無夾層等。
(2)了解所檢測樁的施工工藝和方法:是反循環(huán)、正循環(huán)、旋挖還是沖擊成孔;成孔過程中是否采用泥漿護壁等。
(3)了解施工過程中有無異常:導管是否始終在混凝土面以下;澆筑是否及時、連續(xù);拔護筒時有無破壞樁頭等。
總之,低應變檢測不能僅僅依靠曲線分析判定,要多方面綜合分析。
參考文獻:
[1]訾平華.某鐵路橋幾種典型缺陷樁的低應變曲線實例分析[J].鐵道標準設計,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