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首都師范大學附屬回龍觀育新學校(102208) 牛文政
北京市昌平區(qū)大東流中學(102211) 王素文
三百多年前費馬(Pierre de Fermat,1601-1665)提出了一個這樣的問題:
費馬(分割) 定理如圖1, 矩形ABCD 的邊長AB :以AB 為直徑在矩形外作半圓,在半圓上任取一點P,連結PC,PD 分別交AB于E,F,那么AE2+BF2=AB2.
圖1
費馬提出這個問題后,歐拉(Euler,1707-1783)、西姆松首先完成證明.
R·A·Johnson 先生在文[l]中給出了一個漂亮的“福地法”證明,尚強先生在文[2]中給出一個代數(shù)證法,較冗長繁雜.文[3]對文[2]的代數(shù)證法進行改進,使其較原證法簡潔易懂.文[4]在文[3]的基礎上,給出了更簡捷的代數(shù)證明.
文[5]用代數(shù)配合幾何的方法給出了引申1,并用幾何畫板驗證了引申2:
引申1ABCD 是任意矩形,以AB 為直徑在矩形外作半圓,在半圓上任取一點P,連結PC,PD 分別交AB 于E、F,那么
引申2如圖2,3,4,矩形ABCD 的邊長AB :AD =2,以AB 為直徑在矩形內作半圓,在半圓上任取一點P,連結PC,PD 分別交AB 于E、F,那么AE2+BF2=AB2.
圖2
圖3
圖4
文[4]的改進很有意義,基本上明確了這個問題的代數(shù)結構.文[5]的研究是先從幾何方法入手,轉向代數(shù)方法,從代數(shù)上給出了為何費馬(分割)定理中矩形邊長之比是不過,文[5]的作者沒有意識到,在引申1 中,對任意的矩形ABCD,若以AB 為直徑在矩形內作半圓,引申1 的結論是可以由文[1]的前文直接證明,其過程字母都不用變,只是圖形的位置有所變化(可參照圖2,3,4),而用幾何畫板只能進行驗證.
文[6]的代數(shù)配合幾何證法,相當于文[5]的引申1 的證明.而相對于文[6]來說,文[7]的簡證相對簡單些,卻使人“仍感證明過程不太簡明”[8].文[8-9]的平面幾何證法主要運用相似與比例性質證明,相對簡明些,卻失去了費馬分割定理的本質,不如文[3-5]中的代數(shù)方法深刻.
文[6]的解析幾何證法,由于沒有注意到圖形的對稱性,所以略顯冗繁.文[8-9]的解析證法基本一致,都是設點E、F的坐標,用三點共線整體代入證明的,這種證明實際上也是脫胎于文[3-5]的代數(shù)方法.
在文[3-9]的對費馬(分割)定理的證明與引申中,有用平面幾何方法的,有用代數(shù)方法解決的,還有兩者結合的,我們仿佛看到: 這個問題的解決過程,有從傳統(tǒng)的歐氏幾何方向向解析幾何方向過渡的影子.那么,作為解析幾何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的費馬,是用什么方法得到這個定理的呢?
和R.笛卡爾同時或較早,費馬已得到解析幾何的要旨.他在《平面與立體軌跡引論》(開始于1629年,1636年前完成;“立體軌跡”指不能用尺規(guī)作出的曲線,與現(xiàn)在的含義不同)一文中明確指出方程可以描述曲線,并通過方程的研究推斷曲線的性質.因此,他和笛卡爾分享創(chuàng)立解析幾何的榮譽.被譽為“業(yè)余數(shù)學家之王的”費馬雖年近三十才認真注意數(shù)學,但成果累累.他性情淡泊,為人謙遜,對著作無意發(fā)表.去世后,很多論述遺留在舊紙堆里,或書頁的空白處,或在給朋友的書信中.他兒子的S.費馬將這些匯集成書,共兩卷,在圖盧茲出版(1679年).包括最有名的“費馬大定理”及本定理等等在內,由于后來找不到費馬的證明,后人才陸續(xù)地補上相關的證明.[10]由于費馬是解析幾何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因此,我們有理由猜想,費馬是應用解析幾何方法來證明這個問題的.
