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美玲
在近代遺傳學的發(fā)展史上,有兩項研究成果被公認為是20世紀的重要發(fā)現(xiàn):一項是著名的“DNA雙螺旋結構”,另一項是公眾并不熟知的“跳躍基因”。與“DNA雙螺旋結構”很快為其發(fā)現(xiàn)者帶來諾貝爾獎殊榮不同, “跳躍基因”的發(fā)現(xiàn)者、美國女科學家芭芭拉·麥克林托克的命運異??部?。
1902年,被譽為“玉米夫人”的美國女科學家芭芭拉出生于美國的康涅狄格州。當時,家里已經(jīng)有幾位哥哥姐姐了,母親忙不過來,只好將她丟在一邊。整個童年時期,芭芭拉到處瘋跑,掏鳥窩、打壘球、踢足球,玩這些被稱作“野蠻”的游戲。也正是這段無拘無束的經(jīng)歷讓她對探索研究有了興趣。
17歲時,芭芭拉沒有像其他女孩一樣去文學或藝術院校就讀,而是和男孩子一起走進康乃爾大學農(nóng)學院。在這里,芭芭拉如魚得水,一頭扎進知識的海洋,動物學、植物學和細胞學,每一個學科都令她著迷,尤其是遺傳學中隱藏的秘密,更是讓她沉浸其中。
玉米是遺傳學的研究材料之一,在一穗玉米棒上,星星點點分布著幾粒彩色的籽粒,芭芭拉一邊觀察,一邊用手指敲著玉米粒說: “這些玉米像是會跳舞的精靈,太奇怪了?!睘榱伺宄衩滋璧脑?,芭芭拉一天到晚泡在實驗室,切片、抽氣、脫水、浸蠟、染色,這些看似繁雜的事情她樂此不疲。
博士畢業(yè)后,芭芭拉在密蘇里大學任教,繼續(xù)研究玉米。因為是女性,她的薪酬很低,試驗經(jīng)費常被擠占。沒有專門的試驗田,她只能借別人的,或者干脆省吃儉用租賃一小塊土地。為了早日揭開玉米跳舞的奧秘,她親自下田,從平整土地開始,播種、施肥,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親力親為。出入于農(nóng)田之中,寬松的外套和褲子是她的標配。男同事時常嘲笑她是“男人” “農(nóng)夫”,她則毫不客氣地說: “我關心的是玉米為什么會跳舞。至于穿裙子還是穿褲子,這不是我要考慮的問題?!?/p>
1941年,芭芭拉來到位于美國紐約的冷泉港實驗室,她的研究也有了長足進展,玉米染色體的斷裂和重組,色素的積累和延續(xù),這些困擾她多年的問題終于有了答案。在兩篇論文中,芭芭拉對玉米跳舞的原因做出解釋,玉米的遺傳基因不穩(wěn)定,能夠從一條染色體跳躍到另一條染色體,也能從染色體的一個點跳躍到另一個點。
然而,當芭芭拉將研究成果公布于眾時,遺傳學界無動于衷,很多學者對此不屑一顧。當時,遺傳界普遍認為,基因在染色體上是穩(wěn)定的,有一定的順序、位置和距離,即使要改變,也只能通過突變的方式,絕不可能跳躍。學者們還因此諷刺芭芭拉是“瘋子” “異類”,此后幾十年,她被遺傳學界一致排斥。直到后來,法國某科學家在細菌中發(fā)現(xiàn)“跳躍基因”,芭芭拉的研究才重新回到人們的視野。
1983年,諾貝爾評獎委員會將生理學或醫(yī)學獎授予芭芭拉,此時的芭芭拉已經(jīng)81歲高齡。她也成為遺傳學研究領域第一位獨立獲得諾貝爾獎的女科學家,也是世界上第三位獨立獲得諾貝爾獎的女科學家。雖然這個諾貝爾獎遲到了三十余年,但芭芭拉終于看到了科學界對她的承認。她的這一理論對后來分子生物學和分子遺傳學的發(fā)展,對基因工程、轉基因研究等也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