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明
【中圖分類號】G6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5-0170-01
“課程整合”的教學模式是我國面向21世紀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視點,它與傳統(tǒng)的學科教學有一定的交叉性、繼承性、綜合性,并具有相對獨立特點的教學類型。加強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課程整合就是把各種技術手段完美、恰當?shù)娜诤系秸Z文教學活動中去,打破傳統(tǒng)語文教學封閉、僵化的模式,為學生主體性、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創(chuàng)設良好的基礎。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就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的實踐,談談自己的幾點認識。
一、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只有創(chuàng)設一種最佳的學習情境,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自主地參與到學習中來。而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使多媒體計算機的視聽功能全部展現(xiàn)出來,它打破了傳統(tǒng)媒體的“線性限制”,以隨機性、靈活性、全方位、整體化的方式把語文信息知識形象地呈現(xiàn)給學生,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中,我們可以用課件使課堂教學直觀演示。如,在教師講授或是學生發(fā)言時,一個關鍵詞、關鍵句或一段重要文字,及時醒目地出現(xiàn)在大家眼前,這種視聽結合的強化,正是提高語文學習質量所十分需要的?;蛟S有些人會認為這和在黑板上寫板書一樣,應當說,有時差不多,但有時絕不是板書代替得了的。文字形態(tài)、關鍵性文字的出現(xiàn)方式、出現(xiàn)位置、或按需要次第呈現(xiàn)、或反復出現(xiàn)、或及時隱藏——也就是說,僅就文本呈現(xiàn)這一點而言,怎樣利用視聽結合效應來培養(yǎng)良好的語言習慣,課件的功能就有極大的用武之地有待開發(fā)。
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后,我們可以還可以用課件使課堂教學形象化的演示。對語文教學來說,“適時”地使用一些精美畫面、模擬動畫,穿插一些表演的片段,也往往是非常有益的。比如學《小柳樹和小棗樹》一課,在生字教學中我使用了幸運輪盤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快樂識字,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學生爭著搶著識字認字,提高了學生課堂識字效率。還有在學《檢閱》一課時,學生對課題質疑,由于學生生活遠離檢閱的場面,我在課件中設計了各國國慶檢閱的場面,讓學生直觀理解的檢閱這個詞語,在看錄像中體會了檢閱時的盛大隆重,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最大程度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些恐怕都不能簡單地斥為沒有必要。其實,就是學習一篇神話故事,如果同時也提供點連環(huán)畫來說,對相當一部分學生,這樣做恐怕比只讓他讀原著更有益。
也就是說,倘若我們不是把形象化當目的,而是把它當做一種手段,那么語文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的領域真是天高海闊。這里的關鍵,是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自身的規(guī)律的緊密結合,是在二者的結合點上不斷深入探索。否則,信息技術對語文教學有無必要的疑問就難以真正解決。
二、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有利于知識的獲取與保持
現(xiàn)代社會對閱讀、寫作、識字能力提出了新的目標,單就閱讀而言,要求加厚加寬學生人文底蘊,讓學生多一點“吸收”。如何迅速而有效地擴大學生的吸收量,使學生的閱讀范圍擴大,閱讀總量劇增,背誦課文增多,閱讀速度加快,最終提高閱讀效率,提高人文素養(yǎng)呢?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為語文知識的獲取提供了條件。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條渠道,為學生創(chuàng)設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的廣闊空間。
1.課前組織學生收集信息。
在教學過程中,根據(jù)教材特點,我布置學生課前收集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資料。如學習《水鄉(xiāng)歌》一課時,由于生活環(huán)境的不同,學生對水鄉(xiāng)了解得不多,所以課前布置學生搜集水鄉(xiāng)的文字、圖片資料,使學生對水鄉(xiāng)有一個初步的了解,為本課的學習打下基礎。
2.幫助學生整理信息。
學生收集的信息涉及文字資料、圖片資料,我就指導學生通過多媒體網絡將收集的信息資料分類整理,通過收集、整理工作,既培養(yǎng)了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又豐富了他們頭腦中的知識儲備。
3.課上指導學生運用信息。
學生掌握了大量的資料,往往想在課上一股腦地發(fā)布給同學們,但40分鐘的課堂教學時間是有限的,課文的重點、難點也是各不相同的,這就要引導學生根據(jù)課文的需要將信息資料適時地展示出來。如講《水鄉(xiāng)歌》第一節(jié)時,就可將水鄉(xiāng)有關水的資料演示給同學們,這就突破了文章的難點,使學生深刻地認識到水鄉(xiāng)的水不僅多,而且美。
4.針對疑點,篩選信息。
信息的選擇一定要唯我所用,應教會學生針對問題去篩選信息。這樣做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僅在學習質疑中打通了學科之間的界限,而且使學生自主地參與到信息探求之中。
5.互相交流擴大信息。
課堂上,讓學生將收集到的信息交流、展示,擴大信息,培養(yǎng)了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
三、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在語文教學中,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一理念不僅強調了學習方式的變化,而且強調了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是學生,學生在課程與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得到重新的確認。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一切都由教師主宰:從教學內容、教學策略、教學方法到教學步驟,學生只能被動地參與這個過程,而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徹底打破了這一局面。在多媒體計算機這樣交互式的學習環(huán)境中,學生可以平等地共有、共享人類的學習資源,可以按照自己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來選擇學習內容、方法、策略和發(fā)展目標,學生在這種開放式的學習空間有了主動參與的可能,有了自主學習的天地。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主參與、自動探究與交互資源的過程,不僅能眼見其形、耳聞其聲,而且能手腦并用,調動多種感官共同參與認知活動,使得學生在同一單位時間內增加了所接受的信息量,增強了記憶的效果,加快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消化速度,從而在較短的時間內,更快、更好地學到更多的知識,提高了教學效率。
信息技術與語文課堂教學的整合,極大的激活了語文課堂教學。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培養(yǎng)學生運用不同的手段、方法學習,提高了學習效率,培養(yǎng)了現(xiàn)代社會需要的學習、應用語文的能力。教學實踐證明,課內與課外的整合、學科間的整合、信息技術的整合,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使學生獲取更多的知識,提高他們運用現(xiàn)代化技術手段進行學習的能力,真正煥發(fā)語文課堂教學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