由于圓可以看成是特殊的橢圓,本文將對此問題進行推廣,并采用解析幾何的方法來解決.
問題1如圖5,6,7,8,四邊形ABCD 為矩形,在以AB為橢圓的一個軸(長軸或短軸)的橢圓(或以AB 為直徑的圓)上任取一點P, 直線PC,PD 分別交直線AB 于E,F,如果AE2+BF2= λAB2(λ >0).那么矩形ABCD 的邊長AB :AD 為何值?
圖5
圖6
圖7
圖8
圖9
分析以AB 的中點O 坐標原點, AB 為x 軸, 建立直角坐標系(如圖9), 為了使問題具有一般性, 設曲線Γ 的方程為則有A(-m,0), B(m,0),顯然, 當m = n >0 時, 橢圓退化為圓.設C(m,-km),D(-m,-km),其中k >0,則有設F (x1,0),E(x2,0),P (x0,y0),因為點P 在曲線Γ 上,所以(x0+m,y0+km),(x0-x1)(y0+km) =(y0+km0), 由對稱性,有所以
如果AE2+ BF2= λAB2= 4λm2, 那么, 對任意的y0∈[-n,n],都有:
恒成立.
于是,我們得到:
橢圓(或圓)分割定理矩形ABCD 的邊長AB :AD =在以AB 為橢圓的一個軸(長軸或短軸,長為m;另一個軸長為n;當m = n >0 時,橢圓退化為圓)的橢圓(或圓)上任取一點P, 直線PC,PD 分別交直線AB 于E,F,那么AE2+BF2=AB2.
橢圓(或圓) 分割逆定理四邊形ABCD 為矩形, 在以AB 為橢圓的一個軸(長軸或短軸, 長為m; 另一個軸長為n; 當m = n 時, 橢圓退化為圓) 的橢圓(或圓)上任取一點P, 直線PC,PD 分別交直線AB 于E,F,如果AE2+ BF2= AB2, 則有矩形ABCD 的邊長
文[5]的引申2 及文[7]的引申是上述定理的特例.關于這個兩個定理是否可以推廣到雙曲線與拋物線的情形,這里留給讀者思考.
問題2對于文[5]的引申1,將圓變成橢圓,結論是否依然成立呢?
分析對于任意矩形ABCD,由問題1 的分析,知
于是,我們得到:
橢圓(或圓) 分割比例定理四邊形ABCD 是任意矩形,在以AB 為橢圓的一個軸(長軸或短軸,長為m;另一個軸長為n; 當m = n >0 時, 橢圓退化為圓)的橢圓(或圓)上任取一點P,直線PC,PD 分別交直線AB 于E,F,那么
橢圓(或圓) 分割比例理逆定理四邊形ABCD 是矩形,在以AB 為橢圓的一個軸(長軸或短軸,長為m;另一個軸長為n; 當m = n >0 時, 橢圓退化為圓)的橢圓(或圓)上任取一點P,直線PC,PD 分別交直線AB 于E,F,如果那么
在這里我們溯本回源,運用費馬與R.笛卡爾創(chuàng)立的解析幾何思想方法,將費馬(分割)推廣并證明,再一次體會了解析幾何的用代數(shù)方法來解決幾何問題的魅力.
我們換一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將橢圓在y 軸方向“拉長”(或“縮短”)到倍得到圓x2+y2= m2,根據(jù)圓中的費馬(分割)定理成立的條件,再按比例在y 軸方向“縮短”(或“拉長”)回去,就得到了橢圓分割定理.研究圖形在變換中有哪些性質不變,研究保持性質不變的所有那些變換,這是著名數(shù)學家克萊茵在著名的“愛爾蘭根綱領”中所闡述的幾何學最重要的思想.以上利用“伸縮變換”將圓與橢圓相互轉化,就是利用“愛爾蘭根綱領”的數(shù)學思想解決問題的一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